09.17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成成是个3岁的男孩,平时调皮捣蛋,非常爱闯祸。成成的家庭教育分两种,一种是妈妈“爱的教育”经常以说教为主,而另一种则为爸爸的喜欢打骂式教育。这一天,成成打开冰箱,一个鸡蛋不小心从冰箱中掉了下来,瞬间就碎了。

成成看到鸡蛋在地上“开了花”,觉得特别好玩,便又拿了一个鸡蛋砸在了地面上,一来二去竟然砸了七八个。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这时候妈妈听到鸡蛋碎的声音就赶紧跑到厨房,看到这一幕后有点崩溃,但是她很快控制住了情绪,开始对孩子的苦口婆心说教,说这是用来吃的东西,砸坏了就没有得吃了,而且打扫起来也很困难,带回成成也要跟着妈妈一起打扫,孩子听着渐渐也明白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很严重的错事,有些愧疚地低着头。

正巧,爸爸刚下班回来,看到厨房一团乱的样子气得不打一处来,马上就把成成抓起来打了一顿,嘴上还骂着:“让你皮,让你捣蛋,一点都不懂事!”成成被爸爸打了,非常害怕,也不敢放声大哭,还躲到了房间角落里缩着抽抽搭搭。

妈妈看到着成成瑟瑟发抖的样子,一时心软了:“别打了别打了,多大的事,会打出阴影的。”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但丈夫却是不能理解:“孩子犯了错就该打,他那么小你讲再多他也听不懂,不打不长记性。”妻子便说:“我从小到大就没挨过父母的打,除了打孩子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孩子也知道错了……”

丈夫一听觉得妻子这样宠孩子真是不行,自己就是从小挨打长大的,这才懂了很多事情,面对妻子的解释,只觉得很唠叨,于是他直接一口打断了妻子的话:“你这样宠着,早晚宠坏他,到时候吃亏的也是你,爱听不听!”说完就转身进了房间。

成成妈妈突然觉得心好累,明明自己正在好好地跟丈夫沟通,想说清楚自己的想法,丈夫不仅不愿意听,还给自己摆一张凶巴巴的臭脸,出现问题总要解决不是?分歧不是通过沟通解决的吗?为什么要为此闹脾气呢?

在这件事情上,我们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到成成父母之间的差距,从小挨父母打着长大的成成爸爸,和从小没挨打的成成妈妈,两个人在处理同样一件事情时,表现出来的“情商”大不相同,妈妈第一反应是耐着性子让孩子知道错误,从根源上解决孩子砸鸡蛋玩的问题,而成成爸爸第一反应却是打孩子发泄愤怒。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为什么经常挨打的孩子,情商容易变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家庭中成长,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很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当父母在遇到问题时,第一件事是发泄情绪,任愤怒控制自己,那么孩子久而久之也会变成这样,遇到问题难以克制自己,变得暴躁不安。

相反,如果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去解决这件事情,并且与孩子沟通,虽然费的嘴皮子功夫更多,但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也一直在看着,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受益终生。

【孩子不肯听话,怎样的“棍棒教育”才有效?】

孩子犯错先教育,不改正再“打”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教育的方式一定不能是打骂,而是选择说教。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有很多不懂的事情,有时候是因为不知道才犯的错,如果爸爸妈妈给他们讲了事情的严重性,他们自己愿意认错,那么这件事情也就过了,没必要一上来就打孩子。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比较调皮,觉得好玩,所以经常闯祸,对说教也不理不睬,甚至还态度恶劣地顶嘴,这样的孩子,就可以采取适当地棍棒教育了。

让孩子明白挨打的原因

曾经有一位粉丝在评论里说过,在去亲戚家的时候,亲戚家孩子坐在婴儿椅上吃饭,但是孩子比较活泼,拿着勺子就玩,一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孩子觉得很有趣,但是妈妈一看碗打翻了,一时非常生气,什么都没说就给了孩子几巴掌,孩子委屈哭了,也没兴致玩了,这就放下勺子。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当父母的也明白了,孩子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挨打,今天因为挨骂难过了放下了勺子,下次心情好了,还是会继续这样玩。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挨打,也是为了告诉孩子家长并不是在打孩子泄愤,而是在教育。


天天挨打的孩子,和从不挨打的孩子,20年后“情商”差别有多大?

打孩子也要看年龄

不是什么年龄的孩子不听话都可以打,比较调皮的孩子,建议10岁之后就不要再打了,因为这时候早已经听得懂道理了,替代打骂的,应该是惩罚,比如缩短玩耍时间,罚打扫卫生等等。

当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后,还继续这样打孩子,很容易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棍棒教育,目的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要受到惩罚的,而不是“你惹我生气,我就打你!”或者“让你怕我”,否则棍棒教育很容易变成“泄愤教育”,得到的结果将会是孩子心中的叛逆和将来长大后心灵的伤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