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場景、技術是兩大利器

消費金融市場競爭愈加激烈:場景、技術是兩大利器

近期,銀保監會提出“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業內預測今年消金規模或突破15萬億元,這一劑“強心針”令整個消費金融行業再度振奮。

“大家都能看到大消費的市場前景,中國消費市場升級換代所釋放的潛力是相當誘人的。”某消費金融公司市場總監汪訊(化名)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但是當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搶灘佈局這一領域,同質化競爭的問題就會凸顯。未來的消費金融市場競爭無疑會愈加激烈,而除了先發優勢之外,場景和技術則是兩大競爭的利器。”

政策護航 資本狂熱

8月18日,銀保監會官網發佈文件稱,要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意在保證信貸工作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

對於這一信號,業內紛紛看好。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底,全國消費金融規模將近9萬億元。如果按照當前的政策走向以及消費金融的發展速度,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粗略估算,今年國內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將大概率突破15萬億元。”

“‘積極發展消費金融,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向外釋放了消費金融即將大步向前的信號。當前,消費市場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源,在消費金融的加碼下,消費將持續為GDP做出貢獻。”宋清輝指出。

根據艾瑞諮詢數據,預計2019 年我國消費信貸(含房貸)市場規模將突破40 萬億元,自2011年起復合增長率約為21%。同時,整個貸款結構中消費信貸佔比將不斷提高,目前我國消費信貸在總貸款中佔比約為20%(除去房貸佔比約5%),而美國這一比例為28%,居民消費信貸滲透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消費金融行業未來整體仍將保持高速增長態勢,市場層次感將加深,部分細分領域市場集中度將提升,新參與者進入壁壘將提高。

記者梳理了34家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公司2017年經營業績報告發現,其中29家實現盈利,淨利潤總計達到154.86億元,有8家公司淨利潤超過10億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機構和企業開始佈局消費金融市場,除了傳統的銀行和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外,互聯網金融公司也紛紛搶灘各種消費場景。同時,持牌消費金融機構則忙著增資以備未來發展之需。據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14日,已有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完成註冊資本的工商變更,其中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馬上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的增資金額排名前三。

拓展場景 提高風控

近期,多家消費金融公司的2018年半年報陸續出爐,持續增長的業績令整個市場進一步升溫。

8月22日,重慶銀行發佈上半年業績數據。數據顯示,上半年,重慶銀行參股的馬上消費金融收入41.07億元,淨利潤3.66億元。從數據來看,馬上消費金融近幾年營收及淨利潤增長迅速,2018年上半年收入已達2017年全年收入的近90%。另外,招聯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上半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為6.04億元、6091萬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1.6%、238%。

不過,某消費金融公司市場總監汪訊坦言,儘管不少消費金融公司賺得盆滿缽滿,市場前景也是被廣泛看好,但消費場景的開拓正極大地考驗著消費金融公司的創新能力。

“目前同一場景中集中了眾多競爭者,各大場景已有成為‘紅海’的趨勢,新進入者獲取場景的難度越來越大。而產品與服務同質化嚴重,造成消費體驗不佳,這直接擠壓了消費金融公司的盈利空間。”汪訊稱。

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認為,在巨大的增量市場空間面前,未來行業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層次感將不斷提升,不同類型服務主體需要通過精準定位不同客群,提供差異化產品和服務。

“另一方面,資金成本、獲客成本、運營成本等各種成本的不斷上升,在給整個行業帶來壁壘的同時,也令不少機構折戟沉沙。”汪訊進而指出,“風控能力將成為考驗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能否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玖富集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兼CRO劉磊則從誠信角度分析,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太大,尤其是隨著具有超前消費意識的一代人的逐漸增多,目前相關的金融服務還跟不上。為此,構建誠信體系極為重要。一個完善的誠信體系有利於促進消費市場形成良性循環。

“當前我國消費金融行業整體風險可控,但是行業經營時間尚短,壞賬控制能力還有待時間驗證,並且多頭借貸、惡意騙貸等信用風險和欺詐風險始終是消費金融行業面臨的挑戰,風險控制也將是消費金融企業未來不變的主題。而做好風險控制,離不開徵信行業的發展,徵信與消費金融是相輔相成的,美國消費金融行業之所以能夠在上個世紀得到快速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同時期徵信行業的爆發性成長。但目前我國徵信行業尚處在數據源爭奪戰階段,由於存在數據採集場景割裂化、數據孤島突出、數據同質化嚴重、數據質量難以保障等種種問題,導致我國徵信行業的發展與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並不匹配,難以形成對消費金融的有效補充,制約了消費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楊望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