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娃皇帝——東漢為何盛產低齡無權小皇帝

東漢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一統的朝代,共有13帝,歷經196年。但是,在這13位皇帝中,15歲以下的小皇帝,就佔了8位。這不禁令人好奇,東漢為何盛產低齡無權的娃娃皇帝呢?這些年幼的小皇帝,又有著怎樣不尋常的命運?

娃娃皇帝——東漢為何盛產低齡無權小皇帝

漢衝帝劉炳

史上第一小皇帝

史上第一小皇帝,非東漢殤帝劉隆莫屬。劉隆生於公元105年,是漢和帝劉肇少子。

漢和帝體弱多病,年僅二十七歲便死於京都洛陽章德前殿。和帝有陰氏、鄧氏兩位皇后,但都未給他生下嫡皇子,其他嬪妃所生的皇子,也大多早夭。正因如此,劉肇生前未能立太子。

漢和帝死後,鄧皇后將由宮女所生、為避邪而養在宮外的幼子劉隆迎了回來,立為皇帝。其實當時宮內還有一位八歲的皇子劉勝,但因為劉勝有先天疾病,不便迎立,所以只有選劉隆。那時候,劉隆剛過“百日”,還不會說話,便身不由己地當上了皇帝。

劉隆登基,年號“延平”。但這樣的年號未能讓它延年益壽,也沒有保其平安。登基時僅三個月的劉隆,在次年便死去了,實際年齡還不滿一歲。

劉隆是中國歷史繼位年齡最小的一位皇帝,在位時間也極為短暫,僅有八個月,後人皆道劉隆沒有帝王命。這位小皇帝死後,以帝禮歸葬於康陵,也算是享受了帝王的特殊待遇。

幼主臨朝現象普遍

在中國有詳細生卒記載的帝王中,史上第二小的皇帝也出在東漢,即漢順帝劉保之子,漢衝帝劉炳。劉炳生於公元143年,次年被立為太子。漢順帝劉保死後,劉炳與當年八月即位,改年號為永憙。這位娃娃皇帝在位時間只有五個月,去世時只有三歲。

事實上,東漢名副其實的娃娃皇帝絕不止劉隆和劉炳。比這兩位稍大一些,八九歲就登基的還有兩人。

其中一個便是孝質帝劉纘,劉纘是漢章帝玄孫,當時,劉炳去世後,漢順帝皇后,也就是梁太后和其弟梁冀一起,擁立八歲的劉纘為帝,承漢順帝嗣。

劉纘登基之後,朝政大權基本上還是由梁太后和其兄梁冀獨攬在手中。梁冀主持朝政期間,一手遮天,獨斷專行,引起了一些忠誠的不滿和抵制,以太尉李固為首的眾多朝臣紛紛上書,駁斥梁冀的胡作非為,力求挽救朝廷,矯正時弊,但紛紛遭到梁冀的打壓和報復。

梁冀在朝堂之上盛氣凌人,對皇帝頤指氣使,毫無敬畏可言。劉纘雖然年僅八歲,卻並非無知,他對於梁冀這樣的行為十分看不過眼。於是,在一次朝會中,劉纘當著群臣的面訓斥梁冀“此跋扈將軍也”,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一舉動激怒了梁冀,退朝後,梁冀心中無比憤恨,他意識到,劉纘雖年幼,但天資聰穎卻早熟,再加上畢竟是一朝之主,所以十分擔心他年長後難以控制。於是,梁冀決定讓他永遠離開皇帝的寶座。

公元146年閏6月,梁冀讓安插在劉纘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摻在他的食物當中。劉纘吃過之後頓覺胸悶腹痛,不一會兒便中毒倒地,死於洛陽宮中。劉纘死時年僅九歲,死後的諡號為“質帝”。

還有一位,便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劉協,九歲時由董卓擁立即位,稱孝獻皇帝。後來曹丕代漢稱帝,劉協被迫禪讓於曹丕。

由此可以見得,幼主臨朝的現象在東漢確實極為普遍。

娃娃皇帝——東漢為何盛產低齡無權小皇帝

孝質帝劉纘

宦官、外戚惹的禍

東漢為何盛產小皇帝呢?究其原因,與宦官和外戚脫不了干係。

眾所周知,東漢是中國歷史上宦官最為猖獗的時期之一。宦官專權的特點極為明顯,而且其中往往摻雜著外戚奪權。於是,宦官就在皇帝與外戚鬥爭的夾縫中,逐步增強自身的實力,進而把持朝政。

東漢的宦官專權現象,追根溯源,始於十歲即位的漢和帝。此後歷代東漢皇帝,大部分都是年幼即位。上文提到,最小的殤帝即位時剛滿百日,年齡較大的皇帝繼位時也不過十五歲。

小皇帝登基之後,因其年幼無知,朝政大權往往控制在其母后之手,而其母后想把持朝政又往往依賴於外戚,於是,外戚專權的局面就這樣形成了。當皇帝逐漸成長起來之後,自然想收回權力,顯然這是對外戚利益的極大衝擊。

在皇帝與外戚的鬥爭中,皇帝由於勢單力孤,大部分都要依靠宦官。然而宦官一旦幫助皇帝取得大權,便會居功自傲,進而產生把持朝政的野心。皇帝好不容易奪回的大權,自然不願意拱手讓給宦官。可見,長大成人的皇帝要面對外戚與宦官的雙重隱患。

當外戚或宦官感到自己的權利受到威脅時,便會廢掉甚至殺死皇帝,另立年幼的新君。這樣的循環,便使得東漢的小皇帝成為了特色。

可以看出,小皇帝頻出的朝代,政局基本上都是動盪不穩的。這些娃娃皇帝,不過就是宦官與外戚手中的一顆可以隨時捨棄的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