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省教育廳近期出臺《關於加強中小學生職業體驗教育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推動職業教育資源向基礎教育開放,開展中小學職業體驗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勞動觀和人生觀,培養生涯規劃、實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

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意見》明確,職業體驗課程要納入中小學課程體系。按必修課要求,小學1-2年級平均每週不少於1課時3-6年級和初中平均每週不少於2課時高中執行課程新方案相關要求完成規定學分。到職業體驗中心開展綜合實踐的次數,小學階段不少於10次(一般為三年級以上學生),初、高中階段各不少於4次,每次不少於2課時

此外,我省還鼓勵中小學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體驗周”活動,並建立包括職業體驗教育在內的學生綜合實踐評價制度,將職業體驗具體情況和相關佐證材料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檔案,作為升學、評優的重要參考。


(一)現代農業類

1.體驗中心類型特點:具有現代農業氣息的實驗室、活動室,結合現代農業的機械化、科學化、水利化和電氣化,體現現代農業高產、優質、低耗、綠色的特點。

2.體驗中心典型職位:農技員、園藝師、插花師、炒茶師等

3.建設項目:農機維修、蔬果嫁接、無土栽培、藝術插花、採摘炒製茶葉等職業體驗項目。

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二)先進製造類

1.體驗中心類型特點:整合國內外先進製造業的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態化生產元素,體現先進製造業個性化和人性化生產,增強中小學生對先進科學技術的美好向往。

2.體驗中心典型職位:各生產製造行業的設計員、技術員、加工製造人員、檢驗員、安全員等。

3.建設項目:智能裝備操控、藥品製作、木材加工、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機器人、電子產品裝備、3D打印、無人機駕控等職業體驗項目。

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三)現代服務類

1.體驗中心類型特點:展現現代服務業的新領域、新模式,體現較高的文化品位、領先的技術和卓越的服務質量。

2.體驗中心典型職位:交通運輸服務人員、衛生服務人員、文創人員、體育人員、旅遊服務人員、餐飲人員、酒店管理與服務人員、安全服務人員、社會事業服務人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員等。

3.建設項目:虛擬駕駛、空乘服務、物流管理、汽車維修與保養、康復(老年)護理、急救技術、文物保護與修復、絲織品加工、珠寶加工設計、陶瓷製作、影視製作、手工製作、健身指導、旅行社管理與導遊、中西式餐飲製作、交通指揮、消防應急、財務技術、形象設計(美容美髮美甲)、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職業體驗項目。

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 豎立正確的職業觀

中小學職業體驗是重點圍繞著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的職業體驗方向開展建設,鼓勵中小學生接觸具有現代農業氣息的實驗和活動,國內外先進製造業以及新領域、新模式之下的服務業,這也是“國家培養實用性人才”的大方向的體現。

讓孩子們感受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普通職業,不僅讓孩子們能夠在實踐中拓寬了視野和知識面。也讓孩子們切實瞭解這些職業對於社會生活重要性,從而扭轉中小學生對一些職業的認識誤區,從小豎立正確職業觀,拓寬未來發展之路。

  • 做好個人的生涯規劃

怎樣讓孩子做好個人的生涯規劃,是一項綜合性的大課題,學校需在學習中提高,在實踐中優化。

老師、家長要善於引導孩子去換位,去體味,讓他們從另一角度審視自我,瞭解自我職業發展傾向和適合性,激發職業興趣,種下職業理想的種子,在將來孩子選擇高中文理科、大學專業和職業之時才不會在迷茫之下倉皇做出錯誤的選擇。

  • 感受生活不易

體驗教育是一種觸動心靈的教育形式。通過角色體驗,可以讓他們自然接受我們所要傳遞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不同於以往簡單的說教和強硬的灌輸,這對孩子的影響會更為深刻、更為持久:

“平時看別人洗車沒覺得什麼,自己來洗才發現沒那麼簡單。”

“好辛苦,賺錢真不容易。

走出課堂,走近職場,省教育廳明確中小學新增職業體驗必修課

走出課堂,走進職場,切身體驗各類職業的同時也讓孩子們感受到生活的不易。通過各種體驗活動來培養孩子社會適應力、心理承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確是個事倍功半的好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