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作者 | Amanda

环球旅行家

微爱订制旅行创始人

想把周游世界的故事讲给你们听!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般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是安居乐业、枕稳衾温,对度假的向往也希望保留在自暇自逸的分寸内。如果生活在荒漠中,我们的第一感受一定是,过不下去了……如果那还是撒哈拉沙漠,这个面积几乎装得下美国的不毛之地,估计需要做好吃苦的万分准备。不过,三毛给了华人一颗撒哈拉情结的种子,让我们对撒哈拉由恐惧转为心存浪漫情调的幻想。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撒哈拉的神秘,是亿万年的沙砾堆积而来的,同时也被掩埋在了浩瀚的尘土之下,吹不散,抓不住。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描述来加深撒哈拉令人绝望的印象,诸如“撒哈拉是最不适合生物生长的地方之一”,“目前面积还在持续扩大”。但只有走进它,才会知道,撒哈拉的恶劣,还够不着惨烈,也未到绝望,它是绝美的——在无边无际的黄沙上,听风呜咽地吹过,一轮即将堕入尘土的夕阳,把眼前的一切染成瑰丽的绯红,你霎时忘了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沦陷在血色的壮阔里,你的渺小,即是浩淼的反义,也是撒哈拉的对应。而在这片土地扎根的人,以及偶有的绿洲,都妥当地适应着撒哈拉的干燥日常。用三毛笔墨去形容可能会更生动,“生命,在这样荒僻落后而贫苦的地方,一样欣欣向荣地滋长着,它,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此地的生老病死都好似是如此自然的事。我看着那些上升的烟火,觉得他们安详得近乎优雅起来。”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第一次去撒哈拉,大约是在八年前。从埃及西部进入撒哈拉,到达白沙漠地区,白垩和石灰岩风化形成的“盐粒”,散落在黄沙上,随风吹动,却又囿于这片方圆;那些还没有被风化完的部分,在风吹日晒下极力扭曲身姿,也许是为了人类的想象力有用武之地,像蘑菇、鹰嘴、乌龟的都有,我们用鬼斧神工来赞叹自然的雕塑时,大概还需要感慨时间的功不可没,没有数百万年,它们不会是现在的样子。而对我而言,这种白沙漠冥冥中调和了沙漠的热情,让人觉出一丝冷淡,毕竟在这还看不到“平沙茫茫黄入天”的寥廓。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对沙漠的印象,首当其冲的其实是和美,这得从夜宿的旅馆说起。这家旅馆是一对夫妇在撒哈拉几近边缘的位置开设的。先生是德国人,太太是日本人,他们曾一起来撒哈拉旅行,后来先生放弃了在德国的生意,两口子来到这里定居。我听到这段故事的时候,迟疑了几秒,难道是发生在身边的“三毛与荷西”?旅馆的老板娘是日本人,应该不知道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曾经多么轰轰烈烈地影响着华人读者,在无数少女心中播种下为爱流浪的情结。可听到这样跨国的爱情故事,并且远比逃离喧嚣的都市更勇敢,就忍不住为之动容。何况这对夫妇的选择,也是曾经打动过我内心深处的三毛的选择。太多的巧合,让我浮想联翩。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老板娘会不会也是个热心肠?为萍水相逢的朋友张罗吃的用的,把经历的琐事都变作笔上生花,每天和丈夫斗嘴又被机智的情话逗乐……很可惜,我在这家旅馆住了三天,没有见过这对夫妇,无法求证我的想象。但旅馆的布置能看出主人的用心,整洁明亮,对于沙漠地区已经是难得的讲究。洁白的墙面和藏青色的点缀相得益彰,让漂泊在荒漠的人一下沁凉安定;暗灰的皮沙发错落归置, 桌布和墙画增添了几份柔情,很有家庭的温馨感。这家旅馆还有一眼含铁的温泉,从哪里引来倒不得而知,据说有美容养颜的功效,所以住客们都乐于泡在水里,养心养气。照我说,老板估计就是个“荷西”般的痴情男子,为爱的人不惜在沙漠里修起温泉,真是好一对隐匿于沙漠里的神仙眷侣。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从这种和美的画风里走出来,就转入绝美了。植物汲水的触角是无比强大的,刚进沙漠时,有水的地方四周就有一小片郁郁葱葱的绿洲。越往深处,这样的景致越少,而沙子也从砾沙,慢慢变成那种指缝都兜不住的细沙。从旅馆开出两个多小时,已经到了沙漠腹地,司机停下车子。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远眺,都只剩下渺无人烟的荒凉。五月份的撒哈拉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我脱掉鞋子尝试步行一小段。沙子是种天然带有镣铐的小魔怪,每走一步,被迫滑动着退回半步,脚背也被没入沙子中,细细的针扎感在脚底作祟,反正这注定是一场体力与耐力的较量。短短十米的距离,走了十多分钟。当走到小沙丘上,回看走过的路,才能深切地觉着,人在自然面前真的很渺小。一点点条件的束缚,就会让人有不可挣扎的余地。你以为自己克服了万难,但那仅仅是极小的考验,在你面前,有千篇一律的弧形沙丘,一座挨着一座,延绵到你看不到的边。温热的风徐徐吹来,和三四十年前的一样,还在抚弄着长裙的裙摆,飘出不规则的弧度,也拨动着每一寸沙土,留下深深浅浅、曲曲折折的纹路。三毛在沙漠里,有没有一刻,因为风吹过隙,而觉得深沉的沙漠竟然默默地柔情着?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我们从旅馆带来了野餐的食物,一起看大漠的落日,又一起守着星星月明。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司机打亮了车灯,我们又烧起了篝火。沙漠里一旦不见日头,温度就会骤降,我们六七人试图用欢声笑语打破万籁俱寂的萧瑟凉夜。突然司机示意我们安静,把车灯关了,然后让我们低头闭眼十秒,这种故弄玄虚的做法,我们竟然毫无反抗的配合了,反正在那儿再无聊的消遣也显得有意思。张开双眼,司机让我们抬头,看向星空——那一瞬间,我看到了此生最美的星空。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像从黑暗中豁然得到光明,在并不刺眼的绚烂中忽而飘飘然。漫天的星辰,就像儿时装着的一袋玻璃珠,被划开了口子,哔哩剥咯地撒了出来,挡也挡不住,四散到各处。只不过这些玻璃珠变成了星星,地变成了天,我们银河系在那时候有了亲昵的独处,我似乎拥有了它,每一颗星星,每一个童话,伸手,就能触及。我也突然感恩沙漠的干燥,留给了天境最纯粹的画布,星光的闪亮才能如此肆无忌惮。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离开腹地,离开星空,离开童话与幻想,在白天的撒哈拉居民的生活里,我也看到了闪亮的一面。在沙漠的边缘地带,有很多古遗迹,陶罐和石棺;在沙漠深处有天然的水晶山,任意一块石头都是可以打磨的水晶;在沙子吹散的某处,白垩纪的硅化木若隐若现。可是淳朴的当地人啊,认为这就是自然与时间的馈赠,它生于此,存留到今天,也该在这里自然消亡,不需要人为地破坏或珍视。这种坦荡荡的心态让我佩服不已,因此每次看到他们的微笑,我才觉得是种最为踏实本分的开心。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撒哈拉留给我的印象,和美也好,绝美也罢,它的美超脱了三毛文字的魅力,我已经不是迷信三毛撒哈拉故事的读者,而是自然的信徒,我没有渴望流浪,却和三毛一样,为每一段旅途和经历感到知足。“如果手里捏着属于自己的泥土,看见青禾在晴空下微风里缓缓生长,算计着一年的收获,那份踏实的心情,才是余生最好的答案”……

【慢达世界】第十一期:撒哈拉的情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