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996讓馬雲又上熱點了,這次人生導師馬爸爸上的熱點引起了廣泛的爭議,甚至還被官媒給懟了一下。

關於996的爭論明顯的分為了正反兩派,各有道理,誰也無法說服誰,最後說服的都是自己。

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無法達到共識的爭論,每個人需求不一樣,人生目標不一樣,生活理想不一樣,工作能力不一樣,怎麼能夠達到統一呢?

關鍵的問題是,帶有人生導師標籤的馬雲對996的評價可是影響巨大的!


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一句“你年輕的時候不996,你什麼時候可以996?”又讓多少年輕人夜不能寐。

不管怎樣,提倡996是觸及了勞動法的底線,觸及了人權的底線,也充分展示了人性的弱點。

我們都知道,當今社會人們的生活壓力都很大,渴望財富自由改善生活品質成了人們目標的共識,加上無數的成功人士成功經歷的不斷洗腦,讓人們覺得每個人都能成為馬雲,只要你肯努力,目標就會實現。這是極大的誤導!

要成功必須努力,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努力了一定能成功嗎?每天996就能財富自由嗎?

擁有多少財富才算成功?百萬?千萬?億萬?

看看中國目前有幾個BATJ?有幾個馬雲劉強東?

真正成功的人士我們看到的並不多,倒是看到當今社會為了唯利是圖而毫無底線的風氣越來越普遍了。

古語言: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少努力是必須的,996是努力,885就不是努力了嗎?

當你進入了996的狀態,就意味著你開始失去了精神上的消費能力。就連看一場2小時的爆米花電影都成為一種奢侈,更別提跟家人共享生活之樂了。

問題是,即便你是996,有多少像阿里巴巴那樣的公司能給與你相應的報酬?少的可憐。

即便你是996,又有多少人成功實現的財富自由?很少。

當你拿著996的錢而還要擠在狹小的出租屋內感嘆物價房價的上漲,孩子教育成本的升高的時候,你得到了什麼?你失去的還值得嗎?你還有繼續拼搏的信心嗎?

馬雲的表態讓那些“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的微商們再次打了雞血。

連阿里巴巴都加班,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奮鬥?連馬雲都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你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比你聰明的人還比你努力,你還好意思定點下班? 朋友這些雞血般的勵志話語每日可見。

對不起!我不想去阿里巴巴上班,我也不是馬雲,我的生活不只有賺錢,還有家庭和健康。

那些喊著“只要幹不死,就往死裡幹”的人,我很想知道,當哪一天你真的幹倒下了,臨終前你躺在高檔的醫院病房裡,坐擁億萬身家,看著家人悲痛欲絕的淚光,你是否還能喊出來這句話嗎?

馬雲今天成功了,他可以有資本這樣說。可是如果人生能夠重來一次,他會如何選擇?

看看他是怎麼說的?


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其實這就是人性,人性的貪慾讓人們可以為了得到想要得到的一切而不顧一切,而得到是要付出代價的!你可以在得到的過程中忽視這些代價,但是當你得到之後你是無法彌補失去的一切。錢可以彌補你之前失去的舒適生活,但是無法彌補你給家人的陪伴,無法彌補健康的傷害。

不用996我們一樣可以生活,只是沒有那麼舒適和豪華。

不用996我們的孩子一樣可以讀書,只是不能讀所謂的名校。

人生之路各有選擇,有人選擇不惜一切代價去拼搏,有人選擇小富即安,有人選擇吃喝不愁無煩惱就是幸福。。。。

財富金字塔上永遠都是少數人,可憐的是如今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能成為塔尖的人,因為所謂的成功人士告訴他們只要努力付出就可以實現目標和理想。

為什麼現在人們都羨慕那些生活在偏遠山區的人們滿滿的幸福感,因為現代都市的生活讓人們不堪重負,於是人們都想著早日過上財富自由的生活來擺脫生活的壓力,哪怕是付出時間和身體的代價,如此的循環是惡性的,因為失去的是人類最寶貴的東西—情感。

為了利益親人、朋友、同事都可以反目成仇。

為了所謂的成功最後導致家庭的破裂。

為了所謂的成功失去了陪伴父母慢慢變老的時光。

友情,親情,愛情在所謂的成功道路上一一被拋棄。

你可以說你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以後更好的陪伴親人,給親人更好的生活環境,當你成功之後你才發現親人已經離去,愛情已經枯萎,友情已經不在了。

馬雲說:996的人是喜歡這個工作,喜歡這樣的拼搏,跟996無關。

我想說他們喜歡的不是這個工作,而是這麼玩命工作能帶來的豐厚回報


996的爭論不會有結果,但是有強大的誤導性!


成功了,怎麼說都有理,不成功呢?

嚮往成功的人可以996,甚至12*12,但是不要誤導那些885 的人,他們也在努力,只是他們不願意以犧牲自己的家庭生活和健康為代價。

在國外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西方發達國家的人們最重視的就是家庭的生活,無論工作的壓力有多大,工作有多繁忙,他們一定不會犧牲跟家人共處的時間和機會,哪怕你給出天價的加班工資也沒用,這才是生活。

工作與生活不是一定要做二選一的排他選擇,企業不僅要依靠員工的汗水,更要激發員工的靈感;不僅要讓員工更努力的工作,更要激發員工更高效的工作;不僅要靠加班工資的激勵,更要讓家人的陪伴、身體的健康、意義的飽滿也成為工作的獎賞。

每個人都有選擇生活的權利,但是生活不會給我們重新來過的機會。

生活不只有財富,還有家庭和健康。。。。

舉報/反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