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孟子曾说过:“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这句话大意是:“虽然有智慧,不如借助形势;虽然有锄头,不如等待农时。”“镃基”是当时的农具,一种大锄头,“乘”和“待”都是依靠、凭借的意思。

主要意思是与其凭借自己的智慧,不如借助形势,顺应历史潮流,反而更能取得较大的成绩。在我看来,更是指:不要依靠自己的智慧便逆天而行,把握住历史潮流和机遇,往往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胡雪岩之所以能够成为闻名天下的“红顶商人”,是和他能够把握历史潮流和机遇分不开的。

他在谈到自己的经商计谋时,曾说:“做生意,把握时事大局是头等大事。”

首先,“时势造英雄”。

胡雪岩所处的时代为他的成功提供了一片不可多得的土壤。他一生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这一时期,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还未结束,朝廷昏庸,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层出不穷,是一个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代。

内忧外患使清王朝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素有鱼米之乡之称的中国东南地区战火不断,人民流离失所;旱、涝、蝗、疫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饿浮遍野;再加上支付巨额战争赔款、内战军费以及各地官员贪污成风,使清政府的财政状况极度恶化。国库空虚使清政府事事作难,同时也给富有的商人介入国家大事提供了绝好的机会。

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此外,自晚清以来,由于西方物质文明纷纷以各种方式进入中国,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农为本,商为末”的观念,经商开始成为人们普遍的趋向;同时,伴随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应当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借鉴西方列强以商富国的经验。这些都为新一代商人施展拳脚营造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

因此可以说,正是这种新旧交替的变革时代为胡雪岩的出现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

其次,“识时务者为俊杰”。

真正使胡雪岩获得成功的,则是他对这一时期时势大局的把握。

由于对上述时势大局的认识,他在经商活动中,紧紧依靠官府,同时又给官府大力的支援。

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从资助王有龄开始,他先后运漕粮、办团练、收厘金、购军火,甚至策划中外联合共同镇压太平天国、上海小刀会,后来又力劝左宗棠设立上海转运局,帮助他镇压捻军、陕甘回民起义以及平定新疆叛乱。

由于胡雪岩为官府立下了重大功劳,得到了清政府的嘉许,并为他提供了从事商业活动必须的自由选择权和层层保护,使得他左右逢源,将事业越做越大,从南到北,从国内到国外。如果没有清政府的保护,胡雪岩的事业不可能这样辉煌。

胡雪岩准确驾驭时局的卓越才能,还体现在他与洋人打交道的事情上。

胡雪岩在与洋人的多次生意交往中却逐渐认识到,洋人也不过是利之所趋,因而在商业交往过程中只可使由之,不可放纵之。也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满足洋人做生意、发展自由贸易关系的正当要求,但不允许他们为所欲为。

成功者往往不是绝顶聪明的人,为什么?

胡雪岩与洋人做生意,互惠互利,在洋商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到最后,和洋人做生意的中国人,必须得到胡雪岩的担保,才能为洋人所认可,由此可见,胡雪岩在洋人市场中的极高信用度。

胡雪岩对整个时势的超前认识和把握,使他做任何事情都能先于别人策划出应对措施。有了这一先机,胡雪岩就能开风气之先,占地利,享天时,逐一己之利,获得别人无法企及的利润和成就。

事实上,许多成功的商人,都是非常善于把握时势的。像李嘉诚、刘永行等都是驾驭时局的专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