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疝氣有什麼症狀,什麼時候治療比較好?

朱建威2


嬰幼兒最常見的疝氣為臍疝和腹股溝疝,家人通常是發展肚臍鼓起一個包塊或者腹股溝鼓起包塊就診。嬰幼兒疝氣還是很常見的,家長不用太擔心。



嬰幼兒疝氣是先天性的腹部缺損導致腹腔內容物進入缺損。包塊在站立以及哭吵,便秘等使腹內壓增高的情況下出現或者變大,而發生早期平臥或停止哭吵後包塊多可自行或用手按壓後消失。這也是家人不治療的一個原因。



嬰幼兒疝氣有很大一部分隨著寶寶的生長髮育,疝環逐漸縮小,腹壁力量變強可以自愈。教科書上說2歲以後不能痊癒的話需要行手術治療,臨床上1歲半不好的話就建議手術,通俗的講將疝囊頸結紮。因為在生長髮育過程中,嬰幼兒可塑性很強,結紮疝囊頸就可以,不需要像成人那樣放補片。越早手術效果越好,復發風險越小。



在1歲半之前家人可以用疝氣帶幫住固定疝囊口,使腹腔中的內容物不突出,不會向疝囊內突出。自己可以製作或者網上也可以購買到。這個其實很好理解,就像你穿的衣服破了個洞,裡面的東西就能看到,用疝氣帶將缺損蓋住,然後隨著生長髮育,疝囊頸越來越小最後閉合。除了這個以外,家人應儘量避免孩子哭鬧便秘等情況,一旦發現疝囊卡住需要及時就診。


乳腺科王醫生


疝氣這一情況在小寶寶身上偶有發生,一旦小兒出現有疝氣這一種疾病,家長往往會感覺到十分擔心,究竟嬰兒疝氣都會有哪些常見症狀呢?又應當選擇在什麼時候進行治療好呢?

一般認為,當小兒在1歲以內,並不建議其進行臨床的手術治療,家長們此時可以先用戴疝氣帶的方式來緩解小兒的疝氣,抑或是選擇使用治療疝氣的藥對患兒進行治療。

研究發現,臨床上患有疝氣的寶寶,其發病時間往往並不確定,有的可能剛出生就會患上疝氣,有的則是在幾個月大時甚至是幾歲時,才確診疝氣的存在。

疝氣患兒一般可以在腹股溝部位發現有包塊的存在,如果發現小兒機體有比較大的突起,家長們此時就要注意了,以免其蔓延到男寶寶的陰囊或女寶寶的陰唇附近,對小兒造成進一步的危害。

在確診小兒疝氣情況時,突起物在寶寶進行平躺時,往往就無法觀察到了。不過因為寶寶的腹壓是上升的,所以當寶寶平躺時腹壓會把包塊“推”到寶寶下體的陰囊裡。如果這個時候家長們能夠藉助其他輔助性手段來降低寶寶的腹壓,同時反方向往腹部輕輕的推腫塊,發現腫塊消失不見了,則可確診為“可復性疝氣”疾病。

小兒疝氣一旦病發,會給小寶寶帶來許多的危害,所以家長們一定要予以重視,及時帶寶寶去就診才是,以保證小兒健康成長。


胃腸醫生楊景哥


嬰兒是指出生後一月至一歲的小兒。嬰兒發生的疝氣大多數為腹股溝斜疝,多因先天性腹壁缺損(腹股溝管內環口未閉),加之嬰兒哭鬧使腹壓增加,導致腹腔內臟器(腸管、大網膜)降入陰囊或大陰唇。其特點是容易嵌頓,引起腸管梗阻、缺血。


一歲以內腹股溝斜疝治療以疝氣帶或繃帶壓迫內環口阻止疝塊突出為首選方法,有時隨著嬰兒腹壁發育強壯及內環口縮小而自愈。壓迫6個月治療無效應當選擇在一歲以後手術治療(內環口高位結紮術)。


小克認為手術治療療效確切,越早越好,以免發生嵌頓和其他併發症而影響小兒健康,手術方式以常規手術為首選,也可以用腹腔鏡手術,但比常規手術易復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