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親王做了件慈禧太后都沒辦成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08年這一年,統治中國幾十年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先後死去,因為光緒帝在生前並沒有留下什麼子嗣,所以能夠為了保住愛新覺羅一族對大清帝國的統治,慈禧太后在臨死前,選擇了與愛新覺羅的血統最為親近的光緒的弟弟載灃的兒子溥儀作為皇位繼承人。當時的溥儀只有三歲,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毛頭小孩,所以就由他的父親載灃來輔政。所以1909年到1912年這幾年的時間裡,清政府的實際掌權者就是這位光緒皇帝的異母弟醇親王載灃。

醇親王做了件慈禧太后都沒辦成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多年以後溥儀對他父親的評價,我們知道醇親王其實是一位性格懦弱,做事優柔寡斷的人。面對朝廷內部的紛爭,載灃都沒有自己的主見,也沒有能力和魄力去化解朝廷中各派勢力之間的矛盾,他總是會一會兒聽信這一方的言辭,一會兒又倒向了一個陣營,對不同立場不同派系的人也總是唯唯諾諾地說“好好好”,完全沒有一個掌權者應該有的威嚴。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懦弱無能的人,在自己攝政的短短几年之間,卻辦成了一件慈禧太后都沒能搞定的大事,這是怎麼回事呢?

上面所說的,載灃辦成的這件大事,就是除掉袁世凱。首先,先來分析一下載灃為什麼掌握政權後的第一件事不是其他,而是要除掉袁世凱。光緒帝是載灃的親哥哥,慈禧太后的親妹妹曾經也加入了醇王府,載灃和慈禧太后的關係非同一般,早在光緒帝死前,慈禧太后就有意培養載灃作為攝政大臣,讓他接管大權。在慈禧太后生前想要推行的許多新政,袁世凱都是持反對意見的,並且在載灃心目中一致認為,光緒帝維新失敗,被監禁以致最後早逝都是因為袁世凱的背叛,所以在他自己掌握朝政大權之後,首先要打擊的對象就是袁世凱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清朝末年很多手中握有實權的官員都是漢族人,清朝皇族深感滿族人的權利被架空,加之袁世凱掌管北洋六鎮,而北洋六鎮是當時清政府唯一可以依靠的武裝力量,所以載灃對袁世凱的存在十分顧忌,一心想要除掉他,重新從他手中奪回權利。

醇親王做了件慈禧太后都沒辦成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接下來,就來說一說懦弱無能的載灃到底是怎麼樣把這樣一個手中握有重權的袁世凱除掉的。事實上,在慈禧太后臨死前曾經召見過載灃,而且告誡他袁世凱並非對大清朝忠誠,他以後會成為大清的敵人,囑託載灃在他死後一定要想辦法把袁世凱解決掉。在載灃離開後,慈禧太后立即又召見了袁世凱,希望能夠在最後時刻穩住他,為載灃爭取除掉袁世凱的時間和機會。在慈禧太后看到袁世凱小心翼翼、十分恭敬第走到她面前時,她就已經看出來袁世凱是個十分善於偽裝的小人,於是便裝作沒有看破,不動聲色地對袁世凱說,希望袁世凱能夠在自己死去後和載灃同心合力,一起輔佐溥儀,保住大清的江山,而且對袁世凱表示,不論別人怎麼說,她都相信袁世凱對大清朝是一片忠心。慈禧太后話音未落,袁世凱就已經跪地謝恩,而且信誓旦旦地表示一定會不辜負慈禧太后的囑託,保住大清朝的江山。

醇親王做了件慈禧太后都沒辦成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慈禧太后死後,載灃開始有所動作。對於如何除去袁世凱這件事上,據說載灃一開始是想仿照當年康熙大帝殺掉鰲拜的辦法把袁世凱殺掉的,康熙當年準備了一把只有三條腿的椅子,然後派人把鰲拜叫過來把這把椅子賜給他,鰲拜坐在椅子上沒有防備被康熙問了下,然後就被扣了個“君前失禮”的死罪。而和溥儀一起謀劃這件事的一個叫做溥偉的小王爺,他手裡有一把當年咸豐帝賜給他爺爺的刀,載灃可是將這把刀看得十分神聖,所以就準備用這把刀把袁世凱殺掉。不過載灃也不是冒失的人,這麼大的事情他還是不敢一個人作主,便去徵求當時的顧命大臣張之洞的意見,最後張之洞領銜的軍機處擔心殺掉袁世凱北洋軍會起兵造反,於是反對載灃要殺掉袁世凱的計劃,建議載灃一步一步來,所以討論的最終結論就是,以袁世凱“擅自與美國商談互派大使適宜”這件事作為藉口將袁世凱定罪,然後將袁世凱撤職。

袁世凱非常機敏,很快就看出了形勢的變化。因為自己的手上已經沒有兵權了,便想先找一個能夠庇護自己的地方,於是就在載灃要動手的時候,袁世凱就提前開溜跑到了天津,住進了德國飯店。袁世凱本來以為自己會被扣個死罪的帽子然後砍頭,沒想到只是被撤職。於是情商非常高的袁世凱便以自己的腿不舒服為理由,帶著妻兒老少回了老家。

醇親王做了件慈禧太后都沒辦成的事,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表面上看起來,載灃成功完成了慈禧太后的遺願,成功除掉袁世凱,撤去了他的職務,奪回了他手中的權利。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後面發生的事情讓載灃的努力瞬間又化為了泡影。袁世凱被撤職的第三年,爆發了著名的武昌起義,當時載灃自己並沒有能力控制北洋新軍,無奈之下載灃不得不再度求助於袁世凱,並把他任命為欽差大臣,讓他帶領北洋新軍去鎮壓全國的革命,袁世凱再度掌握大權。所以,載灃的兒子溥儀多年以後回憶說,他的父親載灃最大的失敗就是當年沒能殺掉袁世凱,儘管他將袁世凱撤職了,但到了最後還是化作了一場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