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鈦魏偉:站在機構客戶決策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缺乏實戰經驗的服務商並不知道銀行業務端的真正需求,甚至客戶自身技術人員也不清楚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樣的‘賦能’是很難產生意義的。”

“品鈦會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去理解問題……然後才是運用技術等輔助手段來幫助對方。”

“只是將一套系統賣給銀行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必須有一些增值服務去解決銀行現階段可能面臨的一些挑戰,比如如何獲客,如何提高風控能力,如何提升運營和貸後管理效率等。”

—— 品鈦創始人兼CEO魏偉 硅谷分享語錄

品鈦魏偉:站在機構客戶決策者的角度思考問題

近日,品鈦創始人兼CEO魏偉作為主講嘉賓,出席了由真格基金在美國硅谷主辦的一場金融科技(Fintech)交流沙龍。與會人員包括硅谷創業者以及Google、Facebook、eBay等科技與金融領域從業人員等。

會上,魏偉分享了十多年來從傳統IT服務商到金融科技服務商的創業心路歷程、品鈦的主要業務和發展模式、以及對中國金融科技B2B服務發展趨勢的深刻觀察和見解。我們將部分演講內容加以摘錄改編如下:

傳統金融IT服務的困局:業務不熟悉 客戶不在乎

中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早期是比較純粹的IT服務。在那個起步階段是由不懂金融,只懂技術的外行來主導的——我曾經也是其中一員。上大學的時候我學的是通信,入行在華為,先在華為做路由器,後來在諾基亞和飛利浦半導體都工作過,再後來我創立了一家軟件公司,主要為金融機構等客戶提供IT服務。2007年這家公司與當時中國最大的軟件服務公司文思創新合併,我則擔任文思主管移動技術服務的副總裁。在文思的最後一年時間裡,我主要分管創新業務,挖了幾個項目出來。那幾個項目都是做幫金融機構提升用戶效率,提升用戶體驗。

當時軟件公司對金融行業的理解,還是有點外行看熱鬧的感覺。覺得人家這不行那不行的,但是做的東西並不能讓客戶滿意。現在回想起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你真的是不懂人家的業務。你在金融行業外頭漂著,覺得有些東西是不是可以提升客戶的業務,但是做了半天卻發現人家不在乎。我現在才知道為什麼人家不買,是因為當時的軟件商並不理解金融的核心業務。人家核心的痛點還沒來得及解決,你這邊邊角角解決一些問題沒啥用,人家不那麼在乎這件事。

在當年的環境下,IT公司不懂金融,需要靠銀行來想象系統該怎麼做;而銀行不懂技術,又沒法提出正確的需求,整個金融IT行業進入一個惡性循環裡面,這個也是我後來離開的原因。

現在反思一下,這種惡性循環產生的原因,是當年IT廠商自己的定位出了問題。你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創意的產業,還是一個執行的產業?如果是創意的產業一定是有風險的,你要去投資一些東西,如果投好了它會很賣錢,投不好它會砸在裡頭。但是執行的產業呢?是一個比較安全的投資,當時大家覺得中國勞動力便宜。2007年文思上市的時候也在說這個,不管公司喊過多少創新的口號,但是在執行的方面傾注了太多的精力,上市之後它的每一筆收購都是買業務,從來沒買過技術。公司評價擴張規模就是多少人,假如今天公司有一萬人,又收購了兩千人的公司,那保證銷售額提升20%,特別好算這個帳。

但是大家現在知道,2007到2011這四年裡,中國勞動力的成本迅猛上漲,加上BAT搶人,這種人力密集型的IT外包已經沒有競爭力了。當年我們還曾經對標過印度的軟件公司,現在已經沒有人提這個了。現在看看IT外包這個行業,工程師年齡嚴重老化,平均年齡接近40歲,正是這種困境的反映。

此外,因為不能深入瞭解金融業務,所以IT行業始終只是一個人力外包的地位,價格也起不來,甲方壓價很嚴重。一個工程師是什麼公司,什麼職稱,多少年經驗,明碼標價,價低者中標。這不是一個有尊嚴的創造性產業。

互聯網金融大潮下的企業服務:這次不一樣了

在離開文思之後,2012年我跟幾個合夥人開始了第二輪創業,之所以選擇在互聯網金融這個領域,跟我們這幾個人的背景有很大關係,這幾個合夥人有做IT的,有做金融的,也有做互聯網的,形成了很好的互補。這些年陸陸續續做了幾個項目,其中一部分就是現在品鈦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

我們很幸運,2013年餘額寶出現之後,中國的金融科技進入了一個發展大潮。政府的態度也比較寬容和支持。

在這一波大潮中,很多科技公司在實踐中驗證了自己的模型和產品,對金融業務有了深刻的瞭解和認識。

所以今天我們可以負責的講,經過了當年一大堆項目的歷練,我們可以說自己真的開始懂金融業務了,而且對於基於互聯網的金融業務還不是一般的懂。在科技金融這個領域,我們在服務銀行、券商等金融機構時,無論是數字化信貸,數字化理財,數字化保險,我們確確實實能夠幫助客戶在業務方面有顯著的提升。因此品鈦這些年的歷程,相當於補上我十幾年前的那個不甘心的地方——不甘心去推銷一個客戶不在乎的東西,而這次確實不一樣了。

狂飆後的行業轉型:技術的歸技術,金融的歸金融

和美國的同行相比,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可以說更加“野蠻”,包括BAT在內的一些互聯網巨頭甚至直接打破了政策的限制,在其他國家我們沒有看到這麼系統化和規模化的情況。但這也恰巧體現了中國的特色。在中國做技術,做互聯網的公司在過去的十幾年裡真是遇到了一個黃金時期。最關鍵的就是政府的政策很寬容,也沒有一堆央企國企來用不對稱的資源跟你競爭。所以大家就互相打,打出來的那個贏家,就能拿到贏家通吃的大獎。

但是現在週期已經完全改變了。金融在全世界都是一個持牌行業,如果想要進一步觸碰真正的金融業務,像信貸、理財、保險、基金、證券等等,就需要依託牌照來開展。這些年我對行業的邊界看的非常清楚,哪些叫金融行為,哪些叫輔助型的技術行為。技術行為你不持牌沒關係,你做數據庫,做服務器,做解決方案,這些東西銀行也都會採購,會把它消化到自己的業務裡去。但是直接為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的業務,一定需要牌照。前幾年也許還有一點灰色地帶,但是今天看,我覺得不再有這樣系統性的機會出現。所以技術公司就必須在輔助金融機構的那些方向去發展。金融機構就不再是競爭對手,而是變成了客戶,這種心路歷程,這個轉型對於行業來說就特別重要

比SaaS更進一步:從系統服務到增值服務

回顧金融科技服務這十幾年的發展歷史,金融機構和科技公司的關係在兩個極端之間擺動。光譜的一端,是傳統金融IT外包,我前面提到過,這種模式下科技公司對金融業務完全沒有掌控力。而光譜的另一端則是目前風行的“助貸”模式,但這個模式的本質是風控外包,這是監管所不能接受的紅線。

品鈦目前在推進的產品化戰略,就是希望基於我們自己對數字化金融業務的直接經驗和深刻理解,對數字化金融業務的系統設計要實現一定的掌控,但又不能走到另一個極端。這就相當於要把我們自己的業務經驗,做成一個有前瞻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給到金融機構。客戶從我這裡得到的是一個對業務有理解力,有歷史記錄的系統,在這個系統裡面,客戶可以注入自己關於風控等一系列關鍵性問題的規則,從而實現在自主可控的前提下掌握最新的金融科技能力。

而且交付系統之後,你還要送客戶一程,就是教會他如何做數字化金融的業務。只是把代碼買走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業務跑不起來。所以服務商一定要把這個系統嵌到人家的體系裡去,然後再解決去哪獲客的問題、怎麼找數據去提升風控能力的問題、怎麼提升運營的效率、怎麼提升貸後管理的效率、怎麼樣把各種各樣的財務數據弄明白了,這個還是挺難的挑戰。這也是我們提出的“SaaS+”服務模式的初衷:不但要提供各種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的數字化金融SaaS軟件,還要提供各種能讓業務跑起來的增值服務,如決策支持、聯合運營、流量支持等

在這個過程中,品鈦需要對金融業務有直接的體驗和理解。所以我們現在拿了幾個牌照,我們會依託這些牌照展開業務試點,對我們最新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打樣,掌握業務端到端的每一個環節和細節,並不斷積累數據,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資格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這個經驗是我從入行的公司華為身上學到的。華為就是做端到端業務,一端是用戶終端,就是手機,包括手機裡的芯片,他已經做到這一層了。而另一端是局端,他也深刻的介入了核心部分。所以華為真的是端到端,包括業務系統他也做。現在你要給華為發一張運營商的牌照,那他一定是全世界最牛的運營商,沒有之一。華為在深圳北京搭的那些實驗網,比現在運營商的網要領先幾代,這樣在客戶那裡才有說服力。現在就要考驗品鈦能否把這些端到端的能力轉化成一個個產品,變成一個客戶可採購的東西。

新金融科技服務:站在決策者角度思考問題

我們做技術的人有一個迷思,總覺得我的技術先進客戶就會採用。但這不是跟金融機構打交道的正確姿勢。我現在覺得技術是一個很難跟機構客戶有共同語言的話題,因為決策者他日常關心的不是這些東西。決策者看到的是業務上的那些痛點:存款都被餘額寶拉走了,怎麼辦?小企業貸款壞賬一大堆,怎麼辦?想做消費金融,又不甘心在BAT的生態裡做一個附庸,怎麼辦?

金融機構的決策者每天被這些特別基礎的問題所困擾。因此跟機構打交道的話術不能只聊技術,否則對方聽完以後只會點點頭,嗯,不明覺厲,然後咱們回頭再說吧。

所以,你要站在決策者的角度上去替他們想問題。你一定要想一想,真正做出購買決策的人,他核心關注什麼。

作為一家技術服務商,你首先要先解決客戶的KPI的問題,你要知道決策者的KPI是什麼,是技術升級?還是做消費金融?還是開展小微業務?還是降低壞賬率?為什麼客戶用了這個東西能提升他的KPI?想通了這些事情,你跟客戶的對話就比較有共同語言。大家不要一味的說技術,技術只是一個實現目的的手段。

往上就要再高一個境界,那就不光是完成客戶今年的KPI,你還得知道以後兩三年這個業務會怎麼演化,我的產品為什麼能持續的幫到客戶。搞清楚這個,以後可能就不是你單向的營銷客戶了,更高境界的應該是你來引領整個行業發展。我相信一定會有這樣的公司去考慮這個問題,慢慢把客戶引到未來的路徑上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