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兩個人同樣患的是肺鱗癌,但兩人所處的階段是不同的,而且兩人的病情也不同,其中一個的癌細胞已經有播散到其他器官的跡象,所以還需要繼續接受化療。具體的,還是來聽聽腫瘤大專家的講解吧。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專家講解】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病人家屬提出這樣的問題。我們知道肺癌是發生於肺的實體性腫瘤,它在生長過程中除了在原位長大外,還會有一些癌細胞侵入血管、淋巴管和體腔而播散到其他器官,如果條件合適,這些腫瘤細胞就可能在別的器官落地生根、安家落戶,逐漸長大成新的腫瘤(轉移瘤),所以雖然切除了原發部位的肺癌病灶,但不排除在血循環系統或別的器官中存在有影像檢查發現不了的腫瘤細胞或微小轉移病灶,這時就需要應用化療對手術後可能殘存的微轉移的癌細胞,化療藥物隨血液可以到達全身大部分器官組織,能有效地預防手術後肺癌的復發和轉移。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一般來說(循證醫學證據)證明ⅠA期病人進行術後輔助化療不能獲益,這些病人不必進行術後輔助化療;而切除不乾淨、不完全的病人以及Ⅱ、Ⅲ期肺癌術後輔助化療可能提高長期生存率;有高危因素的ⅠB期病人術後輔助化療也可能獲益,因此,這幾類肺癌病人術後如果身體條件許可,應該進行術後化療。術後病理檢查發現有縱膈淋巴結轉移的病人必要時還要加輔助放療。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雖然化療藥物能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大部分器官組織而發揮作用,但化療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有效率也偏低。今年以來術後輔助靶向治療的臨床研究證實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術後進行輔助靶向治療的療效比化療更好,毒副作用更低,因此,隨著更多輔助靶向治療研究的開展和實施,必將為肺癌病人術後提供更好的輔助治療方法而造福病人。

為什麼有的肺癌病人手術做完就沒事,有的卻還要做化療?

因此,有一部分肺癌病人手術後不需要進行術後輔助治療,而有些則需要進行化療等輔助治療,是否需要進行輔助治療主要取決於病人術後的病理分期。但術後所有病人都應該進行定期複查,一般術後2年內每3個月至半年複查,2至5年內每半年複查,5年後每年複查。

另外,以上所述都是對非小細胞肺癌而言的,如果是小細胞肺癌則只有極少數病人能手術切除,而且,不管是否手術的小細胞肺癌病人都需要進行規範化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