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隔屏相聚”,同上爱国主义“必修课”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通讯员 向娴华 记者 陈素萍

把“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隔屏相聚”,同上爱国主义“必修课”

“通过课程里精选的战‘疫’视频、图文、歌曲等资源,我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全体中华儿女的战“疫”过程中熠熠生辉,我看到了我们中华儿女的团结精神、科学精神,我体会到了中国速度、中国效率、中国力量、中国优势。我是一名退伍学生,当我看到我们部队在战‘疫’中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时,我内心热血澎湃,无比自豪。”

2月24日,浙江万里学院大二学生李临平结束网上思政课后,动情地写下这段话。

李临平上的这节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肖意贞是该课程授课老师之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肖老师就有了把疫情防控案例融合到课程中的念头。

把“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隔屏相聚”,同上爱国主义“必修课”

在她看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合案例,有助于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针对性、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经过精心设计,肖意贞把首节课主题设定为《战“疫”中的家国情怀》,内容包含重要指示和讲话、党员的担当与使命、人民战“疫”为人民、致敬最美逆行者、众志成城大爱无疆、科学防治精准施策、中国速度和中国优势等七个方面。

截至目前,同学们对该主题留言已上千条。

电气专业学生叶灵在留言中说:“我们不要问为什么党员要先上,只因为我们是党员,我们应该对人民负责,我们更要对得起自己入党的初心。”

肖意贞认为,青年学子通过观看和阅读战“疫”过程中的优秀事迹、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特别是我们身边的典型事例,领悟了中华民族爱国、团结、自强不息、大爱无疆、无私奉献等民族精神和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从中国速度、中国效率、集中力量办大事等具体事例中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把“疫情防控”融入课程,浙江万里学院师生“隔屏相聚”,同上爱国主义“必修课”

浙江万里学院表示,学校不仅要在思政课程中融入疫情防控案例,而且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在线上教学中,都要用好“疫情”这本最好的教材,通过课堂深化、课堂拓展开展爱国主义、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教育,上好这堂特殊而又鲜活生动的“思政大课”,在育人上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

该校外语学院杜倩芸老师在“西班牙语”开学第一课中,结合此次疫情,教学生用西班牙语喊出响亮的口号:¡Ánimo Wuhan!(武汉加油!)、¡Fuerza China!(中国加油!)、¡China puede!(加油!中国能行!)。

生物与环境学院的陈永富老师在他任课的《免疫学》课程中,讲授了疫苗的制备、质量监控,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大国工艺”精神的实质;反思“疫苗之殇”案例剖析引导学生思考工艺质量事故责任的严重性,从内心深处建立职业的敬畏感。

设计艺术与建筑学院傅立新、谭书晴、苟劲松老师的《二维动画》设置了“众志成城,共同战疫”的二维动画学习与制作主题,用二维动画的形式语言表现战“疫”期间最美中国人和相关事件。

中德设计与传播学院的老师从防疫抗疫中挖掘教育素材,结合学科特色,引导学生思考。

雅思课堂也大量结合了疫情现状,带领学生从外媒视角剖析疫情。

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不仅对学生是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对教师同样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思想的洗礼。

“在备课和梳理资料过程中,我的心灵被深深震撼和感动,这些震撼和感动为今后授课提供了生动案例和讲好思政课的底气。”肖意贞说。

“90后”党员教师杜倩芸表示听到同学们在直播间用西班牙语喊出“武汉加油!中国加油”的那一刻,她感动得想落泪。“那种感同身受,我想不仅来自于学生,对我也是一样。”

据该校教务部统计,第一天网上开课247门,这些课程或多或少都将疫情防控案例纳入其中,线上教学教师数400人,线上学习31953人次,“对师生来说,这无疑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教务部部长杨亚萍说。

此外,该校号召师生各展所长,主动参与社区联防联控,投身乡村群防群控,担当起疫情防控的“排查员”“宣传员”“保障员”,用实际行动践行该校提出的“生活思政”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