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文 | 理查德·泰普勒 编辑 | 金雀儿

来源 | 布谷听听

眼瞅着寒假余额归零,孩子们都陆续开学了,来采访下家长们的心情哈,你是:


  • 内心澎湃甚至有点想笑?终于可以摆脱这个磨人的“小妖精”了;
  • 像是打了鸡血,斗志昂扬,新学期要和孩子一起战斗到底;
  • 哭天喊地,不想做早餐!不想接送!不想上补习班!


不管你是什么态度,事实是都必须要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既然别无选择,不如科学面对吧!


除了放假,孩子待在学校的时间远超过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学校生活对孩子而言十分重要。那么作为父母,就必须要时刻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你很关心他们在学校的生活,并经常参与学校为家长组织的活动。


这样才能让孩子安心地享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四五岁到十七八岁这段时间是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也会成为孩子们日后最美好的回忆。“个人成长”大师理查德·泰普勒为各位家长列出了以下几条基本法则,希望能帮助家长和孩子更愉快地度过这段时光。


一、学校是一个整体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世上没有完美的学校。每位家长对学校的各项措施或多或少都会有不认同的地方。


如家庭作业过多,对学生处罚太严厉或太轻微,学生必须穿校服,必须课后踢足球,每逢下雨就强迫学生留在室内玩等。


孩子对此更是无能为力。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藐视学校体制,只会让孩子的学校生活更加痛苦不堪。到最后,孩子不仅会经常受到老师批评,而且也很可能会成为同学们取笑的对象。因此,为了能让孩子拥有愉快的校园生活,父母最好不要把孩子牵扯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纠纷中。


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整体,既有你喜欢的地方,又有你不喜欢的地方。如果后者远超过前者,那么你可能真的应该考虑换学校。但是,

只要孩子还在学校,那家长就要对学校提出的各种要求照单全收。


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不满意的事情,你也必须要支持学校的做法。


例如,即使你认为家庭作业太多,也必须要让孩子认真完成;即使你认为校服很难看,也必须要孩子按学校要求去着装;让孩子打曲棍球也如此;教导孩子尊重老师也如此,即使老师未尊重孩子;等等。


如果孩子当面问你:“你认为学校留这么多功课合理吗?”那你该怎么回答呢?你应该对孩子撒谎吗?这个嘛,我觉得你可以这样回答:“学校拥有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只要你在校一天,你就要接受学校的教育方式。”


即教导孩子作为社会团体的一员,应该如何合群。

所以,相对于父母是否认同学校的某项规定这一点来说,教导孩子和别人和睦相处更重要。


二、坚决维护孩子的利益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虽然家长对学校的规则并不完全同意,但也应该尽量支持学校的做法,不过并非是无条件支持。首先,家长必须要支持学校的政策和体系,因为这是学校教育的关键一环。其次,在一些关乎孩子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家长便不能总是听之任之。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你和他们站在同一战线上,要让孩子时刻明白,当出现严重问题时,父母是唯一能支持他们的人,有时,这种支持对孩子们十分必要。


有时候,当大人回想自己孩童时代的无力感时,内心还是很痛苦。有时候,你可能觉得孩子们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痛苦。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我们儿时那种能力和技巧来对抗这种体制,相反他们已经习惯了屈服于老师的权威。那么这就是家长该介入的时候了。


当然,这并不是主张父母要怒气冲冲跑到校长办公室,强烈指责校方。而是说你应该让校方知道你可以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待问题,然后再慢慢引导他们了解你的想法。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校认为你是一名不常抱怨的家长,那么他们会严肃对待那些令你不满的事情。但如果从孩子上学起,你就一直在不断抱怨、挑剔学校的各个方面,那校方就会认为你不易沟通,那么,当有真正重要的事件发生时,校方就不太可能愿意倾听你的意见。


孩子需要知道,当事情超越其力所能及的范围时,父母会在身边支持他们。

三、校园霸凌是严重事件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我认识一个名叫耐德的孩子。他很讨厌自己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和太多东西谐音了。他的同学显然也发现了这一点,常常拿此来嘲笑他。“耐德,耐德常尿床”就是同学们最爱念的顺口溜。他们觉得这很有趣,但是这对耐德来说却是一种侮辱。


很多孩子可能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经历,但很多家长基本上都不把这当回事。他们告诉孩子:“如果是被打了那很严重,但同学间调侃几句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育儿有道的父母都知道,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被调侃几句当然比每天被揍好一些。但是,并非所有的嘲讽都应该被列入调侃之列,有些讽刺会对孩子造成极深的创伤。


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不论是被某个同学叫难听的绰号,还是被班上所有同学排斥;不论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别的同学踢了一脚,还是常常被一群不良少年殴打;孩子的内心是痛苦、是高兴抑或是无所谓,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不论父母对调侃、嘲弄、恃强凌弱等有什么样的理解和定义,评估问题严重程度的唯一方法是孩子自己的内心感受。


如果你的孩子受到伤害、感到委屈,你就要有所行动。同时依据不同的情况,父母可以和孩子讨论一下应对之道,不管你怎么做,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只要是他们觉得严重的事情,你都会十分重视。


另外,我想提醒你一点,直接找对方的父母理论,这听起来并不是个好主意。你一定要小心谨慎,以免与其他家长发生正面冲突。在这种情形下,双方家长多数会以生气、陷入僵局收场。


所以,除非你非常确定这种做法可以缓解甚至解决问题,否则千万不要这样做。


四、教导孩子保护自己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这条法则并不是建议你“教导”孩子以牙还牙、睚眦必报,而是让你时刻做好面对校园霸凌的准备。


如果你的孩子正面临着校园霸凌问题,你能做得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教导孩子,在问题变得不可收拾之前好好解决。


不过,你知道为什么孩子会受到欺侮吗?因为他们有异于别人之处。


研究人员也发现,有 75% 的孩子曾经因为外观而被同学调侃或欺负,最终变得整天闷闷不乐。事实上,5 个孩子当中就会有1人曾经因为太害怕而选择逃学、装病来逃避别人的嘲讽。

面对层出不穷的校园霸凌事件,社会上提出了两种观点,但这两种观点可谓大相径庭:


  • 一种观点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要反击。虽然这个方法可能会奏效,但也常常导致问题恶化;
  • 另一个观点比较普遍,即对恃强凌弱置之不理,霸凌事件就会自然停止。有些家长确实会这样告诉孩子,因为他们希望事情真能如此,但结果却恰恰相反。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面对校园霸凌的施暴者时,一定要抬头挺胸、信心满满、毫不怯懦,同时要直视对方、改变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当然,这招不会每次都管用。但是,如果你的孩子本来就是一个自信、注重仪容的人,那孩子受欺负的可能性就已经降低了一大半。


孩子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错不在父母,也不在孩子。关键的一点是不要让其他孩子有机可乘。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避免成为恃强凌弱的受害者。


首先,一定要确定孩子能做到以下几点:


  • 有自信,能自我肯定;
  • 保持正常体重;
  • 外表整洁(干净大方,头发、指甲修理整洁)。


这是避免引来别人嘲笑最基本的几点。然后在此基础上,让孩子知道敢于直视别人的重要性,一定不要让自己看起来一副怯生生的样子。


无论怎样,面对校园暴力,父母一定要尽其所能,防患于未然,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校园霸凌。


五、容忍孩子的朋友中那些你不喜欢的人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在孩子的朋友中,有没有你不喜欢的孩子?例如,在幼儿园里,乘人不备扯人头发的捣蛋鬼?班里那个今天跟你最要好、明天就不理你的小女生?爱逃学的15 岁初中生?


的确,在孩子的学校生涯中,会有些你不希望他结交的朋友。你也许觉得他们会惹你的孩子生气,也许认为他们会带给孩子不好的影响,如唆使孩子顶撞老师或逃课等。


遇到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父母要容忍这件事。即使你不喜欢孩子的朋友,也要让孩子自己选择和哪些人做朋友。


孩子可能要花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慢慢发现父母努力给他们传递的价值观,所以他们必须要有和损友交往的经验,才能分辨出谁是益友。


因此当孩子结交了一群疯狂的朋友时,父母不要过于自责,内心一定要坚信自己良好的养育方式必定会发挥应有的威力。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从朋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再说了,你怎么知道孩子结交的朋友不好呢?


就我个人而言,虽然在孩子的朋友中,我会更喜欢某些孩子,但是我也很乐意容许那些我不喜欢的孩子存在,因为我知道,即使是最不得我心的孩子,也可能会给我的孩子带来某些值得拥有的东西。


六、记住,你是孩子的父母,不是老师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作为父母,当然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表现优秀,考试得高分。有些父母甚至会想得更远,希望孩子以后能考上名牌大学。所以,父母有时候真的会忍不住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例如,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利用空闲时间给孩子补一些额外的知识等。


但其实这样可能会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而且也很容易让孩子不堪重负。


授业解惑是老师的责任,专心学习、好好考试是孩子的责任。父母并不是儿女的老师,你可以容许孩子犯错,然后让他们自己学习改正,但你无需纠正他们。


例如:


  • 父母可以向孩子不断强调在前面提过的那些孩子在学校学不到,相比之下,这些技能比学业成绩更重要;


  •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发掘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
  • 父母也可以鼓励孩子广泛阅读,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勇于发问,有自己的主见等。


有时候,学校生活会很轻易主宰孩子的全部生活,所以孩子需要父母帮助他们拓宽生活视野。


如果孩子在学校受到了老师的训斥,那当他回到家时,家长就无须再批评他了。否则,你就是在暗示孩子,你认为老师不够权威,这样一来,你就破坏了学校在孩子心中的威信。


不过,你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你不同意老师的处理方式,你也应该按照他的要求去做。既然老师已经批评过你了,那我就不再多说你什么了。”然后改变话题,和孩子谈些别的事情。


你要明白一点:孩子越大,学校的事情就会占据他们越多的时间,功课也会越来越多,考试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放学回家后,父母能给孩子一个喘息的机会对孩子来说更加重要。


七、不要娇生惯养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我敢说,你孩子的班上一定会有些孩子常常缺课。


特别是寒冬时节,一些孩子常常因为咳嗽、感冒或者自我编造的过敏症状而旷课,因为他们是被父母裹在羊毛毯中呵护着长大的,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了这么“严酷”的天气。他们也常常因为手指受伤,或早上有点不舒服而不上场打球、不下水游泳。


我有个同学,他每次发生严重季节性过敏时就待在家里,不来上学。一整个夏天缺了很多重要的课。同学也习惯了班里没有他。等他秋天回学校上课时,突然发现自己早已经无法再融入到班集体中了。


而且你知道吗?他家有一个很大的花园,所以待在家里反而加重了他的花粉过敏。


这些年来我发现那些随便让孩子不上学的父母,自己本身也常常因为一点头痛、感冒就不上班。所以他们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常常会因为轻微流鼻涕,就顾影自怜,期待别人关心,变成那种只要觉得有点不舒服就请假不上班的成年人。


我想对这样的父母说:“如果你感冒了,不管是上班还是在家,感冒都不会好,所以还不如去上班。”孩子也一样。但如果你给孩子树立了动不动就缺勤的“榜样”,那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点好处。


当孩子进入职场后,如果因为出勤率而没有得到晋升的机会,他们肯定会对你有所埋怨。


作为育儿有道的父母,你培养出的孩子应该是有毅力、坚强的人,而不是性情乖僻、病怏怏的花蝴蝶。


当然,如果孩子真的生了病,我们肯定要让孩子在家休息,但如果孩子健健康康、活蹦乱跳,那就没有让孩子旷课的必要了。


父母不要溺爱孩子。当孩子生病的时候确实需要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但是不要让孩子认为,这是请假的好借口。


八、是否努力念书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必修课:父母如何科学地面对孩子的校园生活?


在学校里,不管是考试还是学业评估,孩子都想获得好成绩。或许他们真的是想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成绩;或许是为了想要在某学科表现突出;或许是为了想修某一门课;等等。


无论如何,他们必须要考试及格,甚至必须获得高分才能过关。


他们自己很清楚这一点,因为老师会不厌其烦地每天重复,身边的同学也会反复提醒,连他们自己也会不断地告诉自己。所以父母就真的没有必要再一遍又一遍地告诫他们了。否则,太多的压力反而会招致反效果。有时甚至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问题。


那么,父母的责任是什么呢?


首先,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


其次,父母还要考虑到考试对孩子所造成的巨大压力。即使一个人考试成绩不佳,照样也可以成为一个自由快乐的人。


但是如果你认为孩子的压力不够大,对学业不上心、家庭作业总是敷衍了事,那又该怎么办呢?


在这种情形下,父母可以强调成绩对未来的重要性,但无需告诉孩子要努力用功,也无需因孩子看电视或和朋友出去玩而训斥他们。


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孩子:你有多少把握能保证这次考试及格呢?你想过如果考试不及格会怎么样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努力学习,即使把他们关在房间里,也不一定能让他们好好念书。所以,父母与其给孩子施压,倒不如成为他们的避风港,拯救他们逃离沉重的负担。


我相信,当孩子明白父母不会逼着他们学习时,他们就能做到自我规范,认认真真地把功课做好。


请记住:是否努力念书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本文选摘自作者畅销书《极简父母法则》

理查德·泰普勒:


欧美畅销书“泰普勒人生法则系列(Rules)”图书的作者,其人生轨迹丰富多彩,在其30年的工作生涯中,涉猎了诸多领域,在不同企业内负责过不同的工作,现在他自己创业,同时经营几家公司。他的个人成功促使其开启了传道授业解惑的旅程,与大众分享他的成功法则。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有超过240万人在按照他所建议的法则行事。有评论家认为,理查德的文字风格,既不是那种冷硬命令式、听多了让人觉得苛刻的“教科书风格”,也不是温柔多情式、听久了让人觉得黏糊糊的“中央空调风格”,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温暖又不失客观的风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