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還是“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這有衝突嗎?

李茗說鄉村


不誤農時,是農業生產豐產豐收的基本前提。什麼時節做什麼事,否則該播種的時候種不下去,耽誤一兩天,那最後要耽誤的可能就是莊稼一季的收成!

關於春播,我們這裡(山西晉中)的農諺是“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驚蟄節氣以後,老農們就開始耕地,深施有機肥,為春播做準備。清明節氣就開始忙著準備種子,到了穀雨節氣前後,就要看地溫來決定播種時間了。農家人左鄰右舍自由組合,互相幫忙,互相搭夥把西瓜、南瓜種各種豆類的種子種下去。



然而春播工作還不僅僅是種瓜點豆,還包括玉米,高粱,穀子等各種五穀雜糧。我們這裡講“立夏高粱小滿谷”,就是種高粱要在立夏之後,而穀子還要等到小滿節氣時候才能下種。

所以說,具體到哪種農作物在某個地方是在什麼節氣來下種,主要是看這個地方的積溫,只有積溫達到了播種要求才能下種,否則就會影響出苗和正常生長。



可見農村諺語是有嚴格的地域性的,“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應該是在我們的南邊地區,因為越往南的地方氣溫升的越快,積溫越高。

因此,具體哪個地方是清明前後,種瓜點豆,還是在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這兩個農諺之間本身沒有衝突,主要區別是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農諺。這兩句農諺俗語正好提醒人們,各個地方的農諺都是基於本地 的傳統種植習慣總結出來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不能生搬硬套,否則其他地方的農諺來指導自己的農業生產,就會耽誤自己的農時!因此要尊重老傳統的話,就要聽一聽當地的老人言!

祝您春播快樂,秋收豐碩!歡迎關注村姑說村事,更多農村話題共交流。


村姑說村事


穀雨是一幅詩意農耕圖

“清明斷雪,穀雨斷霜”,穀雨是唯一將物候、時令與農事緊密對應的節氣,越冬農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春播作物也需雨水播種利於穀物生長,明代王象晉撰《二如亭群芳譜》雲:“穀雨,谷得雨而生也”,唐代詩人杜甫寫下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名句,贊穀雨前後天降甘霖。而詩人王炎在《穀雨後一日子大再有詩次其韻》中,開始憧憬“平疇翠浪麥秋近,老農之意方揚揚”的豐收了。

“布穀催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

“穀雨前後種瓜種豆”。郊野農人注意到“布穀催農”,附會了“布穀布穀,栽秧種穀;布穀布穀,擦犁磨鋤;布穀布穀,點豆栽薯”,宋人蔡襄以此入詩:“布穀聲中雨滿犁,催耕不獨野人知。荷鋤莫道春耘早,正是披蓑化犢時”。

農耕圖畫:“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

農時相催,也催生了詩人的才情,唐人曹鄴說“邵平瓜地接吾廬,穀雨干時手自鋤”,南宋范成大看到“村北村南,穀雨才耕遍”,明代錢謙貞聽到“社鼓鼕鼕催谷雨,炊煙續續過清明”,宋人王禹偁在《和陳州田舍人留別》中,用一句“茶煙靜拂聽琴鶴,穀雨輕籠鋤麥人”,早把穀雨綿綿,如煙朦朧,鋤麥人立於田間,勞而忘歸的圖景,宛如寧靜祥和的江南水墨般,“畫”了出來。


風月無邊天為誰春


清明之後是穀雨,前後相差都無幾。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最宜春播春種。清明是陰曆三月的節,穀雨是三月的氣,三月清明穀雨,春光明媚,氣溫回升,萬物復甦,雨水漸多,利於播種百穀種穀,只是地域不同,南北有差別,越在南越早一些,越在北越遲一些而已,不管是說,清明前後,點瓜種豆,還是說,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是沒矛盾沒衝突,只是略有遲早一點點而已。

農諺是有地域性的,在我國南方更宜清明前後點瓜種豆,在中原黃河流域,則會是穀雨前後種瓜點豆,東北會更遲一點。農耕是要講究溫度和溼度的,種作是極講天時氣令的,作物要有積溫,什麼時候種最宜,最可獲得豐獲,人是有經驗了的,依時令節令而種,往往會事半功倍,違背氣候節令,往往會事倍功半。但現在科學已大大發展了,現代農業可做到反季節種植了,只是加大了投入,有價值可為即可,任由自然氣候的,就得依節氣時令而為之。





樹德漢碩


沒有衝突。只是描述的不同。時間上差不了幾天。

1、清明節。清明節氣是干支曆法中表示季節變遷的二十四個特定節令之一,這一時節,吐故納新、生氣旺盛、氣溫升高,萬物皆潔齊,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遊)與行清(墓祭)的好時節。清明節俗豐富,歸納起來是兩大節令傳統:一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二是踏青郊遊、親近自然。清明節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清明節不僅有祭掃、緬懷、追思的主題,也有踏青郊遊、愉悅身心的主題,“天人合一”傳統理念在清明節中得到了生動體現。經歷史發展,清明節在唐宋後融匯了寒食節與上巳節的習俗,雜糅了多地多種民俗為一體,具有極為豐富的文化內涵。(參考百科)

2、穀雨。穀雨是二十四節氣的第六個節氣,也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清明斷雪,穀雨斷霜”,氣象專家表示,穀雨是春季最後一個節氣,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3、綜上,從黃曆上看,清明與穀雨的節氣相差不過十五天。因此,清明前後的後與穀雨前後的前從時間上來看是完全重疊的。古代記事情,不關得靠口令和順口溜,還得看實際情況。

比如我所在的北方盛行的順口溜

“穀雨三月中,老君下天空。手拿七星劍,要斬蠍子精”

字面就能完全看出,這是求的一個平安符。家裡潮氣重,經常跑一些蠍子什麼的蟲子,老一輩人就會找人 寫一道黃符貼在床頭或者門後。以求避免被蠍子打擾。

4、寫在最後,二十四節氣的劃分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古人依據黃道面劃分制定,反映了太陽對地球產生的影響,屬太陽曆範疇。二十四節氣表達了人與自然宇宙之間獨特的時間觀念。它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在上古時代已訂立,到漢代吸收入《太初曆》作為指導農事的歷法補充。二十四節氣既是歷代官府頒佈的時間準繩,也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針。

《二十四節氣歌》(百科)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花開 雨水來淋 驚蟄春雷 蛙叫春分 清明[犁田] 穀雨春茶
立夏耕田 小滿灌水 芒種看果 夏至看禾 小暑谷熟 大暑忙收
立秋之前 種完[番豆] 處暑[蒔田] 白露[耘田] 秋分看禾 寒露前結
霜降一冷 立冬[打禾] 小大雪閒 等過冬年 小寒一年 大寒團圓

適合長江黃河流域的農耕支持。但是古人的智慧是很牛的。順口溜也好段子也罷,對 人來講只是個時令的記憶方法,大多數還是參考具體的天氣情況來看。


因此,你的問題,其實不矛盾。就是“中庸文化”那幾天!


聊齋新彈


這兩種說法都沒問題,原因是因為中國確實太大,東西經度跨了62度,5200多公里,時差都有4個小時;南北緯度跨了近50度,也有5500多公里。

相差這麼遠,肯定無法統一時間耕種的了。打個比方,就現在這個時候,所謂的“人間四月天”,南方早就短袖了,北方一點的都還要厚外套呢。。。

所以現實來說,諺語都沒錯,要看在哪個地區適用而已。

謝謝。


客家人行天下


對於北方來說,"穀雨前後種瓜點豆"較為準確。


國維藝術


天南地北氣溫不一樣。各有所需。五花八門。以鄉村季節來講,穀雨種瓜種豆插秧趕五一,五一過後遍地油菜可顆歸倉


渴望68905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正確,穀雨生長期短的瓜已吃得了如黃瓜,茄子,大棚栽培的。


14885143955


就拿北方來說,那隻能在清明後不能在前,因為各個地方的氣溫不一樣,種的早了客易遭受霜凍,種遲些比較保險一些,南方種早點沒關係,東北要更遲一些才行。


李存銀2


清明前後栽瓜點豆,是農耕文化留下來的傳統,這個時候栽瓜點豆最合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