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不幸,南宋的無奈

北宋的不幸,南宋的無奈

北宋缺將,南宋缺相

北宋名相遍地,中學語文課本上學到的那些文學家都是北宋名相,幾乎沒有一個是南宋的;南宋名將遍地,你在歷史評書中聽到的岳飛、虞允文、孟珙、劉整、呂文煥這些都是南宋名將,北宋的名將事蹟,你也就聽說過楊家將、呼家將、狄青這些。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北宋立國的基本原則,就是防止武將篡權,整個五代時期就是武將興風作浪的時期,武將手裡有兵,就可以不受天子節制,甚至可以自己造反當皇帝,趙匡胤本人就是這麼幹的,所以他最怕別人也這麼幹,杯酒釋兵權就是發生在這個歷史背景下。

整個北宋時期,朝廷對武將都是非常壓制的,武將稍微有點軍功,就會有一大堆大臣提醒皇上要提防武將,防止尾大不掉之勢,狄青忠心耿耿,是北宋中後期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名將了,也是在皇帝的猜忌下鬱鬱而終。

其實北宋一百六十多年,基本上沒有遇到過大規模的戰爭,澶淵之盟後,宋遼交好百年,兩邊的軍備都廢弛的厲害,一百多年的時間,就沒打過像樣的仗,國家承平日久,自然會危機遍佈。

然而北宋這邊還是在接連不斷地搞政治鬥爭,那些文學大家,諸如范仲淹、王安石、蘇軾、司馬光之類,哪一個不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然而他們在政治上的理念分歧很大,也是互相整啊,所以我們會看到他們在貶官某地後所寫的佳作,比如范仲淹貶官後寫成《岳陽樓記》,王安石貶官後寫成《泊船瓜洲》,蘇軾貶官後寫成《江城子· 密州出獵》,司馬光自貶後編成《資治通鑑》,他們雖然互相整,但沒有把對方往死裡整,往往貶官後還能再回京重用,最倒黴摧的就是蘇軾一生四遭貶官。

北宋的經濟文化很繁榮,那真是一個武將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百姓以當兵為恥,以讀書為榮。

所謂太平盛世則鄙軍,危機亂世則擁軍,想必就是這個道理。

時間就這麼到了公元1126年,就是那次歷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變。

說實話,靖康之變是一場意外,就連金人自己都沒有料想到戰事進展能這麼順利,同時,靖康之變早有先兆,北面的遼國已經被氣勢如虹的金國滅了,兵鋒之下,豈有完卵,金兵乘勢攻宋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靖康之變,擄走的不僅僅是那些皇族,還有當時全國最頂尖的那些治國精英,他們被擄走,其實也就相當於宋朝的文脈斷了,南宋的朝廷可以重建,皇帝可以重找,但是這文脈,那是重建不起來的,既然文脈已斷,那就只能再造文脈,然而,再造文脈的這個人,並不是像范仲淹、王安石那樣的大家,而是秦檜這樣的奸臣小人,可想而知,南宋後期的政治氛圍會是怎樣的一種狀態。

那些我們熟知的奸臣,如史彌遠、賈似道都是秦檜一脈相承的,他們延續的不是北宋的文脈,而是秦檜這個奸臣的文脈,然後有樣學樣,陷害忠良,惑君誤國。

其中賈似道的危害性最大,他搞了一出“打算法”,直接逼的各路武將走投無路,當時南宋財政是有問題,如果能按照規章制度合理執行,也是沒問題的,但是這個“打算法”成了很多人打擊異己的工具,甚至直接逼反了劉整。

劉整鎮守四川多年,多次抵擋蒙古大軍進攻,蒙古攻宋幾十年,就是卡在四川這一塊了,為此還犧牲了一個大汗,劉整叛變降元后,積極為忽必烈獻策,攻打襄陽就成了下一個目標。

南宋守衛襄陽幾十年,守將呂文煥竭力佈防,抵抗蒙古進攻,蒙古幾十年都沒有攻下來,劉整投降後,建議忽必烈從水路進攻,呂文煥困守孤城,奮力抗敵,但仍以失敗告終。

公元1273年,襄陽失守,呂文煥投降元朝,可以說,呂文煥已經是為國盡忠了,戰鬥到了最後,就差一死以明志了。

然而,像劉整、呂文煥這樣的名將,在投降前那是絕對的民族英雄,在投降後又成為了絕對的帶路黨,他們為元朝獻計獻策,一直到徹底滅亡南宋,其中呂文煥還支持過忽必烈的遠征日本計劃,算是最早的抗日誌士吧。

他們的投降,不是因為貪生怕死,也不是貪圖榮華富貴,他們心中有理想,也有氣節,但是這一切對國家和民族的抱負,都葬送在了那些奸臣手中,他們被逼的沒有活路,看著百姓受苦,朝廷昏聵,想必他們也是對南宋政權絕望了,要不也不會在投降後,那麼賣力地為滅亡南宋獻計獻策,當他們看著這個自己曾經用生命捍衛過的政權滅亡時,想必他們的內心感受也是非常複雜的。

劉整降元是整個南宋抗蒙戰爭的轉折點,呂文煥降元基本宣告了南宋行將就木。

北宋的軍事實力弱,那是因為久疏戰陣,邊境安定,國家承平日久,去當兵的都是一些犯人和社會閒散人員,人數雖多,但戰鬥力很弱,除了西路軍經常找西夏練級,其他的軍隊基本就是烏合之眾,所以金兵一來,還沒打呢,就先跑了。

南宋的軍事實力並不弱,自從靖康之變後,漢人的尚武精神就被再次激發了出來,嶽元帥的軍隊,那是所向披靡,是漢人在面臨存亡危機時的一次大反彈,後期也是名將輩出,吳玠、劉琦、孟珙、王堅都是戰功卓著的抗金抗蒙名將,如果南宋朝廷能有幾個像北宋那樣的名相,局面可能就是另一種情況了。

但是客觀來看,南宋滅亡的結局是改變不了的,蒙古帝國已經征服了大半個人類已知的世界,是在用全世界的資源來攻打南宋,即使劉整、呂文煥不投降,也就是多守十幾年而已,等到蒙古帝國將戰略資源集結完畢,滅亡南宋也只是時間問題。

事實上,南宋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南宋是在當時世界上抵抗蒙古進攻最久的政權,公元1279年,北亞、中亞、西亞、東歐都已經亡國蒙古幾十年,當最後一個南宋人投海殉國時,他已經能夠對得起自己的祖國。

畢竟幾十年後,朱元璋揭竿而起,趕走了這些殘暴的統治者,勝利終將是屬於我們。

然而天不遂人願,公元1644年甲申年,漢人政權第二次全面亡於北方少數民族之手,當最後一個南明人在緬甸殉國時,他已經能夠對得起自己的祖國。

畢竟二百多年後,武昌一聲槍響,滿清政權傾覆,孫大總統再造中華,勝利終將是屬於我們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