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共享經濟”的生與死

淺談“共享經濟”的生與死

2018年確實讓"共享經濟"火了一把,遍地的小黃車、隨處可見共享充電寶、掃個碼就能開走的共享電動車、"滴滴一下"馬上就來,共享項目確實改變著現代人類的生活,非物品愛好者可以不用購買,只用出門掃碼,即可享受由"共享經濟"提供的便捷服務。但在美好城市的幻想中,"共享經濟"的實質究竟是利好還是利壞,存在的發展和弊端,我們淺談一下生與死。

"共享經濟"的本質

用邏輯來解釋本質,實際上就是你閒置的資源,通過獲取利潤的方式進行資源分享,從而在此經濟活動中產生收入。共同使用而不佔有。

用產業來解釋本質,本質上就是物聯網的產業下延伸出的一種經濟模式,在現有科學發展及個人產物智能家居等已經達到現有技術封頂的情況下,從個體突破至大眾,由專屬改變為共享。

"共享經濟"的現狀

我們根據本質來劃一下重點。"閒置的資源"作為共享經濟的主體,以此為中心開展經濟業務。以損壞率極高的ofo為代表,路邊遺棄的廢車彷彿成為大城市的新路標。我們橫向對比其他共享產物,共享充電寶、按摩椅等卻保持著極高的完好率,可以以此推論,在國民素質既定,且素質普遍較低的基礎上,根據共享產物的不同,損壞成本方面是不同的。由人使用且需要人去實際用其做功的物品,損壞率是遠高於其他共享產物的。

現有"共享經濟"作為當下熱潮,商業模式足夠新穎,並也收穫了無數投資者的融資。但創業者藉由模式新穎,但共享產物卻僅是粘貼複製,一系列雨後春筍紛紛冒出。共享雨傘,作為短短一天內就慘遭下架的同質化產物,共享單車,從黃色變成橘色變成藍色,沒有巨頭背後支持依然倒在了搶佔市場的前端,這種種現象預示著我們僅靠更換共享產物,是沒有辦法打通共享經濟。

"共享經濟"的經濟模式千差萬別。部分模式的收入來源還停留在收取佣金,從每單的利潤中提成,入駐廣告等,靠自身業務養活自身,自給自足。這裡我們可以借鑑現有新零售發展模式。由新零售為業務主體建立平臺,充分挖掘上下游的供給需求,以此推進供應鏈及末端配送改造升級,創立新增值業務,帶動整條鏈路發展。

"共享經濟"的發展

未來的社會一定是物資利用率極高,國民素質優質、經濟水平發達的文明化城市。共享經濟中帶給商家的規模經濟及個性化想法,依然有較大的優勢服務於消費者的。但單靠自身的特點和屬性的物品及模式一定是不長久的。通過共享產物及原有的共享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建立起共享平臺,帶動其他產業鏈共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