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調研:驗證業務場景和了解市場環境

作為產品經理來說,什麼時候能脫離對原型和功能的思考,更多的關注“產品”本身,才算是真正成長為一名產品經理。

市场调研:验证业务场景和了解市场环境

無論我們去做哪個產品,我們都會關注這個產品的發展空間和市場前景,這就是在瞭解市場環境。作為產品經理,我們要具備一定的市場調研能力和分析能力,能辨別出不同業務在市場上的表現。

通常我們做市場調研的方向主要看以下幾點:行業成熟度,市場發展空間,未來的市場規模,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其他對行業有影響的方面。

行業成熟度

經常被提及的“紅海”、“藍海”某種程度上就是行業成熟度的表現。競爭越激烈,基本上也代表著行業成熟度越高。

本質上,行業成熟度的高低不會影響產品的發展空間,原因如下:

行業成熟度高說明產品所需要實現的業務成熟度高,被市場、用戶所接受和認可,競爭對手比較多,可能已經有一些先行者已經佔據了比較高的市場份額或者行業地位。這種情況下如果只是跟隨和模仿,很難立足,除非資金特別雄厚,否則避免不了“大魚吃小魚”的情況。

而若是具備差異化競爭的優勢和能力,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的地步,那還是可以在市場當中分一杯羹的,甚至能後來居上。典型如電商行業的拼多多,整個電商行業成熟度很高,競爭很激烈,但仍阻擋不了拼多多的崛起,其切入了細分的用戶市場,採用更接地氣的營銷手段。

行業成熟度低說明可能是新興業務,市場還需要培育,人們的認知還沒有達到開展業務的要求,轉化率不高,競爭對手也較少,大家都還在摸索著前行。這種情況下如果能預測到培育期的長短,就比較容易搶佔先機。先行者不一定都能笑到最後,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培育期,很可能機會造成資金鍊都斷裂了,但市場還沒有培育起來的情況。

典型的如智慧醫療行業、在線教育行業,雖然政策利好,也是朝陽產業,未來的市場足夠大,但培育期有點長,行業裡的上下游初步能接受互聯網,但卻遠沒有達到放大市場的地步。

所以在行業成熟度這點上,並不是看到市面上大量的創業公司湧入了就代表行業成熟了,比如社區團購,創業公司那麼多,能做大規模的還是少的。也並不是行業內開始洗牌了就代表這個行業涼了,即便是互聯網金融的政策收緊,但只要監管措施能落實到位,還是有很大發展空間的。

我們分析的時候需要看到行業的本質,這個本質就是業務場景,後面會講到。

市場發展空間

市場發展空間的大小我們很多時候用“體量”來衡量,體量一般受三個因素影響:用戶規模、單個用戶能夠貢獻的消費能力、用戶消費頻次。

用戶規模好理解,就是產品的目標用戶群體的大小。很多人在做產品的時候習慣性的會選擇用戶規模大的產品,認為這樣比較有機會能做出來,但其實用戶規模只是一個影響因素。再加上互聯網發展到現在,能做成平臺的都已經有人在做了,細分用戶市場才有機會。

單個用戶能夠貢獻的消費能力,這個簡單一點可以用“平均客單價”來理解,每個有效用戶能夠給產品帶來多少的消費金額。不同的行業差距比較大,比如傢俱的客單價動輒上萬、十幾萬,而一包吸管的客單價可能才幾塊錢,但也有人把毛利很低的吸管做到行業第一,一年好幾個億的銷售額。

用戶消費頻次可以用“重複購買率”來理解,買一套傢俱可能五年、十年都不會再買了,而吸管則是低值易耗品,用完就需要再購買的。雖然一個用戶五年內消費頻次再高,也不可能花掉買傢俱的那些錢,但對於互聯網產品來講,消費頻次還會帶來另外一點好處,那就是“用戶活躍度”指標。

所以現在一些小眾的產品能夠生存的很好,是因為雖然用戶群體少,可能消費能力也不高,但消費頻次高。比如專門給微商做工具的產品,微商群體現在雖然數量也多起來了,但相對也還是小眾的。88元/月的工具使用費,每個月都會貢獻一次,只要微商的生意不倒,就是細水長流的。不用多,發展10萬個微商用戶,每月就有880萬進賬,足夠養活規模可觀的團隊了。

從重要性程度來說,用戶消費頻次>用戶消費能力>用戶規模

未來的市場規模

瞭解市場發展空間了,大概也能知道未來的市場規模,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 一是市場發展空間是否會萎縮。還是用上面三個因素來衡量,就是用戶消費頻次會不會減少,用戶消費能力會不會下降,用戶規模會不會減小。
  • 二是業務可替代性怎麼樣。隨著業務的發展,技術成熟度的提高,所開展的業務被其他形式取代掉的可能性高不高。典型的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把很多原來需要通過電腦才能開展的業務都逐步替換掉了,很多沒有擁抱變化的產品走向了沒落。
  • 三是業務場景是否明確。涉及到民生的業務,未來都是被看好的,比如衣食住行,技術的發展只會促進行業的發展。比如教育、健康、理財等,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會逐漸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東西。

行業發展趨勢

這一點需要一定的判斷能力,一般來說行業發展不太明確的情況下,我們才需要去做一些趨勢性的分析,比如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這裡的不明確是指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並不是指行業發展方向不明確。

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較為依賴於技術的研究和突破,以及技術在市場化上的應用能力。簡單例子如電動汽車,充電技術和電池蓄電技術的發展很大程度上會制約電動汽車的發展。

而即便技術上有突破了,技術實現的成本是否能達到普通民眾能承受的範圍也很關鍵。假如特斯拉的成本只要十來萬人民幣,且它的量產能力能夠跟上,可能現在就是它的天下了。

還有一點就是政策導向性是否明確,比如:國家大力倡導節能減排,那麼對於新能源領域來說是很好的趨勢。比如現在鼓勵研究和發展產業互聯網,那麼對於傳統產業來說,又迎來一次很好的轉型機會。一定要理解“互聯網+”,而不只是守著“互聯網”不放。現在新零售、新制造都是與傳統產業結合的。

其他對行業有影響的方面

主要看兩個部分:法律法規和政策寬鬆度,這塊不多說。

另外需要關注的一點是人們的認知,任何新事物出現都有一個從認知到習慣的過程,電商剛出來的時候也是一樣,從沒人敢在網上買東西變成現在依賴網購。認知的培育過程可能很短,可能很長,一定要重視這個影響因素。

說完如何去了解市場環境,我們再來看看如何驗證業務場景。業務場景的分析在百天計劃的後續會重點提到,這裡就先講一點業務場景的概念。

業務場景是指在現實生活當中客觀存在的,或受一定因素影響衍生出來的,包含業務操作流程和信息傳遞過程的場景,也有說法叫原生場景、客觀場景。

業務場景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是能夠滿足用戶生活需求的場景。如果能夠明白這一點,當我們要去驗證某種業務場景時,只要去分析這種業務場景是否在人們生活當中真實存在就可以了。

作為產品經理來說,什麼時候能脫離對原型和功能的思考,更多的關注“產品”本身,才算是真正成長為一名產品經理。對於市場環境的分析是著手規劃和設計產品的一個部分,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能力,對於自身專業度的提升會有很大的幫助。

#專欄作家#

華仔,微信公眾號:zeropm,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歷任阿里巴巴、1號店、盛大網絡資深產品經理,現任美平米電商產品產品總監,合著有《運營前線》、《產品前線》、《互聯網產品之美》,譯著有《人人點贊:讓APP瞬間瘋轉的絕妙文案》。11年產品經理工作經驗,專注於在線教育和電商產品方向。

題圖來自 Unsplash ,基於 CC0 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