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西周鸟纹玉饰(图1):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1

一眼古朴的感觉,这个感觉究竟对与不对,就要从细节处观摩把握了。

感觉从何而来?料、工、型、纹、沁色、包浆——古玉料的来源极其广泛,一般靠肉眼基本是难定论的;此件玉牌的沁色、包浆也非那种明显特征的一类,也不具优势;只能从工、型、纹上赏辨了。

鸟纹玉饰太小件了,就是个小牌牌而已,真的“方寸之间”,谈不上什么“型”,但是赏玩恰恰就在“细节”上,粗瞄了则满眼不见、细察了则芝麻见丘。这件型上还就很有“范”的——牌饰却裁切不方,四角有切有留,没那么“规整”,而这恰是其型的“古朴”所在(图2),不是不想规整而是工具所限只能到如此份上。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2

工上看,钻孔的球腔说明是桯钻而为,四孔的大小、形状不一,隐约见粗糙不一的旋磨痕(与统一的定量标准工具的痕迹有天壤之别),桯钻形成的球腔,钻孔底面的孔口也大小、位置不一,有些还歪斜一边(图3),可以确定是古桯钻痕迹了。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3

纹饰上看,一对玉鸟相对而立。

纹饰虽小意有考究,现在看来不值一说的古纹饰,在古人雕琢时都是有其深刻含义的,不是胡乱雕了玩,所以雕琢每一刀都有其考量(不会乱琢一刀,因为古代制玉太耗费人力了)。所以无论大件、小件,读懂其纹饰含义才算是真正的赏玩。

一对玉鸟相对而立,昂首、尖喙、振翅,眼炯炯有神,其“神态”从何处释读出?从鸟头上竖起的长长的翎羽读出,鸟类只有在机警、振奋、斗志的状态下才产生竖翎、昂首、挺喙、振翅和眼露戒备的神情。由于牌饰方寸的原因,匠人在制作时将竖翎和尾羽作了折弯处理——竖翎折向后、尾羽折向下,这是因材琢纹的需要了(图4)。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4

为什么断代为西周鸟纹玉牌饰?因为历代玉鸟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特征(此不赘述),本件即为典型的西周玉鸟了。

一起来欣赏一件国家博物馆藏的西周玉鸟(图5):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5

西周玉鸟,长6.2、宽4厘米。鸟首有冠状突起,沿颈部向后舒展,末端向上翻卷。尾分两支,长尾向后伸展末端翘起,短尾向前弯卷直抵下腹。圆眼、钩喙、宽尖翅、粗短足,形态古拙,立体感强。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个弯卷处钻三个透孔,胸部转角处也有一个穿孔,这四个孔可以将鸟形饰加以固定。

国际馆藏品是西周玉鸟的类的“标准器”了,与本件玉牌饰除类圆雕与浅浮雕不同工艺带来的差别外,其纹饰是一脉相承的。

另外,还要注意到一个细节——鸟足怎么如此粗大夸张呢,似乎不符合常理啊?对的,细节要掌握,一个不能放过,才能辨古不虚。周代玉鸟时有诸如粗足、长喙、巨首等特征,这是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周代鸟纹继承于商代鸟纹,而商代崇鸟到顶礼膜拜的程度,所谓“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即商人视鸟为其祖先神,往往把鸟都人格化了,西周依然遗有商代余风。粗大的鸟足象征着人手,赋鸟予人的功能。

再来欣赏一件西周巨冠玉鸟(图6):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赏 纹出何处见文章

图6

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藏品,高5.5厘米、宽3.6厘米、厚0.55厘米。青白色,大部分受沁呈黄白色,片雕。巨冠,圆雕,勾喙,长尾,立足。两面纹饰对称,冠上饰细如发丝的阴线羽纹,身饰回纹,尾部饰阴线羽纹。勾喙处一圆穿。巨冠其实也是鸟的人格化,巨冠其实就是人首。

商周的人格化鸟纹玉雕件依然有其上溯的历史渊源,无论是粗足还是巨冠,其实都是上古地理百科全书《山海经》所记载的鸟首人身、或者人首鸟身神。诸如:

“有鸟焉,……三足,人面”的“瞿如”;“有鸟焉,其状如鸮而人面”的人面鸮;还有“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的北海神“禺强”;“鸟身人面,乘两龙”的东方神“句芒”等等(参见《 》)。

商周玉雕中的夸张原型并非偶然臆造噢,只有读懂古玉纹饰的真正含义所在,方能领会古玉究竟价值几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