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利之星”不是痛打落水狗,是對潛規則不滿的集中爆發

文|青的蜂

“女研究生買奔馳坐引擎蓋哭訴維權”事件進一步發酵。今天,西安這家“利之星”4S店肯定特別後悔,因為在連續幾天屢次登上熱搜榜後,又有一則對話錄音廣泛流傳。

在這個有關部門列席的錄音中,我們可以清楚得知三件事情:第一,車子下單後就出問題,4S店只承諾換髮動機,不退車;第二,4S店利用三包條款抗辯,卻無視消費者權益,稱“視情況而定”;第三,奔馳經銷內幕重重,涉嫌欺詐消費者。比一開始展示的“女車主哭訴維權”豐富多了。

正是這些細節,讓我們再次關注到4S店有這麼多的行業潛規則。這些潛規則存在已久,也不只是此次事件中所獨有。對它們的反抗,也不該只有“哭訴”,而要據理力爭。


圍觀“利之星”不是痛打落水狗,是對潛規則不滿的集中爆發


遺憾的是,在網上不少的經驗帖中,許多人都選擇了協商解決,或者出於維權之難,乾脆只能忍氣吞聲,由此可見這些潛規則之頑固。甚至可以說,如果不是這位女士認死理,又有圍觀者拍了視頻發佈於社交媒體引發輿論關注,這件事也可能早就“退款了事”。從發展勢態看,這是遠在4S店預估之外的。

但也正是這種“例外”,給了我們維權的勇氣。此刻,對“利之星”的圍觀,不是痛打落水狗,是對行業潛規則忍耐已久的集中爆發。

今晨7:10,西安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官方微博發佈“奔馳車主哭訴維權”一事的處理結果。“@西安發佈"稱市場監管部門已對涉事車輛封存調查,並對“利之星”立案調查,責成儘快退車退款。對此,這個認死理的消費者暫時拒絕退款。

套用網絡術語,這個消費者太“剛”了,但也“剛”得大快人心。拒絕退款,不代表不接受公正的處理結果,而是說退款只是開始,其他的一概追究到底。特別是那些被奔馳坑騙過的消費者,奔馳應該對他們有一個合理交代。

長期以來,中國的消費者太弱勢了,舉證維權難,法庭訴訟更難,只有把事情搞大,似乎才有一線希望。有鑑於此,一些企業公然歧視,前些年有汽車全球召回,唯獨繞過中國片區,甚至某些品牌在國內專門賣“低配版”,被戲稱為“二等公民待遇”。

中國消費者苦於店大欺客的潛規則久已。抓住這個機會,必須要重申懲罰性賠償的必要性。輕視消費者權益,必然要付出代價,現在已經出現了一些買車“退一賠三”的案例,就是希望通過嚴懲,讓企業有傾家蕩產危險,學會尊重消費者。

希望西安市場監管部門不畏非議,不和稀泥,公正調查,給消費者一個合理交代。

【校對】居偉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