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千年前,中國的古人在浩大的星空中描繪過一幅天上人間的圖景,在那穹頂之上四方皆有靈物在守護大地上奔搏的人們,此時天與地之間達成一次協和的交流。奇幻的東方想象便是古人追求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觀念時應對未知的自我解答。

然而,隨著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滾動,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星空中“星體”爆炸次數愈發頻繁,“塵埃”與“氣體”裹挾著人們的思想,東方想象“岌岌可危,日漸暗淡”,此時闖進的西方科學打破僵局,是“幸”又或是“不幸”呢……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古代的占星活動

首先,提到古代東方對於星空的認知,神秘古老的東方占星術是不得不提的。占星術,源於早期的宗教崇拜,是古人根據天象變化以占卜人世吉凶禍福的數術,是對於天人關係的非科學認識。

但占星術並不是單純的迷信行為,它也包含著古人對於自然規律樸素的認識和總結。以風和星空為例,古籍《星經》中就曾經記載:“東壁二星客守,多風雨。”星象的變動同時會影響風雨氣候。這種影響在當時被人們深以為然,甚至把這種關係引入到了軍事戰爭當中,指導作戰,如在《孫子兵法·火攻篇》就寫道:“月在箕、壁、翼、軫也,凡此四宿者,風起之日也。”

雖然把風的產生和變化歸因於星星的變動顯然並不科學和嚴謹,但是這種觀點體現了古人樸素的自然觀念,展現了占星術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古時戰爭受風和星象影響而採取的“火攻”

在占星術不斷髮展的背後還有一個重要群體——占星家們。他們的地位不同小覷,可以說是重要的政治工具。因為啊,中國最早進行天文觀測的官員便是由巫、祝、星、卜等宗教職業者擔當。

占星家們將天與人聯繫起來,可以說是人類探索自然的能動性的表現,可是其利用僅有的天文知識去解釋天象異常的原因,必然需要摻與想象在其中,久而久之,宗教神學發展,統治者與百姓受其中的迷信影響便愈深,同時便束縛了天文學的發展。

所以說,占星術的存在依舊弊大於利,縱使是古人前進時會沐浴到的陽光,但其必會在地下傾灑陰影,而有時陰影可將人反噬。

但古代天文學從輝煌逐漸暗淡不是單單“占星術”這一層原因,其背後涉及到的還有中國古代封建文明黑暗下隱蔽的糟粕。

我們可以從三方面來解讀古代中國天文學逐漸落後的國內原因。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古時的官員“辛勤”觀測天文

從政治這方來說,天文學為政治服務是不爭的事實。班固在《漢書·藝文志》中就曾談到:“天文者,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紀吉凶之象,聖王所以參政。”研究天象的官員只能勤勤懇懇地完成自己的任務,解答統治者的疑惑,讓統治者握守權力,穩固人心,串聯人天關係。因此天文學是官方專屬,社會基礎薄弱,民間的人雖然和天文家可以仰望同一片星空,但根本沒有機會留下自己的一筆一墨給後世的人,沒有解答權。

在思想方面,天文學的研究受儒家思想影響極深,其方法與儒學研究採用一樣的經學研究法(即從讀書開始,圍繞前人的觀點不斷縫補現有知識),而這樣與需要實踐與計算的天文學來說是有衝突的,不利於天文學得出普世性的理論。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古代的儒家思想影響深遠

再從科學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都知道古代善用的人才選拔方式就是科舉制,相信學過歷史的同學都知道,科舉制存在著弊端,例如明朝的“八股文”,這樣是在給統治者培養傀儡,在給社會培養書呆子,並且這種情況在中國朝代發展後期更是越來越明顯。另外,我國古代士農工商的階級區分又十分嚴格,“科技”作為“工”一類也難受人待見,諸子都一頭埋進四書五經裡,追逐政治名利,為科學做貢獻的人就越來越少了。天文學何談發展,傳承都存在問題!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古代常會出現的科舉盛況

更遺憾的是,雖然我國科技發展有過巔峰,四大發明也是為世界所驚歎,但我國科技講究實用,理論研究十分之少,沒有形成深入的具有邏輯的理論體系,與西方世界的科學發展十分不同。這也是西方科學逐漸領先於中國的重要原因。

談完內部的情況,我們來看看外部——西方世界是怎麼樣的!

翻開西方的天文史,它的始源極有可能和東方一樣都是從宗教探究開始。西方的古典天文體系的形成是在希臘時代。當時理論是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即地心說,雖然以現代眼光來看並不科學,但是其在天文學家的推動下發展為了一個完整的宇宙理論。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提出“日心說”的天文學家哥白尼

來到近代,真正打破這個宇宙體系的是來自波蘭的天文學家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說”,在他死後,這個學說得到了後人的不斷推動與發展,其中著名的天文學家就有開普勒,他提出了重要的“行星運動三定律”。

後來,隨著科技革命的不斷深入,望遠鏡的改進和天體照相術等等發明的出現為西方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很好的輔助。並且在19世紀中葉以後,天文學的重要支撐點——物理學迅猛發展,其中著名的物理學家就有愛因斯坦、著名的理論就有“宇宙大爆炸”理論,龐大的科學力量讓近代的天文學不斷走向現代意義的天文學。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西方的十二星座圖像

最終西方的天文學在時間的洗禮下演變為現代意義的天文學,獲得全新成就,超過了中國古代在天文學方面的成就。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現代的天文學知識

時代的轉變使得東西方天文學之間的交流日益密切。區別於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的學術指導思想,西方人將“自然”獨立出來進行研究,反而取得了更好的研究成果,也更為世人認可。

隨著現代科學的一步步發展。中國古代“占星術”中的許多糟粕都被丟進了歷史的垃圾桶,這是好事。但是令人擔心的是,我們先人仰望星空時所曾擁有的那份熱忱執著與他們留下的寶貴遺產似乎也存在著遺失在歷史洪流之中的風險。

那麼,“東方想象”還能再被世界看見嗎?

答案是肯定的。

早在2009年(此時正值國際天文年),當時任《天文愛好者》雜誌社社長的齊銳和北京古觀象臺助理研究員萬昊宜,就開始大量的調查研究,歷經五載編寫出《漫步中國星空》,將古人眼中的璀璨星空又一次呈現在世人面前。

大量的封建迷信被拋棄在歷史的長河裡,而中國古代天文學當中的那一部分真正有價值的知識,被今人很好的傳承了下來,不僅至今仍指導著中國人的生產生活,還在國際舞臺上散發出了耀眼的光芒。如,中國獨一無二的“二十四節氣”不僅在中國人眼裡是珍貴的文化瑰寶,也成為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重要成員。可見,真正的經典不會受黑暗的束縛,還會迎來獨屬於自己的光明。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日漸暗淡”——東方想象的“幸”還是“不幸”

進入非遺名單的“二十四節氣”

所以,別害怕,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精粹還在閃耀,中國的星空會愈發燦爛!

到這裡,《種花家的觀星指南》就完結啦!感謝大家的閱讀,我是作者薄涼,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們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的朋友看哦~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蘇家酒窖,每天瞭解到一點傳統文化。如果你想進一步瞭解,也歡迎留言告訴我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