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有沒有微型太陽?有何依據?

土衛六斯坦


太陽屬於恆星,在晴朗的夜晚抬頭仰望浩瀚的星空,我們所看到的絕大多數的星體都屬於恆星,能看到的行星只有金星、木星、土星、水星、火星、天王星,可謂屈指可數。然而在我們所看到的恆星中,比太陽質量小的恆星也是屈指可數,也就是說我們所能看到的恆星中絕大多數都比太陽的質量和體積更大。




那麼我們的太陽就是一顆微型恆星嗎?其實不是的!無論從質量還是從體積上來看,我們的太陽都屬於一顆中等偏上的恆星,在恆星類別上屬於黃矮星,比它更小的恆星還有橙矮星和紅矮星,這兩種恆星才是宇宙中數量最多的,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這兩種恆星的數量要佔到總數的90%左右呢,我們的太陽就屬於最大的那10%的行列中了。

橙矮星也就是K-型矮星(KV),是主序帶(以氫為燃料)上,光譜類型為K,亮度分類為V的恆星。其質量是太陽質量的0.5至0.8倍,表面溫度在3,900至5,200K,發出的光看上去近似橙色 , 所以被稱為橙矮星,這種恆星的壽命比太陽要高,能夠穩定發光的時間在150到300億年,其宜居帶中的行星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出生命和發展出文明,因此這種恆星也是科學家們尋找地球外的生命時最感興趣的。



紅矮星的質量和個頭就更小了,其質量只在太陽的0.8%到50%之間,溫度也在2500到4000k,發出的光為紅色,因此被稱為紅矮星,這類星體是宇宙中數量最多的恆星天體,比如距離我們最近的比鄰星就是一顆紅矮星,然而雖然它距離我們只有4.22光年,我們卻無法不用望遠鏡看到它。


那麼相對於太陽來說,橙矮星和紅矮星基本就屬於微型太陽了,特別是紅矮星,我們最近的鄰居,比鄰星的質量只有太陽的10.5%,但他還不是最小的紅矮星,理論上最小的紅外線只有太陽質量的0.8%,比如編號為EBLM J0555-57Ab的紅矮星,就接近恆星下限的最低值,而其個頭僅僅相當於土星大小,真算得上是恆星中的袖珍版了。

不過紅外線的個頭雖然小,但是壽命卻非常長,可達幾千上萬億年,那麼在這樣的恆星的宜居帶中,行星可以穩定存在的時間更長,因此形成生命和文明的可能性也比較大,所以這類星體也是科學家們尋找地外生命和文明的重點關注對象。



科普大世界


微型是到底有多小,在宇宙中地球跟太陽相比,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質量是地球的33萬倍,這樣算的話地球也算微型了吧!



那直接說一下,如果質量太小的星體是不能夠成為恆星的。

可以拿我們太陽系內的木星舉個例子,木星在我們看來已經非常大了,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21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的大氣成分跟太陽相似,但它卻為什麼沒能成為恆星呢?因為質量太小,一般來說如果星體的質量是太陽質量的8%才能夠成為恆星,也就是說至少80個木星的質量才能夠成為一顆恆星,這樣才能夠達到點燃核聚變所需的壓力和溫度



所以要想成為恆星必須要有一定質量,題目說的微型太陽,最小也只能小到8%太陽質量吧!


奇蹟宇宙



中國賞楓


宇宙那麼大,誰也不敢說沒有,只是沒有發現


我起這個名你們沒有人


理論上來說達到太陽質量的1.44倍,就可以變成白矮星,直徑只有10公里左右,是否可以稱為微型太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