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两种精神真实的“隔屏”相遇——关于在线教学的几点思考


让两种精神真实的“隔屏”相遇——关于在线教学的几点思考


田军科,陕西省泾阳县中张镇燕王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中共党员,二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咸阳市教学能手、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咸阳市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考官。咸阳市刘欣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泾阳县杜丹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传统教学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倒逼”教育方式变革,在线教学“应运而生”,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很好的弥补了特殊时期延迟开学对教学工作造成的损失 ,经济实惠,不受间空限制,一度成为师生欢迎,社会赞誉的“学习神器”。然而,随着一个多月的教育实践,在线教学的弊端和不足日渐凸显。学生的厌学情绪和学习倦怠开始出现。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成效”问题,加上家庭监管和一定程度上影响视力等因素,在线教学已经到了“瓶颈期”。

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在线教学“倦怠期”教学效能呢?笔者结合一线教学实践体会和同伴交流调查,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个人的点滴思考。

一、合理规划学习任务,让“目标”在线。

科任教师要整合利用优质资源,引导学生合理规划居家学期任务,制订个人作息时间表、学习任务清单及个性化学习目标。让居家学习有“规则”可依,让学生知道自己从目前开始到教育主管部门公布的开学时间或者预计开学的时间,自己每天什么时间段做什么。同时,在复学前这段时间,自己除了学科课程学习之外,还有什么目标,比如练字、阅读、学习某项技能等,总之,要心中有数,行中有则,脑中有标,这样才能规避“浑浑噩噩”和“漫无目的”的假学,让学习步步为营。

二、渗透多元学习内容,让“兴趣”在线。

除了学科教学内容以外,教师还可以有效利用居家学习时间充足,空间不受限制的客观优势,增添多元化的学习内容,比如学习方法训练、居家运动、亲子活动、布置亲情作业、生命健康教育、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等,让学生始终保持热爱学习,主动学习的兴趣。不在于考虑是否紧跟教学进度,而要让特殊时期的在线教学,成为一种“因时制宜”的有独特设计感的个性开发课,时不时的进行渗透、穿插、交替进行这些课外知识,弥补了正常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节奏快,不能随意调整学习内容的不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进行居家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和父母家人做一些合作互动活动,更好的了解以前不了解的亲人的情况,学习一些安全常识,健康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生态环境与人类的依存关系,这些都是这个特殊时期最“鲜活”的学习内容。可以专门化进行,也可以在授课中穿插,调节课堂氛围。

三、关注重点学生,让“情感”在线。

网课期间,师生隔屏“对话”,空间上不受限制,教师要全程全面的监督管理每一个学生是不可能的,这就出现了一种特殊的群体——网课学困生,还有复工复产后的留守儿童和医护人员公务人员子女等,这些特殊学生,老师应该重点关注,这不仅是作为一个老师的份内职责,也是疫情时期的一种“社会贡献”。老师从情感入手,给予这些同学心灵上的关怀,定期做电话家访,必要时登门给予生活学习帮助,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来自老师的温暖,这是学困生最大的学习动力,也会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学优生和学困生成立“线上助学小组学习群”,老师入群督导,让学生之间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学习困惑,线上结对子同伴互助,教师拖底,这样可以有效的改善网课学困生的消极情绪;还可以降低学困生学习要求,多鼓励,多肯定,多在网课时提醒式提问和表扬,增强其学习自信,从而助其不断进步。

四、精心设计教学讲义,让“教法”在线。

疫情让教师成为“主播",这是一种倒逼,这也是一个新课题。那么既然教师成为了“主播”,也就意味着教法和面授大有不同,我们要重新审视网课,重新预设情景,重新思考教法,那就要在课前“纸上谈兵”,精心做好教学设计。笔者通过实践推崇“先学后教”的方法。基本上一节在线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知识自学阶段,难点突破阶段,反馈小结阶段。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先让学生预习自学,提前设计好预习单,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给出一定的评价标准,上课时先展示问题,形成思维碰撞,再进行自主探究,解决了基础问题,进阶到提出核心难点,互动探究后,教师再进行精讲,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最后布置作业,进行学习反馈,这样相对比较高效,也就提高了在线教学的效能。

五、重视学习体验,让“学法”在线。

教学的落脚点是学生的学,而学是教的映射,有怎样的教,就产生怎样的学。那么我们在设计学法的时,始终要重视“生为主体”的原则,“以学定教”,让学生进入学习的通道,自主的进行学习旅行和知识体验,在课前设计“预习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知道怎样独立完成这些基础学习,还要明确评价学习情况的标准,对自己的自学有准确的预估和自纠。在合作探究学习时,学会倾听和表达,知道要求,会和同伴交流,能够按照老师预设的回答模式去回报分享个人的观点,然后归纳和总结学习所获,在课堂中找到主人的感觉,有满足感和获得感。

总之,网络是一种工具,在线是一种方式,教学的手段变了,教法和学法随之也要发生改变,然而教学的主体还是学生,教学的主导还是教师,教学效果要得到保证,只有“师”和“生”的情感“在线”碰撞,精神“隔屏”相遇,教育才能真实的发生,有效的发生。师生情深,教育永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