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陸遜打贏夷陵之戰才過了兩個月,孫權就派人來和劉備講和了

小說:陸遜打贏夷陵之戰才過了兩個月,孫權就派人來和劉備講和了

三國之所以有意思就在於,是三方博弈,而不是簡單的敵我雙方博弈。既然是三方博弈,那麼當其中一方比較強勢,擊敗了一方,另外一方就會有所動作。三國之間會相互牽制,而不會坐視其中某一方獨大。

蜀漢從取得益州開始,綜合實力就在日益提高,到建安二十四年,劉備在漢中之戰中擊敗曹操大軍,奪取漢中,蜀漢一方的實力達到頂點。漢中戰役剛結束,關羽就開始從荊州出兵,北伐襄樊,為曹仁,擒于禁,斬龐德。連曹操都開始有遷都以避其鋒的打算了。

在這時候,孫權一方就坐不住了。孫權眼看著劉備步步為營,曹操步步後退,難免有唇亡齒寒之虞。孫權這時候主動選擇了背叛孫劉聯盟,而與曹操結盟,共同對抗劉備。

從曹操的角度來說,在赤壁之戰吃虧之後,到他去世前,總共五次主動進攻孫權,也讓孫權壓力非常大。到建安二十二年,孫權遣使請和,與曹操達成暫時的和平。這時候,曹操才又掉頭去和劉備爭奪漢中。孫權眼看著關羽北伐有取得成功的可能,便主動向曹操輸誠,表示願意出兵進攻荊州,以解曹仁之圍。當然,孫權的主要的目的並不是幫曹操,而是奪取荊州。之所以要向曹操示好,是為了避免萬一在荊州陷入僵局,曹操在江淮方向也主動進攻孫權。此後,孫權偷襲荊州得手,全取荊州,擒斬關羽,並且傳首洛陽,曹孫聯盟一時之間進入蜜月期。

表面上看,擒斬關羽之後傳首洛陽是為了嫁禍給曹操,向世人表明,他偷襲荊州是受曹操指使,但反過來看,同時也給劉備預留了臺階,劉備如果願意接受現狀,就應當繼續與曹操為敵,而不是以孫權為敵。

但劉備不肯接受現狀。劉備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斷然率軍出川,想要奪回荊州,為關羽、張飛報仇。這不僅是因為劉備軍中有大量荊州將士,不能輕易放棄荊州,更是因為,荊州對劉備來說,是主要的北伐基地,掌握著荊州,北伐的時候就可以兩路出兵,相互側影,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然後就有了夷陵之戰。陸遜能在夷陵擊敗劉備,已經很大程度上是僥倖了,如果能追擊,擴大戰果,當然會追擊,絕不會含糊。事實上,吳軍也並不是沒有追擊,而是追擊了之後,看佔不到什麼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

《三國志·先主傳》

陸議大破先主軍於猇亭,將軍馮習、張南等皆沒。先主自猇亭還秭歸,收合離散兵,遂棄船舫,由步道還魚復,改魚復縣曰永安。吳遣將軍李異、劉阿等踵躡先主軍,屯駐南山。秋八月,收兵還巫。司徒許靖卒。

這就是說,雖然在夷陵遭遇大敗,但並不是全軍覆沒,劉備在回到白帝城之後穩住陣腳,收合離散潰兵,仍然有一部分至少從秭歸後撤,在永安駐守,加上從益州趕來的援軍,劉備在永安是有能力阻擊吳軍進攻的。

不僅追擊的吳軍前來相持了差不多兩個月,看著佔不到什麼便宜,就自己退回去了。這時候,蜀漢趙雲得到吳軍追擊而來的消息後,也主動出動接應。但趙雲還沒到永安,追擊的吳軍已經自己撤退了。

劉備駐守白帝城之後,一開始是吳軍追擊,但很快孫權就開始害怕了,因為夷陵之戰後孫權志得意滿,拒絕了曹丕派遣質子的要求,曹丕也已經親帥大軍到達宛城,有進攻孫吳之意。所以,孫權比劉備要更緊張,只能先遣使請和。

《三國志·先主傳》

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於成都。孫權聞先主住白帝,甚懼,遣使請和。先主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報命。

這時候曹丕剛篡漢稱帝。一開始,孫權還表現得很誠懇,曹丕也立孫權為吳王,賜九錫,並支持孫權抵抗劉備。但是曹丕堅持要求孫權送任子入朝以示自己是真投降,而不是緩兵之計,孫權就不同意了。曹丕大怒,下令伐吳。

《三國志·吳主傳》

初權外託事魏,而誠心不款。魏乃遣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徵任子,權辭讓不受。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張遼、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須,曹真、夏侯尚、張郃、徐晃圍南郡。權遣呂範等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諸葛瑾、潘璋、楊粲救南郡,硃桓以濡須督拒仁。

這一年的年初,劉備開始出兵進攻東吳。孫權卑詞厚禮,以求曹丕支持。到六月,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劉備收集殘軍,退駐永安。吳軍乘勝追擊到永安。這時候,孫權態度就變了,不聽曹丕的了,激怒了曹丕。九月,曹丕下令同時在荊州和江淮兩個方向出兵伐吳。孫權一看曹丕滅吳的決心很大,頓時亞歷山大,感覺自己頂不住了。所以,孫權一方面派兵防禦,一方面再次向曹丕求和,同意送任子等。魏軍一開始聲勢浩大,攻勢很猛,孫權對形勢是比較擔心的。而這時劉備仍然駐紮在永安,並沒有返回成都,隨時都有可能捲土重來。

事實上,劉備這時候確實也動過這個心思。

《三國志·陸遜傳》

吳錄曰:劉備聞魏軍大出,書與遜雲:“賊今已在江陵,吾將復東,將軍謂其能然不?”遜答曰:“但恐軍新破,創痍未復,始求通親,且當自補,未暇窮兵耳。若不惟算,欲復以傾覆之餘,遠送以來者,無所逃命。”

但劉備得到陸遜的回信後,就沒有下文了,因為劉備並沒有趁人之危進攻東吳,報夷陵之戰的一箭之仇。這當然不是因為劉備不想趁人之危,而是因為他這時候距離打敗仗才只過去了兩個月,損兵折將,並沒有能力馬上發動大規模的進攻。如果劉備真的有能力進攻,自然不會也不需要先寫信給陸遜。既然寫了信,自然就說明他並沒有這個打算,只是挑逗陸遜而已,而陸遜的回信表面上義正辭嚴,實際上則說明內心是非常緊張的。

所以,到了夷陵之戰過去才半年的十二月,孫權就遣人向劉備請和,劉備表示同意。這就意味著,劉備承認他自己目前沒有能力大規模進攻東吳,只能自保。而且,在對付曹丕的問題上,依然需要孫劉雙方保持聯盟。

《三國志·吳主傳》:

冬十一月,大風,範等兵溺死者數千,餘軍還江南。曹休使臧霸以輕船五百、敢死萬人襲攻徐陵,燒攻城車,殺略數千人。將軍全琮、徐盛追斬魏將尹盧,殺獲數百。十二月,權使太中大夫鄭泉聘劉備於白帝,始復通也。

魏軍和吳軍在江淮和荊州兩個戰場上大打出手,到十一月時仍然是魏軍佔上風,形勢對吳軍依然不利。因此,到十二月,孫權就趕緊遣使到永安和劉備又請和了。

第二年正月,曹魏方面曹真繼續進攻,吳軍防禦。到三月,魏吳雙方的戰爭還在持續。就在這個月,劉備去世了,諸葛亮秉政,蜀吳重新正式結盟通好了。四月,雨季即將來臨,曹丕下令全軍撤退,停止了這次行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