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成成是個3歲的男孩,平時調皮搗蛋,非常愛闖禍。成成的家庭教育分兩種,一種是媽媽“愛的教育”經常以說教為主,而另一種則為爸爸的喜歡打罵式教育。這一天,成成打開冰箱,一個雞蛋不小心從冰箱中掉了下來,瞬間就碎了。

成成看到雞蛋在地上“開了花”,覺得特別好玩,便又拿了一個雞蛋砸在了地面上,一來二去竟然砸了七八個。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這時候媽媽聽到雞蛋碎的聲音就趕緊跑到廚房,看到這一幕後有點崩潰,但是她很快控制住了情緒,開始對孩子的苦口婆心說教,說這是用來吃的東西,砸壞了就沒有得吃了,而且打掃起來也很困難,帶回成成也要跟著媽媽一起打掃,孩子聽著漸漸也明白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很嚴重的錯事,有些愧疚地低著頭。

正巧,爸爸剛下班回來,看到廚房一團亂的樣子氣得不打一處來,馬上就把成成抓起來打了一頓,嘴上還罵著:“讓你皮,讓你搗蛋,一點都不懂事!”成成被爸爸打了,非常害怕,也不敢放聲大哭,還躲到了房間角落裡縮著抽抽搭搭。

媽媽看到著成成瑟瑟發抖的樣子,一時心軟了:“別打了別打了,多大的事,會打出陰影的。”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但丈夫卻是不能理解:“孩子犯了錯就該打,他那麼小你講再多他也聽不懂,不打不長記性。”妻子便說:“我從小到大就沒捱過父母的打,除了打孩子之外還有更好的辦法,孩子也知道錯了……”

丈夫一聽覺得妻子這樣寵孩子真是不行,自己就是從小捱打長大的,這才懂了很多事情,面對妻子的解釋,只覺得很嘮叨,於是他直接一口打斷了妻子的話:“你這樣寵著,早晚寵壞他,到時候吃虧的也是你,愛聽不聽!”說完就轉身進了房間。

成成媽媽突然覺得心好累,明明自己正在好好地跟丈夫溝通,想說清楚自己的想法,丈夫不僅不願意聽,還給自己擺一張兇巴巴的臭臉,出現問題總要解決不是?分歧不是通過溝通解決的嗎?為什麼要為此鬧脾氣呢?

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其實很容易就能看到成成父母之間的差距,從小挨父母打著長大的成成爸爸,和從小沒捱打的成成媽媽,兩個人在處理同樣一件事情時,表現出來的“情商”大不相同,媽媽第一反應是耐著性子讓孩子知道錯誤,從根源上解決孩子砸雞蛋玩的問題,而成成爸爸第一反應卻是打孩子發洩憤怒。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為什麼經常捱打的孩子,情商容易變低?】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在家庭中成長,思維方式和為人處世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當父母在遇到問題時,第一件事是發洩情緒,任憤怒控制自己,那麼孩子久而久之也會變成這樣,遇到問題難以剋制自己,變得暴躁不安。

相反,如果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家長首先第一件事情是去解決這件事情,並且與孩子溝通,雖然費的嘴皮子功夫更多,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一直在看著,會模仿父母的行為,受益終生。

【孩子不肯聽話,怎樣的“棍棒教育”才有效?】

孩子犯錯先教育,不改正再“打”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教育的方式一定不能是打罵,而是選擇說教。孩子畢竟是孩子,還有很多不懂的事情,有時候是因為不知道才犯的錯,如果爸爸媽媽給他們講了事情的嚴重性,他們自己願意認錯,那麼這件事情也就過了,沒必要一上來就打孩子。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但是也有一些孩子比較調皮,覺得好玩,所以經常闖禍,對說教也不理不睬,甚至還態度惡劣地頂嘴,這樣的孩子,就可以採取適當地棍棒教育了。

讓孩子明白捱打的原因

曾經有一位粉絲在評論裡說過,在去親戚家的時候,親戚家孩子坐在嬰兒椅上吃飯,但是孩子比較活潑,拿著勺子就玩,一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孩子覺得很有趣,但是媽媽一看碗打翻了,一時非常生氣,什麼都沒說就給了孩子幾巴掌,孩子委屈哭了,也沒興致玩了,這就放下勺子。

看到這裡相信很多當父母的也明白了,孩子其實根本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捱打,今天因為捱罵難過了放下了勺子,下次心情好了,還是會繼續這樣玩。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捱打,也是為了告訴孩子家長並不是在打孩子洩憤,而是在教育。


天天捱打的孩子,和從不捱打的孩子,20年後“情商”差別有多大?

打孩子也要看年齡

不是什麼年齡的孩子不聽話都可以打,比較調皮的孩子,建議10歲之後就不要再打了,因為這時候早已經聽得懂道理了,替代打罵的,應該是懲罰,比如縮短玩耍時間,罰打掃衛生等等。

當孩子在有了自己的想法後,還繼續這樣打孩子,很容易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棍棒教育,目的是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是要受到懲罰的,而不是“你惹我生氣,我就打你!”或者“讓你怕我”,否則棍棒教育很容易變成“洩憤教育”,得到的結果將會是孩子心中的叛逆和將來長大後心靈的傷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