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引言:巴黎圣母院屋顶不幸发生火灾,尖塔在熊熊大火中倒塌,整个世界为之哀恸。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场大火难免令我们想起另一场大火——英法联军烧圆明园放的那一把。果然,一看网上的评论,很多人都在说“苍天饶过谁”(即日起至 4 月 30 日,今日头条海量小说全场免费)。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我承认我也想起了那段屈辱的历史,但那种狭隘的复仇观念并没有在我的心中停留太久。巴黎圣母院是文明的结晶,它遭到破坏不只是法国人民的损失,更是世界文明的损失。再者,800多年来它不过是静静地矗立在塞纳河畔,如今在遭受大火之后还要承受历史的怒火,这是极不公平的。甚至对于法国来讲,它也只不过是一个最公正的历史见证者,而不是参与者。这一点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体现得很清楚,只不过是被大家忽视了。笔者将在下文从雨果为什么写《巴黎圣母院》以及《巴黎圣母院》同时包容克洛德和卡西莫多两个方面阐述这一问题。

一、雨果为什么要写《巴黎圣母院》

在《巴黎圣母院》的初版序言中,雨果曾交代创作这部小说的缘由:在参观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了用大写希腊字母刻成的“命运”一词,其中所蕴含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作者的心灵。雨果由此推想必有一段悲惨的历史、必有一颗苦难的灵魂被埋在了历史之中,于是动笔写下了《巴黎圣母院》。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雨果还提到一点: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由此不难看出,雨果对巴黎圣母院这座伟大的中世纪建筑有着极其深厚的爱。而他写作《巴黎圣母院》,必然还怀有让这座建筑在文学中永垂不朽的心理。

在《巴黎圣母院》的第二版序言中,雨果曾明言:如有可能,让我们激发全民族的热忱,去爱护民族建筑艺术吧!作者宣告,本书的主要意图之一就在于此,他一生的主要目标之一也在于此。当时中世纪建筑遭受到了极大破坏,雨果不止一次站出来反对破坏历史文明的可耻行径,《巴黎圣母院》这部小说可视为他最具艺术性、最声势浩大的一次反对。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事实上,雨果不仅是一位关心本民族文化遗产的作家,他还是一位具有世界人道主义情怀的大文豪。当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雨果是第一位站出来谴责英国和法国强盗行径的国际友人。雨果悲愤地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在将来交付历史审判的时候,有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因为雨果如此崇高的人格,我们有理由相信:《巴黎圣母院》不只是为巴黎圣母院而写的,它是想为地球上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做代言。

二.《巴黎圣母院》同时包容克洛德和卡西莫多

《巴黎圣母院》是一部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其核心是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在《克伦威尔·序言》中,雨果曾这样写道: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在《巴黎圣母院》中,对照是雨果最常用的艺术手法。艾丝美拉达、卡西莫多、克洛德和弗比亚等人构成了一个美丑善恶的对照系统,多数读者和论者都将注意力集中在了艾丝美拉达和卡西莫多的对照以及卡西莫多和弗比亚的对战之上,却忽视了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对照。其实,以巴黎圣母院作为主体的话,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的对照是最为深刻的。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塑造得最为丰满的一个人物,他是一个被遗弃在巴黎圣母院门口的畸形儿,长着几何形的脸、四方形的鼻子和一张马蹄形外翻的嘴,并且耳聋、驼背、独眼,是一个十足的丑八怪。但是他的内心却是无比善良无比纯洁的,甚至还是无比细腻无比敏感的。克洛德对他有收养之恩,于是他把克洛德当作一个超脱世俗世俗意义的父,心甘情愿为他赴汤蹈火,为他忍受酷刑。艾丝美拉达对他有滴水之恩,于是他为她留下了平生第一滴眼泪,并且决定此后要用全部身心来报答她。这是怎样一颗高贵的灵魂啊!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克洛德自小由父母决定终身从事圣职,在学校隐修期间专心致志勤奋好学,父母去世之后也承担起了一个兄长的责任,倾心呵护自己的弟弟。当看到被遗弃在圣母院门口的卡西莫多之时,他也显露出了自己的慈爱之心。但是,遇到艾丝美拉达之后,他怎么也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欲望。他先是污蔑艾丝美拉达为巫女,企图通过这种方式使她离开自己的视线;无果后又命令卡西莫多去偷抢艾丝美拉达,当事情败露后他独自逃走了,看到卡西莫多被绑在耻辱柱上他选择了视而不见;当撞见艾丝美拉达和弗比斯约会后,他妒火中烧刺向了弗比斯,并且将此嫁祸在艾丝美拉达身上。这是怎样一颗丑陋的灵魂啊!

写《巴黎圣母院》之前,雨果就意识到这座教堂终将消失

但是,克洛德和卡西莫多都是生活在巴黎圣母院中的一员。千百年来,多少克洛德阴郁地躲在柱子后面窥视外面的世界,又有多少卡西莫多在钟楼上下翻飞发出痛苦而绝望的声音?但巴黎圣母院从不是一个参与者,它只是一个见证者。它只能矗立在那里,静静地观望着人世间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它不会迎接好人,也不会排斥坏人,它只能被动地接受一切,任岁月匆匆流逝,在身上留下沧桑的印记。

那种岁月留下的沧桑印记,我们称之为历史。而穿越漫长岁月的人造物,我们称之为文明。它们见证了各个时代人类的善恶美丑,历经了各个朝代的辉煌与衰败,同时也包容着一切。它们代表着人类的过去,承载着人类的回忆,理应得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尊重和爱护

参考文献:

雨果 《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序言》、《致巴特勒的一封信》、《克伦威尔·序言》

杨小厉 《论中的人物对照艺术》

柳鸣九 《雨果创作评论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