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南川區概況

春秋戰國時,區境屬 巴國枳邑,曾一度屬楚國枳邑。

秦滅巴,置郡縣,屬 巴郡枳縣。

漢,區境屬巴郡枳縣。兩晉,分 益州設梁州,市境屬梁州巴郡枳縣, 成漢時屬荊州巴郡枳縣。東晉時,巴郡改屬梁州,區境復屬梁州巴郡枳縣。

劉宋,改巴郡屬益州,區境屬益州巴郡枳縣。南齊,置 巴州,區境改屬巴州巴郡枳縣。南梁,改巴州為 楚州,區境屬楚州巴郡枳縣。西魏,改楚州置巴州,區境復屬巴州巴郡枳縣。北周,復改巴州為楚州,仍置巴郡,區境復屬楚州巴郡枳縣。明帝 武成三年(561年),省枳縣入 巴縣,區境屬楚州巴郡巴縣。

隋,區境屬 渝州巴縣。

唐貞觀十一年(637年),析巴縣置 隆化縣,以城西永隆山得名,治今 隆化鎮,隸山南道涪州,延續至 五代十國時期。先天元年(712年)避 唐玄宗李隆基諱,改名為賓化縣。

北宋仁宗祐皇五年(1053年),改賓化縣為賓化砦,隸夔州涪州。熙寧三年(1070年),複名隆化縣。熙寧八年(1075年),置南平軍,以渝州 南川縣(治今綦江縣 古南鎮北岸)、涪州隆化縣隸 夔州路南平軍。

南宋嘉熙三年(1239年),南平軍治遷隆化縣(廢古南川縣),隸屬未變,直到南宋末。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立四川南道宣慰司,十八年置四川行 中書省,二十二年(1285年)廢南平軍,以 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改隆化縣為南川縣。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 明玉珍稱帝,國號夏,歷時9年,南川縣屬 大夏國。

明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中書省為 承宣布政使司,南川縣隸四川布政使司重慶府。

清順治三年(1646年),改布政使司為省,南川縣隸四川省重慶府。 嘉慶七年(1802年),設道轄府,南川縣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

民國元年(1912年),南川縣隸四川軍政府;二年(1913年),隸四川省川東道重慶府;三年(1914年),隸四川省東川道重慶府;十七年(1928年),廢道,隸四川省重慶府;二十四年(1935年),隸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區(治 酉陽縣)。

1950年,南川縣隸川東行署 涪陵專區,1952年,復行省制,設涪陵專區,隸四川省涪陵專區。

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隸四川省涪陵地區。

1994年4月5日,撤銷南川縣,設立南川市(縣級),以原南川縣的行政區域為南川市的行政區域。

1996年3月,涪陵地區行署建地級市,南川市隸四川省涪陵市。

1997年3月14日,成立重慶直轄市。是年12月,經中共中央、國務院辦公廳批准,南川隸重慶市。

2006年10月22日,撤銷南川市,設立南川區。

南川區位於重慶市南部,介於東經106°54′~107°27′,北緯28°46′~29°30′之間;東南與貴州省遵義市 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縣、 正安縣、 桐梓縣接壤,東北與 武隆區為鄰,北接 涪陵區,西連 巴南區、 綦江區,是渝南黔北的重要交通門戶,南川境內南北長80.25千米,東西寬52.5千米,總面積260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南川區境內多山,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以雷石公路為界,以南屬大婁山脈 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系 川東平行嶺谷區,呈臺地低山地貌;沿線為低山漕壩地帶。南川處於四川盆地東南邊緣與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向西北傾斜,以湘渝公路為界,大體構成中山、低山兩大地貌,湘渝公路以南屬大婁山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呈丘陵低山地貌。區境山脈多為北東——南西走向。境內最高點金佛山風吹嶺海拔2251米,最低點騎龍魚跳巖海拔340米,南川城區海拔550米左右。

氣候特徵

南川區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南北差異大,立體氣候明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既無嚴寒,又無酷暑,四季分明,霜雪稀少,無霜期長。熱量豐富。年均溫16.6℃,極端最高溫度39.8℃,極端最低溫度-5.3℃,年降雨量1185mm,年日照時數1273小時,無霜期308天,相對溼度80%。災害性天氣:春為低溫寒潮,夏天多伏旱,秋季連綿陰雨天氣突出,入冬後氣溫低,但均在零度以上。

水文

南川區有大小河流56條,分屬 烏江及 長江水系,主要河流有 大溪河、柏枝溪、孝子河、黎香溪、 芙蓉江支流等26條,多發源於金佛山,河流成樹枝狀分佈全境,河谷狹窄,沿途多險灘急流。

重慶南川區概況

南川區

礦產資源

南川區礦藏資源較多,主要有 煤、鋁土礦、含鉀岩石、 耐火粘土、 石灰石、硫鐵礦以及 鋰、鎵、 鈾、 鍺、方解石、 大理石、水晶、銅礦、石棉、 石膏、 石英砂等。以煤最多,表內地質總貯量為2億多噸。其次為 鋁土礦,表內貯量為2500多萬噸,表外貯量300多萬噸,貯量大,品質好,屬優質高鋁低硅礦床。硫鐵礦貯量為6500多萬噸,開發價值大。 鋁土礦也是重慶優勢礦產之一,在全國位居第六位。截止到2004年,南川市鋁土礦儲量高達5000多萬噸,品位高,是國內最好的鋁土礦之一。

生物資源

重慶南川區概況

南川區

南川區野生動物有 野豬、 野羊、猴、獐、狐、 獾、 刺蝟、水獺、旱獺、虎、豹、狸等,全市動物資源有523多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4種,瀕危動物69種。

南川境內植物資源5655種,其中全國一級保護植物71種,特有植物200餘種,尤以 銀杉、金山方竹、 金山杜鵑、金佛山大樹茶、珙桐、金山竹米等最為著名。有藥用植物2100多種,其中的 天麻、黃蓮、 杜仲、厚朴等。

水資源

南川區水資源總量21.3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量18.87億立方米,可開發水力資源13.5萬千瓦。

土地資源

重慶南川區概況

南川區(3)

南川區總面積390萬畝,主要分為7個方面:①耕地面積105.4萬畝,佔幅員面積的27%。其中水田面積60.9萬畝,旱地44萬畝,菜地0.4萬畝。②園地面積9.6萬畝,佔幅員面積的2.5%。其中果園地1.8萬畝,桑園地1.1萬畝,茶地5.6萬畝。③林地面積186.6萬畝,佔幅員面積47.9%,其中有林地面積163萬畝,灌木林2萬畝,疏林地0.3萬畝,未成林地3萬畝,採伐跡地、苗圃地0.03萬畝,活立木蓄積477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7.4%。④草地(天然草場草山草坡)面積3.5萬畝,佔幅員面積1%,包括農作物秸杆在內理論載畜量為15.7萬牛單位。⑤居民點及工礦用地面積12萬畝,佔幅員面積3%,其中城鎮建設用地0.7萬畝,農村居民點及村莊用地8萬畝,工礦用地3萬畝,特殊用地0.02萬畝。⑥交通用地7.1萬畝,佔幅員面積1.8%,其中鐵路用地0.08萬畝,公路用地11萬畝,農村道路用地7萬畝。⑦水域面積6.7萬畝,佔幅員面積1.7%,其中河流4萬畝,水庫1.4萬畝,坑塘0.01萬畝,溝渠1.8萬畝,堤壩水工建築0.2萬畝。

人口

2017年,年末全區常住人口58.21萬人,比上年增加0.9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4.37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9.05%,比上年提高1.75個百分點。

2017年,年末全區戶籍人口68.63萬人,比上年減少0.1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05萬人。全年出生人口6913人,出生率為10.07‰,死亡人口6478人,死亡率為9.43‰,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3‰。全區戶籍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3.7,出生嬰兒性別比105.5。

[1]

民族

2012年,南川區以 漢族為主,另有 仡佬族、 苗族、 回族、 藏族、 土家族等少數民族約1600多人,佔0.24%。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