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省教育厅近期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生职业体验教育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推动职业教育资源向基础教育开放,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劳动观和人生观,培养生涯规划、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意见》明确,职业体验课程要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按必修课要求,小学1-2年级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3-6年级和初中平均每周不少于2课时高中执行课程新方案相关要求完成规定学分。到职业体验中心开展综合实践的次数,小学阶段不少于10次(一般为三年级以上学生),初、高中阶段各不少于4次,每次不少于2课时

此外,我省还鼓励中小学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体验周”活动,并建立包括职业体验教育在内的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制度,将职业体验具体情况和相关佐证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升学、评优的重要参考。


(一)现代农业类

1.体验中心类型特点:具有现代农业气息的实验室、活动室,结合现代农业的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体现现代农业高产、优质、低耗、绿色的特点。

2.体验中心典型职位:农技员、园艺师、插花师、炒茶师等

3.建设项目:农机维修、蔬果嫁接、无土栽培、艺术插花、采摘炒制茶叶等职业体验项目。

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二)先进制造类

1.体验中心类型特点:整合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元素,体现先进制造业个性化和人性化生产,增强中小学生对先进科学技术的美好向往。

2.体验中心典型职位:各生产制造行业的设计员、技术员、加工制造人员、检验员、安全员等。

3.建设项目:智能装备操控、药品制作、木材加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机器人、电子产品装备、3D打印、无人机驾控等职业体验项目。

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三)现代服务类

1.体验中心类型特点:展现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新模式,体现较高的文化品位、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服务质量。

2.体验中心典型职位:交通运输服务人员、卫生服务人员、文创人员、体育人员、旅游服务人员、餐饮人员、酒店管理与服务人员、安全服务人员、社会事业服务人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员等。

3.建设项目:虚拟驾驶、空乘服务、物流管理、汽车维修与保养、康复(老年)护理、急救技术、文物保护与修复、丝织品加工、珠宝加工设计、陶瓷制作、影视制作、手工制作、健身指导、旅行社管理与导游、中西式餐饮制作、交通指挥、消防应急、财务技术、形象设计(美容美发美甲)、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职业体验项目。

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 竖立正确的职业观

中小学职业体验是重点围绕着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的职业体验方向开展建设,鼓励中小学生接触具有现代农业气息的实验和活动,国内外先进制造业以及新领域、新模式之下的服务业,这也是“国家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大方向的体现。

让孩子们感受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普通职业,不仅让孩子们能够在实践中拓宽了视野和知识面。也让孩子们切实了解这些职业对于社会生活重要性,从而扭转中小学生对一些职业的认识误区,从小竖立正确职业观,拓宽未来发展之路。

  • 做好个人的生涯规划

怎样让孩子做好个人的生涯规划,是一项综合性的大课题,学校需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优化。

老师、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去换位,去体味,让他们从另一角度审视自我,了解自我职业发展倾向和适合性,激发职业兴趣,种下职业理想的种子,在将来孩子选择高中文理科、大学专业和职业之时才不会在迷茫之下仓皇做出错误的选择。

  • 感受生活不易

体验教育是一种触动心灵的教育形式。通过角色体验,可以让他们自然接受我们所要传递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不同于以往简单的说教和强硬的灌输,这对孩子的影响会更为深刻、更为持久:

“平时看别人洗车没觉得什么,自己来洗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好辛苦,赚钱真不容易。

走出课堂,走近职场,省教育厅明确中小学新增职业体验必修课

走出课堂,走进职场,切身体验各类职业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通过各种体验活动来培养孩子社会适应力、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确是个事倍功半的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