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TEC品鈦魏偉:決定金融技術賦能企業市場行為是什麼?

直觀印象裡,近年金融領域一直都很熱鬧,但去槓桿化、打壓監管套利、校園貸、互金機構赴美上市潮、現金貸重拳監管等熱點事件後,讓人覺得2018年將成為“更熱鬧”的一年。

與此同時,隨著銀行巨頭、互聯網大佬、創業者紛紛入局金融技術服務,帶著互聯網思維方式而來的Fintech對所謂傳統金融的顛覆理想逐漸褪去,在中小型金融機構旺盛的需求下,企業級金融技術服務成為主流形態,賦能開始被業內玩家掛在嘴上。

對於Fintech從業者來說,TO B這條路究竟如何難走?又如何走得正確?筆者採訪到PINTEC集團CEO魏偉,探尋金融賦能背後的某些真相。

PINTEC品鈦魏偉:決定金融技術賦能企業市場行為是什麼?

PINTEC集團CEO魏偉

技術服務與賦能之間有業務這道鴻溝

金融去槓桿化帶來的新業績壓力,以及自身技術與資源的不完美讓中小型金融機構看到了外界技術協助的重要性。而金融陣地轉移、消費理念變革帶來的消費金融崛起又成了金融業務變革的外生動力。

"消費方式變了,金融產品跟服務也得變。”魏偉說。在他眼裡,金融賦能就是“要幫他們對接這種新消費方式的金融產品的服務”,這也是PINTEC品鈦集團從成立起就開始堅守 B2B2C模式的原因。而現在他所倡導的“賦能”,意味著技術服務從單純的外圍合作走入金融機構內部,要替“B”去思考“C”的問題。也即,用技術提升金融機構能力的過程,必須把對金融機構業務的思考納入進體系當中,這成了技術服務躍升至“賦能”的關鍵所在。

在創立PINTEC品鈦之前,魏偉曾在華為等以技術著稱的公司擔任高管。

"以前技術輸出類似於包工隊的模式。”這是魏偉對一些做金融機構服務的科技供應商的評價。這些也自稱金融科技的公司有個顯著特點,系統交付即結束,對金融業務只有機械式執行,“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十分依賴甲方本身的思考能力。如果甲方也沒有業務思考能力,只能抓瞎。

這種被魏偉稱之為1.0階段的技術服務,很多時候只適合那些具備自主業務理解與思考能力的大型金融機構。在企業級金融技術服務的主陣地中小金融機構這裡,Fintech技術服務還需要升級。

“Fintech開始有了思考的能力做出對的產品出來,才能真正輸出能力。”魏偉說。

跨過業務這道鴻溝,賦能才站得住腳,阿里、騰訊、京東的金融技術服務核心產品邏輯的設計者都不是由IT人員擔任,而是來自有金融行業背景的資深人士。PINTEC品鈦同樣如此,在魏偉看來,PINTEC與用戶的合作不是一錘子買賣,“系統交付是開始而不是結束,在瞭解業務的基礎上,合作以雙方長期訴求為準繩,而不是追求短期技術外包費用。”

顯而易見,賦能階段對Fintech企業理解金融業務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改變了甲乙雙方按單做生意的客戶關係定位,合作理念走向真正的長遠協作。其結果,就是Fintech技術賦能方與接受服務的金融機構的互補性和依賴性變得更強,行業有了更多機會。

金融金字塔市場中的PINTEC定位

對於金融賦能這個市場,PINTEC未來如何走、個體企業如何應對?魏偉對PINTEC品鈦有著長遠而非攻的定位。

從PINTEC的客戶:金融機構與平臺出發,“金融機構是一個大經濟圈,越往下機構數越多”。魏偉表示,金融機構數量、體量都呈金字塔排列。因此,不同金融機構的需求強烈程度及所能付出的資源數量是不一樣的,金融賦能的市場某種程度上已經被天然劃分好了,只待從業者去挖掘。

PINTEC品鈦魏偉:決定金融技術賦能企業市場行為是什麼?

毋庸置疑,傳統大型信貸業務市場被大金融機構把持,越往下、越底層的金融機構越想進入到消費金融等新興領域,這是它們的機會空間。也由此,它們對技術賦能的需求越為強烈,中小型金融機構必將與Fintech緊密合作。然而,這不代表中大型金融機構就沒有外部賦能的要求,它們同樣有類似的需求只是客群屬性並不一樣。

談到同樣為金融機構服務的技術公司,魏偉則持開放態度。他認為,在金融市場上,Fintech賦能不存在“贏家通吃”。

同為Fintech賦能企業,各參與者理想的“定位”並不相同。比如,對巨頭來說,他們賦能金融機構的同時,必然會有體系內的控制,以達到在賦能的同時,完成自我體系的擴大化。而像PINTEC這樣純技術方案解決方則能夠在更接地氣的領域做一些更靈活的事情。客戶即便有重合,合作方式也可能並不一樣,也不會有非此即彼的市場搶奪戰,畢竟對於金融機構來說,數據、風控、客戶這些都是核心資源,不太可能全權交託給一家企業。

互聯網領域的贏家通吃,在Fintech賦能這個市場裡不會出現。魏偉說,“這市場特別不一樣,這個行業是一個自己跟自己較勁的行業”。市場裡不是誰打倒誰的時候,接招、應招的競爭玩法便不復存在。“別人做的我不一定做,別人不做的我不一定不做。我做的決策都是我們覺得有必要去做的,”

既然沒有贏家通吃,而且各表面競爭對手實際發展市場時不會有太多業務衝突,那麼顯然,決定一個金融技術賦能企業的市場行為的應該主要是其客戶的需求而不是對標企業的動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