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古玉水深,不僅僅在於江湖之遠的地攤,或許也在於廟堂之高的大拍。

古玉神奇在於歷經輪迴、百千萬轉的故事,引人入勝處便成為“傳承有序”。古玉辨賞側重於基本常識的觀察判斷還是專注於傾聽動人的故事,估計都會選擇前者,但是實際賞玩過程中,常常會不知不覺地陷入後者而不能自拔。

天價拍品“東周黃玉瑞獸玉佩飾”(圖1)由於天價,所以引起一片歡呼:是迄今市場所見最撼動人心之高古美玉。由於高端加天價,顛覆了古玉賞玩的所有基本認知:很少再有基於常識性的觀察判斷,而大多認服於“傳承有序”。第一感覺就是:高端大拍怎麼會有誤判、天價投資人怎麼可能買傻、歷歷“傳承”記錄怎麼可以生疑,等等,一切嚴格的辨識鑑定都交給了傳承的故事而輕鬆覆蓋。資本的時代,資本的力量無比強大,不是萬能已近乎萬能——可以顛覆認知。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1-1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1-2

所有讚歎都是如出一轍:“造型簡練有力,雕工精妙卓絕,乃存世少見,極為珍罕之戰國動物玉雕。瑞獸造型融合現實與想象,線條流利優雅,滿富韻律感,曲直之間,勾勒猛獸懾人姿態,獸身細琢陰刻,浮雕紋飾隱約,剛柔並濟,氣勢萬千。此乃東周玉雕之最,時琢玉工藝發展至高,雖玉材有限,所造之器美善至臻,後世難及。”

如此高度同一的讚歎,說明幾乎所有的判斷都沒有經過真實的鑑辨,而是人云亦云的“通稿”跟風罷了,認識與不認識、懂得與不懂得的都在推波助瀾。

高端拍玩本來與民藏關係不大,但是卻引導了對高古玉認知的方向,如果真仿顛倒將會是高古玉玩賞界的災難,害莫大焉。

如果淨下心來,從基本常識性的鑑賞開始,此件瑞獸玉佩果真就“雕工精妙卓絕乃存世少見”、“工藝發展至高”到“美善至臻後世難及”了嗎?未別。是否能夠到代尚且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古玉水深,不要以為不聽地攤文學的故事就行了,要是真心賞玩,任何高端的故事同樣都不可迷信。因為遇到的高拍未別就到代、看到的館藏未必就真身,相信太過是天真。為了打破固有的迷信觀念,先看一例館藏的替身作為引子吧。

或者為了對出土文物的有效保護,大約館藏也要展替身(高端複製品),如果不是有緣估計“真身”難見的,當然這對於非業內人士和賞玩的行家是無關緊要的。

南越王博物館內展示的一塊西漢“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圖2)就應該是複製品。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2-1:展品“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2-2:展品“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

何以見得?此件龍佩由於看起來“出土附著物”太重,單從形、紋上無法識其仿,而從工、沁色、包漿上又無法斷其真,所以只能是疑而不定的一類古玉了。

由於南越王出土玉器的特殊性,其考古發掘時就留下了很多影像資料(圖3):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3-1:早期南越王博物館藏品的發表圖1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3-2:早期南越王博物館藏品的發表圖2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3-3:《中國出土玉器大全》藏品圖

經過比對發現,後期展品與早期出土資料不一致,暫且找出幾處差別,說明不一致的展品為複製品了(圖4)。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4

南越王出土玉器當然是絕對真實可信“傳承有序”的,但並不是所見就一定是那個“本來”了。所以凡國館以外的藏品,即使“傳承有序”也僅僅是曾經的故事而已,或許“故事傳承皆有序,出場狸貓換太子”也是難免的。

天價拍品“東周黃玉瑞獸玉佩飾”是王玉時代的重器,即非周天子也應該是諸侯一類才能所能夠擁有,根據東周的玉佩制度和製作等級,本應該是那個時代“雕工精妙卓絕”的頂級玉製,但是仔細觀摩非但“精妙卓絕”卻是粗劣不堪,疑竇諸多。

“工”是古玉六辨之一,工若不對,則無從“古”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東周制玉,開孔用桯具和管鑽、裁切用金屬線拉絲、陰線用砣刻,是時代特徵,無出其右者。回察此佩工上特徵:

開孔非桯具、非管鑽,不符合戰國古工的時代特徵(圖5):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5

裁切非金屬線拉絲,不符合戰國古工的時代特徵(圖6):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6-1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6-2

陰刻線非古砣痕跡,不符合戰國古工的時代特徵(圖7)。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7-1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7-2

古玉玩味(62):或者館藏展替身 也許故事飄傳承

圖7-3

“形而下處辨跡痕,形而上方賞神韻”,工上粗劣不堪,非古砣工藝特徵,其餘見疑之處諸多不再一一贅述(參見《古玉學步(172):霧裡看花或迷眼也許細節露真顏》)。

雖然“傳承有序”歷歷在目,但是無法想象最初展覽1913年之前,會出現如此非古砣工痕的“高古玉”(砣式制玉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傳承確實是有序的,但是其中傳承的故事又有幾多知,耐人尋味了。

中華是一個尚玉的民族,國際友人也深諳華夏擊鼓傳花的遊戲,只有超出普通認知的“巨花”才能更加引人注目、才能萬眾矚目轟然響應。本來左手與右手娛樂的一場遊戲,但是經不住“頂級至寶”的反覆拍玩,會慢慢忘記藏品本身而更多關注連拍的故事。國際友人最終會尊重中華傳統文化之道——成人之美——喜歡就拿去玩玩吧,畢竟國寶是還你們中國的,屆時鉅額的回購還會引起另一段“為國爭光”的動人故事。

幾百萬一株的君子蘭終將成為路邊草、上千萬一條的藏獒最終變成流浪狗。但是玉不一樣,畢竟她是“高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