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志存高远,草鞋皇帝——刘备

北京大学教授张辛曾说:“传统观念认为刘备是仁君,而曹操是奸雄,甚至是狡诈的小人。现代人一般倾向于认为曹操是英雄,或者是可爱的奸雄,或者是真小人;刘备则有假仁假义之嫌。”

刘备虽然是汉朝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是他父亲早死,家境十分贫寒,曾与母亲一起编草鞋、织草席度日。但是他志存高远,以卓越的谋略、谦逊的为人招揽了一大批忠诚手下。虽然他一生遭遇多次挫折,最后却靠着坚忍不拔的毅力,终成大事,建立蜀汉政权,从卖草鞋的小贩变成昭烈皇帝,刘备的一生充满了无数个传奇。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志存高远,草鞋皇帝——刘备

仁义背后的刘备

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刘备似乎是三国中最没用的一个君主。他好像除了打不赢就跑,闹不过就哭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其他才能。甚至,让人觉得如果当初没有诸葛亮,那么刘备注定会是一个一无所成之人。

但是,如果我们仅凭《三国演义》就认定刘备为一个无用之人的话,那么也太过于绝对了。刘备善于伪装。鲁迅先生曾经讲过:“刘备长厚而拟伪。”

红白脸都唱的刘备

三国时期,刘备无论是从德行、品格还是对待百姓的态度来看,都属于温和型。真正的刘备也的确很仁义,而且很讲义气。刘备当平原相的时候,将府内的财物施舍给百姓,以让百姓度过饥荒,在府中刘备也并无架子,与一般办事人员同席同食。

东晋政治家习凿齿曾评价说:“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意思是说,刘备虽然面临颠沛流离的艰难,但他的信义却表现得越发明显,而且在形势逼人、情况危险时,他仍然能坚守道义,所以他最终必将能成大业。

然而,刘备仁义的背后,的确并不是那么简单。毕竟在三国那个动乱的年代,人人都想称王称帝,像刘备这样从小就心怀大志的人,也必定不会是只想做个凡人,他也有野心。例如刘备给儿子取的名字中就可以透露出他称帝的野心,义子刘封本名封没错,但是刘禅的名字却是刘备收封入荆之后取的,他不会不知道这“一封一禅”的意思。还有曹操几次测试刘备,都被刘备的韬晦之计和装出的那副胸无大志的样子给隐瞒过去了。

或许正是因为刘备红白脸都唱,所以他才能在乱世中以一副沉稳之态谋得鼎立的地位,也难怪有人会认为他是当世之袅雄。

表里不一的刘备

罗贯中将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塑造成一个仁义兼备的君子,他不仅被世人所崇拜,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常常将“匡扶汉室”的口号挂在嘴边,可是刘备真的是拯救汉室的英雄吗?当然不是。他的动机绝对没有那么单纯,所有的口号只不过是为了让自己能够名正言顺起兵的幌子。

当时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大业后,刘备已经失去了徐州。此时诸葛亮刚好出山帮他,而且曾有占领荆州的机会,可是刘备都拒绝了。刘表病重已经对刘备表态,等他死之后,便让刘备占据荆州,然而刘备却说:“此人待我厚,今从其言,人必以我为薄,所不忍也。”事实上,刘备心里很明白,如果想趁刘表死后占据荆州,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最直接的威胁就是刘

表的众亲戚。因此,刘备表面将话说的圆满,申明大义,实际上是本就不敢奢望,只能放弃。

刘备是一代袅雄,在乱世之中能够带领军队行兵打仗、扩大势力,他对政治斗争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的,他心中是十分清楚怎样才能在不被世人唾骂的情况下“顺手牵羊”夺走地盘,可见其心计之重。当然,这也是他的聪明、智慧之处吧。

心思缜密的刘备

说到心思,不得不提刘备摔儿这一幕,正是因为刘备摔孩子,才摔出了一员忠义猛将,而且顺势收买了人心。然而,刘备摔孩子难道真是为了收买赵云吗?当赵云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兵荒马乱中筋疲力尽找到了走丢的“小主子”之后,刘备却将阿斗摔在了地上,并说:“为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一见感动流涕,立马表明自己视死如归,忠贞不二。

事实上,赵云作为难得的人才,其地位在刘备的心目中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赵云真的在这次行动中有什么闪失,那么对刘备来说可就是巨大的损失了。可以说,刘备的领导才能达到了极致。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志存高远,草鞋皇帝——刘备

白帝托孤,意义深远

《三国志》中曾讲:“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刘备亲自托孤,是为了确保刘禅日后的统治地位有根本保障,也确保了蜀汉政权在其死后不会立即陷入争权夺利的混乱之中,因为赵云、诸葛亮、李严之间的相互制约,在一定时期还稳定了蜀汉国内的斗争,使得刘禅的皇位更能够坐的稳当。

刘备于乱世中纵横一生,所隐藏的心机可谓是一番大智慧,而他的白帝托孤,实际也是为他征战的一生完美地画上了句号。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是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一句歇后语,不难看出,这是受《三国演义》影响的结果。

有评论家曾经说过:“刘备的特长全在脸皮厚,依曹操、依吕布、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写《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便对人痛哭一场,而扭转局势。”

的确,刘备一生意义重大的“哭”有四次,一哭占荆州,二哭出仁义,三哭当皇帝,四哭遏诸葛。所以在民间,大多数人都认为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但是,难道真的哭几场,江山就能手到擒来吗?难道真的有这么容易?用哭就能够换来江山吗?我们可以想想,刘备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大英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动不动就用哭来搪塞,是否太有点滑

稽和说不过去了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大丈夫的哭,确实是能让人顿生恻隐之心,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的,但我们也要明白,刘备之所以能够取得三分天下,凭借的主要还是他自己卓越的政治才能和非同寻常的武功将略。

其中的一哭讲的是孙权设计许配其妹给刘备,目的是待刘备过江后扣作人质,以换取荆州,若不能达到目的便杀之,甘露寺吴国太招见准女婿刘备,刘备见廊下暗伏刀斧手,乃跪于吴国太席前,哭着说:“若杀刘备,就此请诛。”这哭,便让自己逃过了劫难。

可见,刘备的“哭”是有其独特的妙用的,或为收买人心,或为引起人的同情,从而避免杀身之祸,甚至有时是为了政治的需要。他的“哭”,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比较高明的手段。但刘备的江山绝对不是“哭”出来的,这既不符合基本的客观规律,也不尊重历史事实,毕竟如果哭就能换来江山,那也未免太不真实了。

下面我们来仔细看看刘备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刘备有诸葛亮做策划,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打四方,可以说,这些都为他定天下奠定了很强的基础。在诸葛亮与众将士忠心耿耿的努力下,刘备集团连取荆州、益州,在建安二十四年秋七月,刘备自立汉中王。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刘备的江山主要是靠文臣出谋,武将攻城,一步步打出来的,而绝不是“哭”那么简单。就算是哭,那也是出于某种目的而哭的,虽然从客观上讲,他的哭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这在历史上的确也是事实,但是“哭”中的真正含义,后来人是完全可以摸索出的。

刘备的过人之处

刘备白手起家,历尽艰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从涿郡兴兵到病故白帝城,可谓驰骋疆场,戎马一生。期间历经大小战斗无数,历经三国最重大的三场之战,可见其军事能力,从政能力的过人之处。

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志存高远,草鞋皇帝——刘备

刘备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刘备当初起兵靠的不仅仅是投机,更重要的是从小怀有的雄伟之志。当初黄巾起义之时,整个国家瘟疫横行,民不聊生,而且人口剧减。刘备称帝之时,蜀国总共才90万人,国家当此危难,刘备又以天下为念,因此起兵也在常理之中。而且,在被曹操收并后,虽然被厚待,但是深知自己的重任,觉得曹操将不利于汉室,所以不顾个人名声,接受密诏,与曹操决裂,后与曹操大战,誓要“董齐六军,纠合同盟,扫灭凶逆。”

可以说,刘备的雄心壮志,并非其他草莽人物可以攀比。

其次,刘备重视人才,而且还善于用人。其领导水平高超,因此也具有极强的人格魅力。这一点在他撤离荆州时,表现得最为明显。

《资治通鉴》中曾经记载,曹操进攻荆州,荆州士子如云一般追随刘备。刘表治下的荆州,不仅相对太平繁荣,而且由于刘表本人为清流的缘故,吸纳了大量的名士,而因刘表志大才疏,这些人大多暗恋刘备,即便是刘表本人,也对刘备推心置腹,可见刘备过人的魅力所在。再次,刘备有大才。其才华表现在多方面,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战略眼光。乘势而起便是有眼光的表现,后来不断骚扰曹操后方,令曹操如芒刺在背,更是表现了深远的眼界。

最后,刘备的“三低”成为他成就伟业的基础,一是“低身交朋友”,关羽与张飞的誓死效忠,桃园三结义就跟这有关;二是“低头拜贤才”,主要表现在三顾茅庐; 三是“低眉待来宾”,这在刘备“礼遇张松”的故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在魏蜀吴三国中,刘备称得上是经受磨难最多的一个,妻离子散成了家常便饭,汝南兵败时几欲自尽,但最终它还是能够聚集部众,重振雄风,这都得益于他的上述才干。可以说,刘备正是因为这些过人之处,才最终得以取得江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