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舆情监控的角度来看,蔡徐坤告B站的做法是否明智?

4月12日,当红流量明星蔡徐坤的工作室向国内知名的二次元社区哔哩哔哩弹幕网(以下简称“B站”)发出了一封律师函,要求B站平台删除UP主发布的具有侮辱性质的恶搞视频和P图。由于律师函发往了B站的母公司上海宽娱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故而B站并未在第一时间收到,但在通过网友转发知悉后,B站也立刻对其进行了回应,表示“很重视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并且已经将“法律的问题交给专业人士去处理”。而在回应的最后,还附上了人民网曾经的文章《看舆论监督中“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问题》,耐人寻味。之后蔡徐坤的粉丝应援官微也宣布,将永久退出B站。从双方的声明来看,似乎大有毫不退让的对峙感。


从舆情监控的角度来看,蔡徐坤告B站的做法是否明智?


蔡徐坤是当下明星中的流量第一巨头,在很多的网络媒体上,常常能看到他因为一些小事频频上热搜,而其中较为明显的平台,正是流量最为集中的微博。明星依靠微博来吸引粉丝、与粉丝互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同时微博对于这些名人来说,也是舆情监控和炒作营销的好工具,所以数据造假、流量注水,也是司空见惯。当蔡徐坤在微博走红时,很多人都不明白这个突然蹿红的小生是何方神圣,因为至今为止他连一个代表作品也没有,所以他的走红,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炒作和数据造假,难以服众。

在今年的春节期间,央视点名质疑新浪微博数据人为造假,而其中造假最为严重的,正是位于流量榜首的蔡徐坤。对于他的才不配位,网友们都表示不满和嘲讽,对于这些讽刺和抹黑,蔡徐坤的很多粉丝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能力,但由于很多粉丝年龄偏小,其中暴露出来的低素质和三观不正让人开始担忧:这样的粉丝团体,究竟会不会对小孩子造成不利影响?粉丝素质底下,很多网民迁怒于其偶像,于是蔡徐坤在“黑红”的道路越走越远。

今年年初,NBA看中了蔡徐坤的超高人气,选择了蔡徐坤作为NBA新春贺岁形象大使,合作一宣发,立马在篮球迷当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在播出了蔡徐坤作为代言人打篮球的视频后,由于其略显阴柔的外表和动作,与篮球这项热血硬气的运动完全不协调,进一步让热爱篮球的直男们争先调侃与嘲笑,于是“你打篮球像蔡徐坤”便成为了B站、虎扑、网易等社交平台的一个梗。而蔡徐坤的新歌《只因你太美》也被网友们嘲笑为“鸡你太美”,不乏粗俗之意。

在B站,鬼畜是一种很特殊的文化,年轻人聚集在这个分区,用自己的脑洞和技术进行魔性P图和调音配乐,使二次创作的视频具有无厘头的搞笑效果,在此之前,有很多公众人物都遭到了这些UP主们的恶搞,比如局座张召忠、老戏骨唐国强、小米创始人雷军等等,面对这些鬼畜视频,他们并没有生气,反而表示有趣,并让自己在年轻人群体中有了更多的知名度,甚至还要求“P好看一点”,可以说非常大度,更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而反观蔡徐坤,一封律师函寄到B站,不仅没有有效制止这种行为,反而进一步引发了恶搞的狂欢。从回应来看,B站似乎并不以为忤,用户也变本加厉,在接到律师函的当天,网站上恶搞蔡徐坤的视频增加了四百多个,可见其用户群体毫不买账,个性十分叛逆了。

而对于这一事件,网友们都是怎么看待的呢?

在B站、知乎、虎扑等网站,绝大多数人认为鬼畜和恶搞是B站的一个特色,不能接受者慎入,蔡徐坤作为流量明星,能够借用媒体和用户获得流量和资源,也必要承受作为公众人物应当面对的各种评价。也有少数人认为,B站用户发布的一些视频中涉及暴力色情,对蔡徐坤是一种诽谤和抹黑,但他们口中的视频,在B站上却不见踪迹。

事实上,“全网黑”蔡徐坤已经不是最近的新闻了,而且,很多人都是在B站通过这些搞笑视频知道蔡徐坤的,对于他来说,有人嘲笑至少代表着有人关注,总比默默无闻要好。

从网友的舆论风向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个规律:

在微博,声援蔡徐坤的网友居多,而且微博正是蔡徐坤粉丝和流量的聚集地;在知乎,多数人支持B站,少数人支持蔡徐坤维权;在B站和虎扑,基本一边倒地继续嘲讽蔡徐坤。

那么,为何在不同的平台舆情会有不同呢?从舆情的角度来看,蔡徐坤工作室告B站的做法又是否明智呢?

首先,舆情监控对于艺人来说是一种有用、有必要的手段,对于大众言论方向的紧密观察,能够让艺人团队的公关人员根据舆情做出合理、及时的判断和有效的公关措施,以至于能够最大限度地对舆情进行一定地控制,对网友进行引导。由于新浪微博目前是流量竞争的主阵地,所以明星之间的舆论战、公关战也屡见不鲜,很多人熟知的买热搜、爆黑料、网络水军等等现象也很常见。蔡徐坤在微博的高流量,有70%以上是依靠水军小号刷出来的,大量的转发、点赞令人惊叹;同时,买热搜、粉丝控评等行为显而易见令人不适,也是他为人诟病的主要原因。

其次,对于艺人团队来说,不同的平台和群体有着不同的舆情监控力度。微博是艺人与粉丝互动最为频繁的公共场所,故而微博上聚集着大量水军,随时根据舆情情况而行动,这些水军成本低,时效快,故而性价比较高。而B站和虎扑属于垂直领域的社交平台,一个针对泛二次元年轻人,一个针对直男和篮球迷,这两个平台都有着较为严格的圈层壁垒,即注册门槛。比如B站,众所周知,要在B站上发表言论或者上传视频,首先要答100道题,合格之后才能成为注册会员获得权限,故而在B站雇佣水军的成本要高得多,而B站并非流量明星的“阵地”,投入大量成本监控B站舆情得不偿失。知乎相对于B站,门槛并没有那么高,但其隐形的圈层文化也使得流量粉丝团占据不了太大优势,即使如此,依然可以看到粉丝控评的少数现象。

最后,对于艺人负面舆情的导向,堵不如疏。B站的这种恶搞,在艺人身上已经不是第一次见,同是流量明星的黄子韬、吴亦凡等人都被“鬼畜”过,但他们本人却并没有对此加以追究,用一句流行语来说:“认真你就输了”。因为这些流量明星实力不够,却享受着不对等的资源和目光,让很多年轻人感到愤怒,做这些恶搞是一种发泄,但更是一种玩笑。事实上,很多B站用户更是通过这些视频知道了蔡徐坤,这也间接地扩大了他的知名度,而要想不被人黑,最主要的不是堵住网友的嘴,而是大度面对,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让关注自己的人看到自己的进步。

所以,蔡徐坤向B站致律师函,不仅没有息事宁人,反而加重了事态。如果蔡徐坤真的告了B站,无论输赢,在舆情上都不会有利。输了又是一桩笑料,赢了口碑不会更好,反而会失去一波B站流量。

(本文摘自 中国公关行业门户网站——公关之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