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她是在法國里昂出生的嬌俏女孩,也是盛開在絲綢之路上的沙漠之花。她自幼與父輩一起守護敦煌文脈,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她因心繫新中國,提前終止美國學業,毅然歸國。她受林徽因指點進入工藝美術領域,化用敦煌圖案設計國禮,為國添彩增光。她將敦煌元素融入北京十大建築的設計。她是中國唯一無學歷的女校長,從事教學五十年,內外馳騁,帶領中央工藝美院走上國際舞臺。她是敦煌守護神的愛女,得千年敦煌藝術哺育,便用一生心血弘揚至美敦煌。

她就是傑出的設計家、教育家、藝術家——常沙娜。

常沙娜,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著名的設計家、教育家、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曾先後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團徽、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首都劇場、首都機場、燕京飯店、中國記者協會、中國大飯店等國家重點建築工程的建築裝飾設計和壁畫創作,主持並參加設計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區的大型禮品雕塑《永遠盛開的紫荊花》。著有《敦煌歷代服飾圖案》及合編的《敦煌藻井圖案》《敦煌壁畫集》《常沙娜花卉集》《中國當代織染刺繡服飾全集》等作品。

我們今天得以欣賞的敦煌古蹟,是怎樣被保護下來的?神秘迷人的敦煌藝術如何與現代藝術相結合?為何藝術設計中,中國人自己的文脈不能丟?

4月21日16:00,新清華學堂,永遠的敦煌少女常沙娜講述敦煌故事,帶你暢遊大美敦煌!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文殊變》局部(中唐窟號不詳)

異國童年:我從巴黎來

“在明亮的月光下,我的朋友保羅啊,請你把筆借給我,讓我寫下一句話。我的蠟燭熄滅了,沒火再點燃,為了上帝的愛,請把你的門打開……”這首浪漫含情的法國民謠,常沙娜至今還會哼上幾句。曲調響起,兒時留下的深刻烙印就會浮現眼前。

1927年,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考入法國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次年,妻子陳芝秀赴法陪伴。1931年,二人愛情的結晶——常沙娜在里昂呱呱墜地。早在女兒出生前,常書鴻就與好友呂斯百、王臨乙商量好了孩子的名字:哺育里昂的兩條河流,一條叫“Le Saône”,一條叫“Le Rhône”。如果是男孩,就用陽性的Rhone;如果是女孩,就用陰性的Saône。常沙娜的中文名字“沙娜”便是從“Saône”音譯而來。

1932年,常書鴻參加了赴巴黎深造公費獎金選拔考試,以一副《梳妝少女》摘得桂冠,順利進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學習,一家人遷到巴黎生活。在常沙娜兒時的記憶中,巴黎的家裡常常聚滿了旅法的中國藝術家,眾人對她眾星捧月般地寵愛。常沙娜的父母在巴黎這個藝術之都,度過了他們充滿愛情與理想的青年時代。常書鴻在1934年創作了油畫《畫家家庭》來紀念這段美好年華,畫中陳芝秀神態溫柔嫻淑,常書鴻自己手握畫具躊躇滿志;而倚在父母懷中的常沙娜嬌憨可愛,無憂無慮。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書鴻作品《畫家家庭》,曾在巴黎春季沙龍獲得銀質獎

結緣伊始:敦煌血脈連

“九一八,九一八,就在那悲慘的時候……”初次聽到這首與法國民謠截然不同的歌曲的時候,年幼的常沙娜正在回國的船上,彼時的她還未能意識到歌中飽含的家國仇恨和蒼涼悲愴。

1935年秋天,自從在塞納河畔的舊書攤上驚奇地發現了伯希和拍攝的敦煌石窟圖錄,又在吉美博物館看到伯希和自敦煌藏經洞掠來的大量敦煌唐代絹畫,一向傾情於西洋藝術的常書鴻心中掀起狂瀾,中國古代藝術的輝煌燦爛讓他深受震撼。他為自己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無知、漠視和“數典忘祖”深感慚愧,1936年義無反顧地回國,擬尋訪敦煌石窟。1937年,母親也打點好家當,帶著常沙娜踏上回上海的輪船。

戰亂年代,天下不太平。剛剛回國還未適應的常沙娜母女,就跟隨常書鴻在南方各省不斷輾轉逃難,在貴陽,他們住的酒店遭遇日軍空襲,母女倆死裡逃生。

終於等到一家人在重慶鳳凰山安頓,常書鴻卻開始醞釀去敦煌的計劃。這個“瘋狂”的計劃遭到了妻子和好友們的堅決反對,常書鴻卻不改初心。“我後來才知道,因為得到了徐悲鴻先生、梁思成先生這些老一輩的支持,所以他(父親)一直在講(敦煌)這個事兒,他是杭州人,杭鐵頭,他想的事兒一定要做到。”

終於,1943年,常書鴻帶著他組織的第一批研究所工作人員動身去了敦煌。

看著敦煌絢麗璀璨的藝術無人保護,常書鴻便立志要守護這一方千年淨土,即使黃沙漫天,生活苦不堪言,即使再辛苦無助,哪怕如張大千所說守護敦煌將是“無期徒刑”,常書鴻也沒有想過要回頭。“去了以後他(父親)下決心,那是堅定地再也不能走了,他說在法國崇拜西洋文化,西洋文化遠遠比不了我們國家文化五千年曆史的延續。”後來,常書鴻終於說服了妻子,1943年,陳芝秀帶著12歲的常沙娜和在襁褓中的兒子嘉陵一起遷住敦煌。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1942年,常書鴻踩著“蜈蚣梯”進窟

花開敦煌:天賦即初顯

完全不同於巴黎優渥的生活,在敦煌生活的第一代人,是真正的“櫛風沐雨砥礪行”,既要自己種樹、種菜、養雞養羊,又要治沙防沙,還要與各種企圖搶掠敦煌寶藏的人周旋。1945年,母親因無法忍受敦煌的艱苦,不辭而別,14歲的小沙娜為了照顧年幼的弟弟和爸爸,只得輟學,挑起生活的重擔。

即使日子很苦,那也要找到一絲甜。常沙娜日子中的甜,是她在每日在敦煌莫高窟中臨摹壁畫的時光。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在敦煌

之前張大千在敦煌臨摹時,都是用圖釘把拷貝紙按在壁畫上拓稿,拓出的東西雖準確,但圖釘卻不可避免地在牆上鑽出小孔,壁畫也因此受到破壞。為了保護壁畫,常書鴻規定臨摹一律採用對臨,不能上牆拓稿。因此,常沙娜都用打格的辦法來對臨。雖然難度大,但也迫使她把眼力練得更為精準,造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繪畫的“童子功”就這樣打下了。

父親對她要求嚴格,為她量身定製了一套學習課程,卻也使她終生受用不盡:每天要練字,朗讀法語;由董希文輔導學習西方美術史,蘇瑩輝輔導學習中國美術史;此外,每天要像研究所工作人員一樣去洞窟臨摹壁畫。父親要求她從客觀臨摹入手,將北魏、西魏、隋、唐、五代、宋、元各代表窟的重點壁畫全面臨摹一遍,並在臨摹中準確把握歷代壁畫的時代風格,理解其內容與形式、民族傳統與西域影響的關係。

常沙娜每天跟著國立藝專畢業的大哥哥大姐姐們蹬“蜈蚣梯”爬進蜂房般的洞窟,就著從洞口射進的陽光臨摹壁畫。“彩色的佛陀、菩薩慈眉善目地陪伴著我,頭頂上是節奏鮮明的平棋、藻井圖案,圍繞身邊的是神奇的佛傳本生故事、西方淨土變畫面……隨著太陽轉移,洞裡的光線越來越暗,而我意猶未盡,難以住筆……”

在大漠荒煙中,少女常沙娜修行著自己藝術人生第一階段沒有學歷的學業

“那建於五代時期的窟簷斗拱上鮮豔的樑柱花紋,那隋代窟頂的聯珠飛馬圖案,那顧愷之春蠶吐絲般的人物衣紋勾勒,那吳道子般舞帶當風的盛唐飛天,那金碧輝煌的李思訓般的用色……”幾十年後的今天,人們在美術館的展廳裡、在有關敦煌藝術的出版物上看到常沙娜當年的臨摹作品時都會感到非常訝異,難以相信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臨摹的古代壁畫竟然如此傳神,筆法如此灑脫!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臨摹的敦煌壁畫《伎樂飛天》

赴美深造:系統性訓練

1946年,常書鴻在蘭州雙城門辦了一場《常書鴻父女畫展》。畫展期間,一位加拿大籍猶太女士葉麗華,對常沙娜的才華大加讚賞,並提出願意資助常沙娜到波士頓美術博物館附屬美術學校深造。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與葉麗華女士合影

1948年10月,17歲的常沙娜從南京出發,飛往美國。在波士頓,她學習了素描、透視、色彩、繪畫、設計、人體解剖、美術史……接受了系統的藝術和文化教育。“學習使我的視野豁然開朗了,看到敦煌以外還有希臘、羅馬,還有埃及、兩河流域等等,瞭解了各種文化之間的聯繫,也瞭解到敦煌佛教藝術與西域絲綢之路文化的淵源。美術學校附屬於博物館真是好,這樣的學習使我受益一輩子。”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了,隨後朝鮮戰爭爆發。這一翻天覆地的變化使許多留學海外的愛國青年熱血沸騰,紛紛回國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儘管美國當局採取各種措施阻止中國留學生回國,但是常沙娜在進步同學的影響下,選擇中斷學業,在打工攢好了路費之後毅然回國。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1950年常沙娜乘威爾遜船返回祖國途中

迴歸祖國:化用大敦煌

常沙娜真正的工藝美術之路終於在回國之後鋪陳開來。1951年春季,常沙娜協助父親籌辦了“敦煌文物展覽”,在展覽上,常沙娜與梁思成夫婦結緣。

常沙娜至今都記得初見林徽因的場景:“林徽因先生是著名的才女加美女,氣質高雅,但已經病得非常瘦弱,爬臺階走兩步就得歇一歇……我看到,梁先生和林先生一進展廳就驚呆了……我注意到梁先生的嘴唇微微顫抖,林先生清秀蒼白的臉上竟泛起了紅暈,那種對敦煌藝術發自內心的痴情真是令人感動。”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建築大師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對國家的發展有許多熱情洋溢的構想,二人主張建築、雕塑、繪畫構成的三位一體都應轉向藝術與設計的結合,20世紀50年代初就在清華大學營建系提出了設計與工藝結合的理念,注入了類似德國包豪斯的設計思想。他們著手在營建系籌建工藝美術教研組。因為看重常沙娜的才能和在敦煌學習的經歷,梁思成夫婦破格將她安排到清華大學營建系當助教,跟隨林徽因,對中國傳統圖案的繼承、創新和在新時代的運用進行探索性研究。

直到現在,常沙娜都認為:“如果不是在那個百廢待興的特定的年代,不是因為德高望重的梁林二位先生不拘一格地推薦,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這意外的機緣改變了我的一生。”

在林徽因的指導下,常沙娜開始大膽地將敦煌元素糅進北京特種工藝——景泰藍中。她為1952年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設計了一批具敦煌裝飾風格、有和平鴿形象的絲巾和景泰藍檯燈、香菸盒等紀念禮品,這是敦煌藝術第一次進入日用品設計,這一創新設計獲得了與會各國代表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代表新中國的新禮物”。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景泰藍和平鴿大盤(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禮品)

林徽因手把手的指導,讓常沙娜獲得了美學和圖案創作的有效訓練,也開啟了她投入工藝美術設計、教育事業的人生篇章。“我是從二位先生身邊走出來,踏入自己的人生的。隨著閱歷的增長,我像駱駝反芻一樣一點點加深著對他們的理解,一步步體會著他們的偉大。”

1953年,國家改革教學體制,院系調整,常沙娜被調入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任教。那幾年,她先後參加了蘇聯展覽館(現北京展覽館1954年)、首都劇場(1955年)等多項建築的裝飾設計。

1956年周總理親自批示,以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原班人馬為基礎建立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她又成為工藝美院染織系的一名教師。之後學院師生承擔了為慶祝建國十週年而籌建的首都“十大建築”裝飾設計任務。常沙娜被分到了人民大會堂組。“要借鑑民族傳統,要探索創新中國建築藝術的新形式和新內容,古為今用,洋為中用……萬人大會堂是人民的會堂,臺上臺下應該融為一體,要表現‘海天一色、渾然一體’的形式和功能,不要用包廂……”這是在設計人民大會堂期間周總理的指示,至今常沙娜都記憶猶新,

“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八個字也影響了她一輩子的設計思想。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天頂華燈

受敦煌藻井圖案啟發,常沙娜設計出了美妙絕倫而富有敦煌韻味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天頂裝飾,同時設計了大會堂建築外立面的琉璃瓦門楣、臺階上花崗岩浮雕的須彌座圖案等。它們當年受到了從國家領導人到專業人士的一致認可,半個世紀後的今天也仍然經得起時代更迭的考驗,風采不減。“十大建築如同一個個高品質的訓練場,極好地鍛鍊了一批年輕的工藝美院人,促進了工藝美術教育與社會實踐的結合,也夯實了這個專業的基本功。”

人生起落:無學歷院長

然而,1966年文革浩劫開始。因為在法國生活和赴美留學的經歷,常沙娜被認定為“典型的資產階級小姐”,多次被批鬥,身體受到極大損傷,但她仍不忘有機會時繼續創作。1970年,在河北農村下放時,她就地取材,在田間地頭畫土豆花、花生花以及各種不知名的野花,她直言自己“感受到了獲得自由的喜悅”,從此她開始常年描摹花卉,從大自然汲取創作靈感。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給染織系學生上圖案課

所幸的是,1972年,她終於因參加“中國出土文物展”的籌備工作得以調回北京,並赴長沙臨摹馬王堆出土的漢代文物飾樣。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新生進校,工藝美院教師們無比珍惜重新獲得的教學機會,每個人都懷著滿腔熱忱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常沙娜擔任了染織系77級的班主任,以真摯的關愛、成熟的心態,無微不至地呵護這些百裡挑一、經歷坎坷的年輕人。四十多年過去了,當年她帶出來的學生今天多已成為藝術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在社會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她事業迎來新高峰時,父親也專門寫信給她,提醒她“沙娜不要忘記你是敦煌人……也應該把敦煌的東西滲透一下的時候了。”

1981年在中央提出“領導幹部年輕化”的大形勢下,常沙娜的生活又發生了重大轉變——她被任命為中央工藝美院副院長。懷著忐忑的心情,常沙娜聽從老院長的建議,將“要依靠全院教職工、要依靠黨委、要努力學習、要全力以赴、要捨得為學院做出個人的犧牲”作為自己工作的準則和鞭策。次年,常沙娜又被國務院委以正院長重任,成為中國唯一一名無學歷的女院長,開始整整十五年的院長生涯,在擔任院長期間,她仍堅持給學生授課,“當院長以後,我心底的願望還是不要脫離專業,不能在藝術上退步,所以我始終堅持在染織繫上 課......學生們特別歡迎我,他們課前早早就把教室收拾乾淨,規規矩矩地等我來; 我也一定提前準備好講義,整理好示範作品,按時來到課堂。學生喜歡上我的課除了教學本身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希望有個和院長零距離接觸的機會,藉此反映一些實際問題。”

改革開放為工藝美院開展國際間的學術交流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常沙娜邀請平山鬱夫等日本、德國的一流藝術家來校授課,一方面積極派遣學院師生去國外深造,並大膽決策在巴黎為學院買了兩套工作室,真正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教學工作再繁忙,常沙娜依舊心繫敦煌,多次赴敦煌摹繪、整理,編著了《敦煌歷代服飾圖案》一書,這本書不僅是中國曆代服飾和織造、印染工藝的重要記載資料,也得以讓世人有幸欣賞到千百年來絢爛輝煌的敦煌服飾藝術成果,併成為後來國內眾多服裝設計師的教材及靈感來源。

繼承傳統文脈,並將之在設計中弘揚創新,師法自然,向大自然學習,一直是常沙娜在工藝美院倡導的兩大教育、設計理念,這一理念也深深影響了工藝美術設計教育。她自己也是堅定不移的實踐者。

1997年,常沙娜受命主持中央人民政府贈送香港特別政府的雕塑形紀念禮品方案設計工作。她設計的“永遠盛開的紫荊花”方案最終獲選,這一方案就是臨摹大自然中的紫荊花時獲得的靈感。時至今日,看到金燦燦的紫荊花在香港維多利亞港灣盛開,看到與北京奧運會有關的成功藝術設計幾乎均出自工藝美院人之手,她由衷為自己奉獻出的一切感到欣慰和自豪。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在香港金紫荊廣場與“紫荊花”合影

此生無憾:一世敦煌人

1998年1月,已經延期兩屆的常沙娜從工藝美院院長崗位退下以後,繼續擔任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等多項社會要職。1999年,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併入清華大學後,常沙娜被聘為清華校務委員會會員。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雖然長期擔任領導職務,但她的心性永遠是一個藝術家,她說“敦煌是我的根”,而聽著音樂畫花則是她生活中莫大的享受,敦煌壁畫的筆觸也深深被她融入筆下的花卉。正因為飽含發自內心的愛,在她流暢灑脫的筆下,無論是品種名貴的花卉還是名不見經傳的野花,都洋溢著純真的自然之美,極富生命力。它們在忙忙碌碌的現代人面前靜靜開放,親切地撫慰疲憊的心靈,把人們的精神帶回大自然的懷抱。

常沙娜總是掛在嘴邊的一句古老的法國諺語:“C’est la vie”(這就是人生)也許就是她對自己一生的註腳。2008年,常沙娜被診斷患了乳腺癌,她毫不猶豫地進了手術室,把自己交給了醫生。可喜的是,當時已經77歲高齡的常沙娜,在親人和學生的關愛下,成功戰勝病魔。“我從這場病看到了生命的堅韌,更感到了時間的緊迫,我已經是名副其實的‘老驥’了,必須珍惜寶貴的時間,努力奮蹄。”

藝術家常沙娜:永遠的敦煌少女(內附講座預告、領票攻略及福利)

常沙娜作品《丁香》(銅版)

如今,這位年近九旬的“敦煌少女”,也踐行著自己的承諾,敦煌的一切都牽掛著她的心,見到好看的花她還要激動地寫生,凡與弘揚中國傳統藝術、與弘揚敦煌有關的工作她都義不容辭積極去做。“這一輩子有苦有樂,有榮有辱,有與親人的悲歡離合,有為理想的奮鬥獻身”,即使已經“快要走到人生邊上”,她依舊將無限深情傾注筆端,繼續堅持自己“為社會、為國家能做點什麼就做什麼”的信仰,繼續描繪自己藝術人生的華章。

衷心感謝常沙娜先生提供照片

部分素材來源:清華大學、搜狐網、常沙娜自傳《黃沙與藍天》

  • 特別提示

從2016年4月19日起,清華大學“人文清華講壇”系列活動列入《文化素質教育講座》課程,並按該課程要求舉辦,請在讀本科生提前領票,憑票並攜帶學生IC卡刷卡入場,入場時間為演講當日15:30。

  • 活動信息

人文清華常沙娜專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院長常沙娜先生講述敦煌故事 。

【開講時間】

2019年4月21日(週日)16:00

【入場時間】

15:30

【地點】

清華大學 新清華學堂

  • 贈票贈書活動

關於敦煌,你有什麼問題希望向常沙娜先生求教?歡迎關注“人文清華講壇”微信公眾號並積極留言。

我們將選取精彩留言進行抽獎,抽取50位贈送入場票,10位贈送常沙娜教授的自傳《黃沙與藍天——常沙娜人生回憶》(僅限講壇當日現場領取)

  • 領票攻略

【領票時間】

4月18日 週四 12:00

開始領票 領完即止

【領票地點】

新清華學堂票廳(新清華學堂東南角)

學生服務中心總服務檯109房間

【領票辦法】

持本人高校或中學學生證/教工證,

每人每證限領兩張

【線上搶票】

關注人文清華公眾號,獲取搶票通道二維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