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不幸,南宋的无奈

北宋的不幸,南宋的无奈

北宋缺将,南宋缺相

北宋名相遍地,中学语文课本上学到的那些文学家都是北宋名相,几乎没有一个是南宋的;南宋名将遍地,你在历史评书中听到的岳飞、虞允文、孟珙、刘整、吕文焕这些都是南宋名将,北宋的名将事迹,你也就听说过杨家将、呼家将、狄青这些。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北宋立国的基本原则,就是防止武将篡权,整个五代时期就是武将兴风作浪的时期,武将手里有兵,就可以不受天子节制,甚至可以自己造反当皇帝,赵匡胤本人就是这么干的,所以他最怕别人也这么干,杯酒释兵权就是发生在这个历史背景下。

整个北宋时期,朝廷对武将都是非常压制的,武将稍微有点军功,就会有一大堆大臣提醒皇上要提防武将,防止尾大不掉之势,狄青忠心耿耿,是北宋中后期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名将了,也是在皇帝的猜忌下郁郁而终。

其实北宋一百六十多年,基本上没有遇到过大规模的战争,澶渊之盟后,宋辽交好百年,两边的军备都废弛的厉害,一百多年的时间,就没打过像样的仗,国家承平日久,自然会危机遍布。

然而北宋这边还是在接连不断地搞政治斗争,那些文学大家,诸如范仲淹、王安石、苏轼、司马光之类,哪一个不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然而他们在政治上的理念分歧很大,也是互相整啊,所以我们会看到他们在贬官某地后所写的佳作,比如范仲淹贬官后写成《岳阳楼记》,王安石贬官后写成《泊船瓜洲》,苏轼贬官后写成《江城子· 密州出猎》,司马光自贬后编成《资治通鉴》,他们虽然互相整,但没有把对方往死里整,往往贬官后还能再回京重用,最倒霉摧的就是苏轼一生四遭贬官。

北宋的经济文化很繁荣,那真是一个武将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百姓以当兵为耻,以读书为荣。

所谓太平盛世则鄙军,危机乱世则拥军,想必就是这个道理。

时间就这么到了公元1126年,就是那次历史上著名的事件——靖康之变。

说实话,靖康之变是一场意外,就连金人自己都没有料想到战事进展能这么顺利,同时,靖康之变早有先兆,北面的辽国已经被气势如虹的金国灭了,兵锋之下,岂有完卵,金兵乘势攻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靖康之变,掳走的不仅仅是那些皇族,还有当时全国最顶尖的那些治国精英,他们被掳走,其实也就相当于宋朝的文脉断了,南宋的朝廷可以重建,皇帝可以重找,但是这文脉,那是重建不起来的,既然文脉已断,那就只能再造文脉,然而,再造文脉的这个人,并不是像范仲淹、王安石那样的大家,而是秦桧这样的奸臣小人,可想而知,南宋后期的政治氛围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那些我们熟知的奸臣,如史弥远、贾似道都是秦桧一脉相承的,他们延续的不是北宋的文脉,而是秦桧这个奸臣的文脉,然后有样学样,陷害忠良,惑君误国。

其中贾似道的危害性最大,他搞了一出“打算法”,直接逼的各路武将走投无路,当时南宋财政是有问题,如果能按照规章制度合理执行,也是没问题的,但是这个“打算法”成了很多人打击异己的工具,甚至直接逼反了刘整。

刘整镇守四川多年,多次抵挡蒙古大军进攻,蒙古攻宋几十年,就是卡在四川这一块了,为此还牺牲了一个大汗,刘整叛变降元后,积极为忽必烈献策,攻打襄阳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南宋守卫襄阳几十年,守将吕文焕竭力布防,抵抗蒙古进攻,蒙古几十年都没有攻下来,刘整投降后,建议忽必烈从水路进攻,吕文焕困守孤城,奋力抗敌,但仍以失败告终。

公元1273年,襄阳失守,吕文焕投降元朝,可以说,吕文焕已经是为国尽忠了,战斗到了最后,就差一死以明志了。

然而,像刘整、吕文焕这样的名将,在投降前那是绝对的民族英雄,在投降后又成为了绝对的带路党,他们为元朝献计献策,一直到彻底灭亡南宋,其中吕文焕还支持过忽必烈的远征日本计划,算是最早的抗日志士吧。

他们的投降,不是因为贪生怕死,也不是贪图荣华富贵,他们心中有理想,也有气节,但是这一切对国家和民族的抱负,都葬送在了那些奸臣手中,他们被逼的没有活路,看着百姓受苦,朝廷昏聩,想必他们也是对南宋政权绝望了,要不也不会在投降后,那么卖力地为灭亡南宋献计献策,当他们看着这个自己曾经用生命捍卫过的政权灭亡时,想必他们的内心感受也是非常复杂的。

刘整降元是整个南宋抗蒙战争的转折点,吕文焕降元基本宣告了南宋行将就木。

北宋的军事实力弱,那是因为久疏战阵,边境安定,国家承平日久,去当兵的都是一些犯人和社会闲散人员,人数虽多,但战斗力很弱,除了西路军经常找西夏练级,其他的军队基本就是乌合之众,所以金兵一来,还没打呢,就先跑了。

南宋的军事实力并不弱,自从靖康之变后,汉人的尚武精神就被再次激发了出来,岳元帅的军队,那是所向披靡,是汉人在面临存亡危机时的一次大反弹,后期也是名将辈出,吴玠、刘琦、孟珙、王坚都是战功卓著的抗金抗蒙名将,如果南宋朝廷能有几个像北宋那样的名相,局面可能就是另一种情况了。

但是客观来看,南宋灭亡的结局是改变不了的,蒙古帝国已经征服了大半个人类已知的世界,是在用全世界的资源来攻打南宋,即使刘整、吕文焕不投降,也就是多守十几年而已,等到蒙古帝国将战略资源集结完毕,灭亡南宋也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南宋已经做得很不错了,南宋是在当时世界上抵抗蒙古进攻最久的政权,公元1279年,北亚、中亚、西亚、东欧都已经亡国蒙古几十年,当最后一个南宋人投海殉国时,他已经能够对得起自己的祖国。

毕竟几十年后,朱元璋揭竿而起,赶走了这些残暴的统治者,胜利终将是属于我们。

然而天不遂人愿,公元1644年甲申年,汉人政权第二次全面亡于北方少数民族之手,当最后一个南明人在缅甸殉国时,他已经能够对得起自己的祖国。

毕竟二百多年后,武昌一声枪响,满清政权倾覆,孙大总统再造中华,胜利终将是属于我们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