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宋从何而来?而实际情况如何呢?

随意言之


“弱宋”的由来是因为宋朝的军事行动,很多时候都是无功而返,甚至看起来是败多胜少,没有“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气,也没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决心,似乎一直处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下,但实际情况国运却又十分昌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朝代,期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人们总是希望宋朝能像汉唐那样,展现汉人的威风,人都会有这样的心态,来源于我们竞争的人性,即使在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竞争依然如此激烈,每个人都期待自己会是最强大的那个,呼风唤雨,为所欲为,从这样的感情出发,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是最强大的。

宋朝军事为什么弱

宋太祖通过陈桥兵变建立的大宋,是一个先天不足的国家,五代十国时期,后晋高祖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辽国,北方防线顿时门户洞开,失去了山川的天然屏障之后,千里坦荡华北大平原任由北方游牧民族驰骋,只有退守到黄河勉强能够挡一下,可以这么说,只要辽国从北方出兵,骑上快马,三五就能兵临开封府,面对这种情况,其实宋朝所有君主及大臣都在极力改善,他们做了所有的努力,只是有很多努力都是白费功夫,但是也不能说他们没有努力。

在西北,本来是节度使的臣子建立了西夏,也就彻底封闭了丝绸之路,宋朝没有出兵去收复吗,出兵了,只是没有收复,“杨无敌”的无上功勋就是从西北获取的,但是要明白一点的是,不是宋朝一直输,其实是胜多败少,那为什么又不能收复失地呢,这其中的原因就是大宋缺马,大宋胜了,你不敢去追,因为人跑不过马,人跑累了怕被反打,只能固守城池,如果败了一次,后果就是十分的严重,比胜利十次百次都更加严重。

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朝代,有人说,这是宋太祖赵匡胤开国之后制定的方略有关,如果不是先扫平南方,而是先与契丹作战,收复北方失地的话,可能就不会埋下后来的祸根。

但是这个问题需要想一下,赵匡胤在建国之初与契丹作战是没有稳定的后方的,一旦战事不利,就会兵败如山倒,如果赵匡胤失败了,中华大地上还有谁能力挽狂澜阻挡北方异族入侵。而且还要防止南方割据势力,五代十国混乱的局面延续了百年的时间,不管是谁都不希望在继续混乱下去了,文明的火种需要传承下去,所以大一统是迫切需要的,所以不能苛责太多。

宋朝开国之初三次北伐,一次比一次输得惨,也就事实证明了一个问题,用步兵去对抗骑兵在冷兵器时代并不是一个好方法,大家都知道,开国之初的时候,武力是最为强盛的,但是依然没有办法胜利,这也导致后期一次不如一次,“弱宋”由此而来。

宋朝除了军事弱,难道就一无是处了吗?

宋朝还是很不错的,很多人说宋朝是知识分子的黄金时代,其实对于商人和农民,宋代也是显著的黄金时代,知识分子就不必说,整个宋朝都有不杀士的传统,读书人的地位作为制度性地被确立起来,而不是取决于当时的皇帝是否宽厚大度。

对于商人而言,宋朝把商人的地位抬高了。商人的子弟在以前是不能参加科举的,但宋朝可以,而且在制度上也不限制商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使得宋朝成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的时代,商业促进交易,也释放了农民参与手工业的热情,也极大地提升了底层人民的经济收入。

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带动了文化的繁荣,文化向来是经济的映射,只有当经济水平形成大量生活闲暇的时间,人才能拥有从事文化、艺术等非生存活动的基础条件,宋朝自建立开始就选择了“兴文教,抑武事”的国策,建立了国子学、太学、州郡学、县学的四级官学体系,而且极为重视蒙学,编撰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教材。除了官方办学,各地的书院层出不穷,成为集教学、学术研究为一体的教育机构。

而科技方面,英国学者李约瑟在其著作《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导论提到:“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有人说宋朝是中国古代杂税最重的国家,《朱子语类》就曾记载: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但是税收重不代表人民的生活水平差,也不代表那是一个残暴的政府,政府收税要看所用何处,宋朝的高税收一方面体现了人民的高收入,另一方面社会公共支出占用的税收比重也很大。

当然,宋朝之所以税收重,是因为有“冗官、冗兵、冗费”等现象,这也是军事能力不足带来的负面。

总之,宋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朝代,也是一个及其复杂的朝代,人们赞扬他经济文化所带来的荣耀,却又痛恨他军事力量上的“孱弱”。


小南史


世人凡提及宋朝,脑中浮现的必然是“国富军弱”。确实,宋朝在我国历史上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强国,同时也是一个在军事上留下败笔的王朝。对于宋朝的相关历史我也有进行过专门的研究,曾对宋朝的军事腐败原因及影响进行过专门的研究,从宋朝的夜市发展和

《清明上河图》的展现,也看过宋朝的经济繁华。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宋朝的历史,看看宋朝的“弱”究竟从何而来,它的实际情况到底是否真如传言那般。

宋朝的“弱”主要表现在其军事方面。其经济的繁荣与军事方面的无能,不得不让人对其进行深究。一般而言,国家富贵繁荣,军事是差不到哪里去的,为何宋朝却恰恰相反,在军事上可谓是屡战屡败。

深入总结后,我发现导致宋朝“弱”归根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宋朝统治阶级的重文轻武

当时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怕武将功高盖主,便实行以文治武的策略来限制武将的权利。宋朝的统治阶级也一度视当时的武将为祸乱的根源,不仅强行干预军政,还对武将实施高压政策,这也最终致使武将无心致力于军事。

除此之外,宋朝统治者也专门设立了枢密院,以此来削弱武将的兵权,并实行将从中御的政策,这样的做法简直是大大的违背了作战的原则。如此看来,宋军要是能战争中取得决胜那才是怪事了。

二、统治阶级执法不严

所谓法不严,军政懈怠。宋朝在法律方面的不严谨导致军政日益腐败,而徇私枉法之事也时有发生

,如此一来,刚好军中大臣认为自己权利也被削弱的形同虚设,那么对于军中之事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能捞到好处也不赖。这样松散懈怠的军队,又如何能在战场上战胜敌军呢?

三、统治阶级的消极预敌决策

武将的权利都被统治阶级收的七七八八了,此时的武将实质是有名无实。在许多军事决策上都受到统治阶级的干扰。面对敌军的步步紧逼,统治阶级一意孤行的实行了以和缓战的决策方针

,后来慢慢的,人们的强国强军思想被削弱,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倒是日益盛行。

四、宋朝的军队组织结构僵硬,管理不严谨

对于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而言,养一个像样而又庞大的军队并不是什么难度。因为有钱,养的起。但是军队实力弱却与军队内部管理有极大的关系。武将不被重视,又处于有名无实的境地。因此,这也就直接影响了他们对于军事管理的积极性

。如此一来,一个组织结构僵硬落后的军队,就算是投入再大的财政支助也是挽救不了军队实力弱的局面的。

总结:

总而言之,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弱是实至名归的。但放眼宋朝历史,其实它也创造了许多辉煌,它在文化发展方面,在军事科技的发明方面,都有着相当的成就。不得不说,宋朝确实是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唏嘘和思考,我们需要从多重角度去论述和看待这个朝代。


顾西辞


宋建基于后周,只是当时几个小国里实力较大的一个,辽已经是中国北方的主要强国,西北的西夏国建国已久,表面对辽宋金称臣,实则对内独立称帝。宋朝建国伊始就注定了它不同于秦汉隋唐的局面,天下分裂已形成互不统建属的独立国家。宋朝更不具备进行长期战争统一全国的实力,失去了北方长城的保护,先被辽国侵犯,后被金人威逼,最后被蒙古所灭,这期间不得不委曲求全而自保,“弱宋”,由于地缘关系、政治环境、国际环境、气候因素、外强环伺等历史客观因素下,从宋朝建国就被注定了。

当时的实际情况:

1、失去长城的保护,石敬瑭于公元936年割“幽燕十六州”与契丹,也就是以后的辽国,辽国可以不受任何阻碍,长驱直入中原腹地,已经成为中原王朝的主要敌人,而且基本上辽国往往是进攻的一方。

2、辽国和西夏垄断当时最重要的战争资源:马匹贸易。造成宋朝装备上先天不足,极大的削弱了宋朝的战斗力。

3、辽国逐渐由游牧民族转变成为农耕民族,宋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抢夺食物的战斗,而是生存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一旦涉及这方面的争夺,就是寸土必争的问题了。这种性质是由农业文明的特性决定的。

4、自汉以后,北方自然环境每况愈下,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逼迫北方民族向土地肥沃南方迁徙,这也是生存环境压力和追求财富双重原因造成的必然结果。

5、在冷兵器时代,先进文明往往占据了生存环境较好的地域,游牧民族生存空间不断恶化,迫使他们军事组织上全民皆兵,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方式在战略上更具优势。知识与文化有时不如莽力更有效。辽国最终却亡于比它更落后与野蛮的女真人。同样,金国又亡于比其更野蛮的蒙古人。宋朝的悲剧是中华文明近世的衰落,也是人类文明的重大悲剧。

身处其中,不是一两场战争或一两次改革就能使宋朝走出如此尴尬的困境,宋朝的许多看似懦弱的行为,让这个王朝能够有了苟延残喘的时间,造就了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野蛮战胜了文明,这是对文明的践踏,也是文明的悲歌,真心希望这不是文明最终的宿命。


风正轻摇雨自飘


单单从军事上来看的可以称呼为弱宋,因为当时对北宋虎视眈眈、威胁最大的都是凶猛的游牧民族,它们的骑兵日益强大。

当时北宋最强的反而是弩和船,一个是防御的强有力的武器,一个是海上霸主。所以南宋当时的长江防线那么坚固,若是在大航海时代,北宋无疑可以成为像大英帝国一样的海上霸主。但是遇上机动灵活的游牧民族这些武器相对就没有那么优势了。

但是宋朝的经济是非常的繁荣,人民之富裕国库之充盈,当宋朝丢了半壁江山后,却还能坚持三百余年才亡,这不光是军事防御上的,还有就是经济繁荣,就是非常有钱!宋朝时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6500万缗,宋朝的富裕程度在中国的历史上也算得上一位超级富翁了。其实宋朝不仅国富,而且宋朝的子民们也非常富有。宋朝财政收入的构成很有特点,其他王朝的绝大部分财政收入来源于农业税,而宋朝却来源于工商税,工商税占了百分之七十摆布。宋朝之所以有钱,首要是因为商业兴旺,商业兴旺了百姓日子兴旺,国家的钱包天然也是鼓鼓的。

宋朝并没有像历史上一些暴发户式的皇帝哪样荒淫无度,他首先将官员的福利待遇提高,大宋的宰相年薪百万,不仅如此国家还变着把戏的发钱,一年下来各种奖金和补助比年薪高的多。官员拿着高工资,其他啥不说,至少不会为生计忧愁,放在工作上的心思也就能多一点。官员的福利给足了,老百姓的福利待遇也是不错的,我都觉的和现在的阿联酋一样,对于本国的国民福利那是相当的不错了。赵匡胤一上台就公布了一条法令:从此以后被政府征用服劳役的人员,每人每天两升大米。这还不算完,到了宋太宗那一代服劳役的人不光有米还有工钱。干活拿工钱不移至理,这在今日看起来很正常,但在北宋之前,服劳役的人员不光没有一分薪酬,就连口粮也要自带。北宋政府完全告别了以往白吃白拿的蛀虫形象,一跃成了一个讲道理的政府。

所以宋朝在军事上发展方向的错的,没有有效的军事单位。但是在经济上是非常成功的。


肥黄历史


:宋朝的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大家都知道唐朝非常的强大,对外战争的次数也非常多,但唐朝的对外战争胜率才只有百分之三、四十,而被大家灌有弱宋帽子的宋朝,它的对外战争的胜率却高达百分之七十,这个胜率与各个朝代相比也是首屈一指的。

很多人把澶渊之盟看作是丧权辱国的条约,但其实每年给辽国的岁币还不如一个小县城一年的财政收入。而宋朝对辽发动战争每年所需的军饷比给辽国的岁币百倍还要多,一个条约换来国家几十年的和平,你说值不值?其次:宋朝的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是南宋时期。宋朝时各个行业都得到蓬勃发展,宋朝的海外贸易也非常发达,与多达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通商,当时的周边国家都使用宋钱作为本国的货币,可见经济影响力之大。据说宋朝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全球的百分之六十,可谓空前绝后。既然这么有经济实力,为什么南宋要偏安一隅,不收复失地呢?那是因为当时的官员和老百姓极力反对,他们怕收复失地后会加重对江南一带的赋税。

在各个朝代中,宋朝人民的幸福指数是最高的。在宋朝一个技术熟练的雇工的工资也比官员的工资还要高,宋朝的文学造就也是空前绝后,试想,如果大家连饭都吃不饱还有心思写诗词吗?所以不管在军事还是经济上,宋朝都算不上弱。



唐僧说古今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解答的就是为什么有“弱宋”之称。个人认为之所以会有“弱宋”的称呼主要是因为以下的几个原因吧。第一,就是梁启超先生在其大作《王安石传》中有过这样一段话,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就直接使用译文了“宋太祖夺得天下,开创了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一种模式。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之前得到天下的,有的是由于割据一方而最终得到,也有揭竿而起夺得,有以征 伐杀戮为手段的,也有以篡位或逼迫禅让为手段的。周代以前,成为天子的,当初都治理着某一方,与前代的天子一同治理天下有数百年了。这些人我们就不再说 了。至于汉朝和唐朝的兴起,都是趁天下大乱,历经百战剪除群雄而得到的,可以说得到天下是非常艰难,付出是巨大的。再就是曹操和刘裕这些人,他们先是有大 功于天下,深得民心。不如他们的还有萧道成和萧衍等人,他们当初也在朝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多少年处心积虑地努力着,等羽翼丰满后一举而得到天下。只有宋不 是这样,宋太祖当初只不过是一个殿前都尉检点这样的小官,而且自始至终没有什么赫赫的战功。他本人根本没敢有夺得天下的想法。谁知陈桥兵变一起,他还在醉 梦中,黄袍已被披在了身上,已从孤儿寡母手里夺得了天下,太阳还没有落山而江山已定。后来他大宴这些有功之臣时说:“你们这些人贪图富贵,把我立为天子, 如果我有号令,你们会听命吗?”那种心虚害怕的心情溢于言表。从这些可以看出,前面那些得到天下的,都是靠自己的实力而得来的,只有宋,是靠别人的力量而 得到天下。人家能从别人那里夺来给我,当然也就能从我这里夺去给别人,宋太祖一生所惴惴不安的,只有这一件事。而宋代一天天地弱下去,这可以说是根源。”因为梁启超先生是史学大师,所以他的这一观点就成为了历史的一个主流观点。

第二个原因,应该是源自于宋太祖本人的一段话,“石晋(后晋石敬瑭)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石敬瑭把幽燕之地给了契丹,等我有了钱,我就把幽燕之地赎回来。这句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宋太祖建立封桩库,攒钱买回幽州之地的出处。

第三个原因是一个很直观的问题,相对于唐而比,宋朝的版图面积确实有所缩减,因为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的缘故,宋王朝始终没有真正的对这些地方掌控。即便在战争中有时候会夺回一些地方但很快又失去了,而且无论是同辽、西夏的作战,还是同金、元的作战,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也确实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

以上几个原因其实就是现在人们说“弱宋”的依据,那么如果想探讨宋朝战斗力的强弱这几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接下来咱们探讨一下以上这三个原因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就是梁启超先生著作中所提的这个观点。如果说这个,我们必须要从《王安石传》的成书说起。《王安石传》是梁启超先生于1908年开始著作,截稿日期并没有确切的资料。而梁启超先生为什么要著作《王安石传》呢?其根本原因就是用王安石的遭遇来寄托自己的遭遇。众所众知王安石是北宋变法的倡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同比,梁启超先生也是戊戌变法的重要参与者。可见再变法一事上两个人是有着相同看法的。从结果而言,王安石的变法有过短暂的成功,而戊戌变法却只有百日维新那么昙花一现,在实际意义上根本毫无成功可言。这么一来,梁启超自然是能够比旁人更理解王安石的痛苦,也更尊敬王安石变法的魄力与付出。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眼睛往另一个人的身上看一下,就是当时赋闲在家的袁世凯,虽说袁世凯已经赋闲在家,但他对清政府军队的掌控力却是无人可比的。清政府所倚靠的北洋集团在此时恐怕除了袁世凯没有人可以调换的动了,这一点像极了赵匡胤当时在后周的位置。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与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愤恨,梁启超著作了这本《王安石传》,所以这部书梁启超先生带有了极强的个人情感:对王安石变法的深深敬缅,和对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中得到江山的鄙视。这也就导致了梁启超在著述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客观的依据史实资料来写,对于一些人与事上的著述自然会有些偏颇。

第二个问题,就是人们所长引用的宋太祖那句话的真伪性。这一点对于对宋太祖本人的评价以及宋朝后来的军事走向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那么我们再来复原一些话的本来面目,这句话原文其实是这样的:石晋(后晋石敬瑭)割幽燕以赂契丹,使一方之人独限外境,朕甚悯之。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值。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再来看看《续资治通鉴》中记录的赵匡胤的一句话,“契丹数入寇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人首,其精兵不过十万人,止费二百万绢,则敌尽矣”。这两句话确实都有要从契丹受伤买回幽云十六州之意,但其实重点在于后面的一句,宋太祖之所以要立封装库自然有想赎回的想法,但同时也表示了你如果不还,我就拿钱去雇人,去募兵,咱们就打,他们不过就十万精兵而已,我打的赢。宋太祖说这句话是有历史背景的。彼时宋太祖正于北汉作战,辽景宗集结了六万精兵攻打定州,太祖派手下大将田钦祚迎战。田钦祚领兵三千在满城迎战,复乘胜追至遂城,一战而天下震惊,宋兵以三千击退辽军六万,这个战绩放在任何时代不可谓不荣光。所以才有了宋太祖上述的那一番话。宋太祖作为一个马上皇帝,他深知国土是打下来的,之所以希望能够赎回来,是因为他知道这样要比打更经济,一场作战尤其是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战争,绝非二百万就可以解决的。所以我们读书不能断章取义的读,而应该综合的,联系到历史背景去看一句话,才更有说服力。

那么咱们再来看最后一个问题。这个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宋朝的版图确实相对较小,而且四周强敌环绕,但这真的能说明宋朝弱么?首先我们得看看他的对手,在经历了五代十国的一次民族大融合后,契丹已经吸收了大量的汉文化,从对官员的管理到对人才的重视,都已经绝非唐朝的对手突厥、吐蕃可以相比的了。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文化体系,而且对于民族的自尊心也远远高于突厥,吐蕃。所以,我们很少听说有从辽国叛逃至大宋的辽国重臣。这一点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北宋的重要对手之一的辽国,其实力要强于唐的重要对手突厥。再看看另一个对手西夏,虽说西夏的实力不能和辽国相比,但这个国家也出了不少人才,而且还擅于玩朝秦暮楚、首鼠两端这种高智商、低品质的游戏,这样一来也使得北宋在对西夏的战略上无法形成统一性。除此之外我们看看北宋的内部,从宋太祖时期,一直到北宋灭亡,南方的起义就没有停止过,大量的消耗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其实北宋与契丹的境况,倒是有点既生瑜何生亮的情形。不是北宋弱与唐,而是契丹的实力高过突厥太多。

接下来咱们再说说宋朝的作战状况。这里我们不可能做到一一列举出来。用战例来简单说一下。上面所举过的例子就不再详细的描述了,三千打六万,这个数据足以证明宋兵战斗力之强了。我们先举例说一个北宋另一次和辽国的作战,把目光挪到澶渊之盟上来,虽说这对于北宋并不光彩,但这里面却有着一些插曲,能让我们看看北宋的作战情况:这个插曲是我们所熟知的杨家将中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杨延昭身上发生的事情,景德元年(1004年),宋真宗下令增加杨延昭军队的人数到一万人,作为助守边关重镇的杨延昭当时手下不过两千人。其目的在于,如果辽国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同时下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用来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并下令魏能、张凝、田敏等将用奇兵牵制敌军。当时的都部署王超,对这件事置之不理。杨延昭进言说:“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很疲乏,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此,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解释一下,就是契丹率军远征,人困马乏,只要各军镇守好自己的管辖地盘,就可以把他们歼灭,其实这个思想已经违背皇帝本身求和的意思了)这一番话上奏给皇帝后并没有得到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获敌人甚多。这个是北宋战场的一个很小的一角,当时杨延昭很没有等到增兵,就是带着自己的两千人,就可以深入辽境,获得作战胜利,可见北宋战力并不弱(这里我们要对比的是相对平衡时代的对比,我们不能拿北宋最弱的部队和唐朝最强部队去对比,不客观)。

而到了南宋,天纵奇才,军事天才岳飞,在北伐战争中以少胜多,多次击败金兵的事情,大家也是熟知的,虽说最后岳飞被害而死,北伐夭折,但那是属于君臣不和导致的,绝对不能归结为宋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只说了很少的例子,但是大家应该能看出来,即便是版图较唐朝有所不如,但战斗力绝不能用弱来形容。

从上面大家可以看出,我的观点是宋朝的战斗力并不弱,不仅不弱,其实还很强,只不过是处在了历史时代的问题,并没有其他朝代那样辽阔的疆土。


随意言之


弱宋说的不是经济是军事。为什么北宋那么富裕,而军事那么弱呢?主要我们看看大宋是怎么来的?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逼迫柴氏退位,自己登基当上皇帝。赵匡胤知道自己是怎么当上这个皇帝的,所以他很害怕以后其他的武将会重演自己的那场自导自演的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那一幕,所以宋朝着意提倡重文轻武,以文制武,和平时期文官执掌兵权,在外驻守。宋朝王室对将帅的防范和猜忌,成了恪守不渝的赵宋家规,不敢委以全权,授以重兵,而是通过各种制度和办法,削弱将帅的指挥权限,限制了将帅的临危应变,军队相互调动频繁,致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军队缺乏凝聚力、战斗力。

宋朝几次对外战争的失利,导致宋朝改变政策,以金钱换和平的方式保持双方的和平相处。宋朝向辽国以及后来的金和蒙古,还有西夏都是年年送钱保平安。在两宋时期,北面有辽国后来的金国,西北有西夏,西南有吐蕃,南面有大理等政权并立。宋朝没有那个军事实力对几个政权的统一,谁都统一不了谁,只能并存。宋朝在历史上不能算是一个大一统朝代,只能算局部统一的朝代。反观上一个大一统时期的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对外战争大部分都是打胜了的,没有这个基础那个国家会心甘情愿的拜他为“天可汗”,都是大唐的附属国,对大唐称臣。而宋朝打输了就送钱保平安,称兄道弟。从这点来看,宋朝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是军事上屡屡战败,年年送岁币,给后世的感觉就是很软弱。

金灭辽后,大军南下侵宋,攻占宋都,这就是历史有名的靖康之耻。靖康之耻无疑是汉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也给当时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更是大宋这个王朝的百年国耻,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更让后世对弱宋的这一看法更加认同。

由于北宋建立除实施重文轻武,在北宋涌现出了不少的名相,如寇准、李刚、司马光等。到了南宋初期,为了抵抗金人继续南侵,南宋改变了政策,加强了军队的管理,出现了岳飞、韩世忠等抗金名将。这就是北宋出相南宋出将。如不是政治因素,我个人相信南宋收回北方失地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也应该能改变宋朝对外一直积弱的印象。可惜南宋皇帝赵构的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家军,以莫须有罪名杀掉岳飞,导致再也没有能收复北方山河的将领。南宋第二个皇帝空有一腔收复山河的热血而武将可用。

两宋的积弱是军事上的积弱,而非经济上的积弱。宋朝从960年建朝开始到1279年灭亡结束,前后总共经历了十八位皇帝。由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组成,而宋朝经济最发达的时期则出现在北宋时期。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以及科技最繁荣富裕的时代。公元1000年的时候,中国的GDP在世界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记载,宋朝当时的GDP总价值比例占世界总量的22.7%,一个国家的GDP在世界中就能占有如此高的份额,其财力可见一斑。其中人均GDP为450美元,而当时的西欧也才400美元。


铮宝潇宝都是胖宝


宋王朝两度亡于北方少数民族入侵,“ 弱宋” 几成历史定论。但两宋长达三百一十九年,以文治立国, 在国家治理、制度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北宋皇帝大都是有作之君, 三度推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影响尤为深远; 宋代名士辈出, 将星闪耀, 士人风骨最盛, 成就了我们民族精神发展史上的史诗般的记忆。

在杀伐、武力、开疆拓土方面, 宋人留给后人引为自矜的功业甚少, 但在国家治理, 以及精神与文化之域, 宋人留下了浓墨重彩。所谓的“ 弱宋” , 其实堪称“ 盛宋” :她创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


风嫱遥度天际


弱宋是指无论北宋还是南宋由于失去了长城这道屏障和宋初的杯酒释兵权不重视武臣时常收到异族威胁和攻略,疆域也很小。但实际上宋朝的文化经济水平居世界前列,占世界总量的一半还多,所以我们不能只单方面从军事领土方面简单将宋朝称为弱宋,尤其在当前,我们都知道软实力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