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西周鳥紋玉飾(圖1):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1

一眼古樸的感覺,這個感覺究竟對與不對,就要從細節處觀摩把握了。

感覺從何而來?料、工、型、紋、沁色、包漿——古玉料的來源極其廣泛,一般靠肉眼基本是難定論的;此件玉牌的沁色、包漿也非那種明顯特徵的一類,也不具優勢;只能從工、型、紋上賞辨了。

鳥紋玉飾太小件了,就是個小牌牌而已,真的“方寸之間”,談不上什麼“型”,但是賞玩恰恰就在“細節”上,粗瞄了則滿眼不見、細察了則芝麻見丘。這件型上還就很有“範”的——牌飾卻裁切不方,四角有切有留,沒那麼“規整”,而這恰是其型的“古樸”所在(圖2),不是不想規整而是工具所限只能到如此份上。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2

工上看,鑽孔的球腔說明是桯鑽而為,四孔的大小、形狀不一,隱約見粗糙不一的旋磨痕(與統一的定量標準工具的痕跡有天壤之別),桯鑽形成的球腔,鑽孔底面的孔口也大小、位置不一,有些還歪斜一邊(圖3),可以確定是古桯鑽痕跡了。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3

紋飾上看,一對玉鳥相對而立。

紋飾雖小意有考究,現在看來不值一說的古紋飾,在古人雕琢時都是有其深刻含義的,不是胡亂雕了玩,所以雕琢每一刀都有其考量(不會亂琢一刀,因為古代制玉太耗費人力了)。所以無論大件、小件,讀懂其紋飾含義才算是真正的賞玩。

一對玉鳥相對而立,昂首、尖喙、振翅,眼炯炯有神,其“神態”從何處釋讀出?從鳥頭上豎起的長長的翎羽讀出,鳥類只有在機警、振奮、鬥志的狀態下才產生豎翎、昂首、挺喙、振翅和眼露戒備的神情。由於牌飾方寸的原因,匠人在製作時將豎翎和尾羽作了折彎處理——豎翎折向後、尾羽折向下,這是因材琢紋的需要了(圖4)。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4

為什麼斷代為西周鳥紋玉牌飾?因為歷代玉鳥都有各自不同的基本特徵(此不贅述),本件即為典型的西周玉鳥了。

一起來欣賞一件國家博物館藏的西周玉鳥(圖5):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5

西周玉鳥,長6.2、寬4釐米。鳥首有冠狀突起,沿頸部向後舒展,末端向上翻卷。尾分兩支,長尾向後伸展末端翹起,短尾向前彎卷直抵下腹。圓眼、鉤喙、寬尖翅、粗短足,形態古拙,立體感強。在喙、冠末和短尾羽三個彎卷處鑽三個透孔,胸部轉角處也有一個穿孔,這四個孔可以將鳥形飾加以固定。

國際館藏品是西周玉鳥的類的“標準器”了,與本件玉牌飾除類圓雕與淺浮雕不同工藝帶來的差別外,其紋飾是一脈相承的。

另外,還要注意到一個細節——鳥足怎麼如此粗大誇張呢,似乎不符合常理啊?對的,細節要掌握,一個不能放過,才能辨古不虛。周代玉鳥時有諸如粗足、長喙、巨首等特徵,這是有歷史文化淵源的。周代鳥紋繼承於商代鳥紋,而商代崇鳥到頂禮膜拜的程度,所謂“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即商人視鳥為其祖先神,往往把鳥都人格化了,西周依然遺有商代餘風。粗大的鳥足象徵著人手,賦鳥予人的功能。

再來欣賞一件西周巨冠玉鳥(圖6):

古玉玩味(57):玉雕方寸皆堪賞 紋出何處見文章

圖6

三門峽市虢國博物館藏品,高5.5釐米、寬3.6釐米、厚0.55釐米。青白色,大部分受沁呈黃白色,片雕。巨冠,圓雕,勾喙,長尾,立足。兩面紋飾對稱,冠上飾細如髮絲的陰線羽紋,身飾回紋,尾部飾陰線羽紋。勾喙處一圓穿。巨冠其實也是鳥的人格化,巨冠其實就是人首。

商周的人格化鳥紋玉雕件依然有其上溯的歷史淵源,無論是粗足還是巨冠,其實都是上古地理百科全書《山海經》所記載的鳥首人身、或者人首鳥身神。諸如:

“有鳥焉,……三足,人面”的“瞿如”;“有鳥焉,其狀如鴞而人面”的人面鴞;還有“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青蛇”的北海神“禺強”;“鳥身人面,乘兩龍”的東方神“句芒”等等(參見《 》)。

商周玉雕中的誇張原型並非偶然臆造噢,只有讀懂古玉紋飾的真正含義所在,方能領會古玉究竟價值幾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