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十八路諸侯”去了哪裡,為何說官渡之戰是“曹袁之戰”?

等是什麼


十八路諸侯的說法,本來就是三國演義小說的虛構,真正討董的並沒有十八路諸侯。到官渡之戰時,許多諸侯已經滅亡,這裡星火辰就與朋友們十八家逐個列出。這十八鎮當然是按小說來的,其真實經歷和結局是史書所記載的。

一、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

袁術這個官職就有問題,他當時趁著南陽太守被孫堅殺掉佔據了南陽,並沒有說他就是南陽太守。袁術雖然參加了同盟,但他其實並沒有和袁紹等人會軍,他依舊駐紮在南陽。他和孫堅結盟,把孫堅當成他的討董前鋒,由此發生了不給孫堅軍糧,反招孫堅質問的事兒。後來,袁術與他哥哥袁紹結仇,被袁紹和曹操聯軍打敗,逃到了淮南,還自稱皇帝,部眾潰散後病死。大概就在官渡之戰前期,袁術病死,那個時候,袁術的部眾已經散了,自保尚且不足。

二、冀州刺史韓馥

此時的韓馥到底是冀州牧還是冀州刺史,三國志的記載都不統一。韓馥參加了討董,但他根本沒到討董前線,他一直在鄴城。後來,韓馥的冀州被袁紹所奪,他逃走投奔張邈後,因為害怕袁紹派人加害而恐懼自殺。官渡之戰前,韓馥已經死了。

三、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的結局不太清楚,他討董的時候駐軍在潁川,是不是被董卓手下負責攻打潁川的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打敗了,殺死了,還是逃走了,都不清楚。反正後來豫州刺史換了許多人,袁術讓孫堅當過,再後來曹操讓劉備當過。

四、兗州刺史劉岱

這個劉岱,可不是後來曹操手下被劉備打敗的劉岱,三國演義好像把兩個人搞混了。關東義軍討董,好多都是兗州的官員,是兗州的刺史或下面各郡的太守,他們都駐紮在酸棗,劉岱、張邈、喬瑁、袁遺、鮑信都是,曹操最初也在那裡。這些人成天高談闊論,最後討董不了了之,大概只有曹操主動出擊了,還被徐榮打得大敗,全軍覆沒。因為劉岱後來被青州黃巾軍所殺,曹操才在袁紹的支持、在兗州諸將的邀請下入主兗州。官渡之戰時,劉岱早已經死了。

五、河內太守王匡

討董時,王匡和聯軍盟主袁紹都在河內,應該是袁家的門生故吏。後來,他死於其妹夫家族對他的復仇,具體什麼時間不太清楚,估計是袁紹、曹操交惡時。

六、陳留太守張邈

張邈和他的弟弟張超,很可能才是關東討董義軍的實際發起者。他本來是曹操的好友,卻和陳宮等人一起招來呂布,導致曹操差點丟了兗州。後來,張邈戰敗,逃亡途中被殺,他死於官渡之戰前。

七、東郡太守喬瑁

實際是橋瑁,大概是死得最早的討董諸侯,他和兗州刺史劉岱交惡,被殺掉。

八、山陽太守袁遺

袁紹堂兄,袁紹、袁術相爭時,他助袁紹而敵袁術,結果被袁術擊敗,逃跑中被殺。官渡之戰時早已經死了。

九、濟北相鮑信

兗州諸將之一,曹操的好友,在曹操剛剛入主兗州時協助其平定青州黃巾,戰死。官渡之前已死。

十、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的北海黃巾猖獗,他根本沒空參加討董,是小說編造的討董諸侯。後來,孔融丟了北海,投奔曹操,因為和曹操不和,被處死。

十一、廣陵太守張超

張邈之弟,大約和其兄死在差不多的時間,是戰敗被殺。

十二、徐州刺史陶謙

又一個編造參加了討董的諸侯,因為和讓徐州給劉備而被小說抬高,陶謙不但沒討董,還向董卓控制的朝廷進貢過。官渡之戰前幾年,陶謙已經病死,徐州被劉備掌握。

十三、西涼太守馬騰

依舊沒有討董,甚至因為同是涼州軍,馬騰可能和董卓還結盟過。後來,馬騰和李傕等人爭長安,被打敗。再後來,馬騰向曹操控制的朝廷投降,被召入朝,因為其子馬超反叛,被曹操所殺。馬騰倒是死得很晚,差不多就是在官渡之戰的時候,馬騰表面上向曹操控制的漢獻帝表示臣服。

十四、北平太守公孫瓚

依舊沒有參加過討董,只是以討董為名去和韓馥爭奪冀州,結果便宜了袁紹黃雀在後。官渡之戰前,袁紹剛剛攻滅公孫瓚,他自焚而死。至於說公孫瓚小弟劉備的討董,三國志中提都沒提。

十五、上黨太守張楊

張楊是呂布同鄉兼好友,上黨太守這個官職是編造的,他只是在上黨一帶活動過。他名義上參加過討董,卻被南匈奴單于於夫羅劫持,後來到了河東,迎接過東歸的漢獻帝。後來,他死在帳下叛將手中。他死亡的時間,應該和呂布的死亡時間很接近,都在官渡之戰前不久死的。

十六、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孫堅是討伐董卓最有成就的人,還斬殺了華雄,小說將這事兒安到了二爺頭上。在官渡之戰爆發前,孫堅早已經死去,死於攻打劉表的戰爭。

十七、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討董十八路諸侯的盟主袁紹,在討董時並沒有和大家在一起,他駐軍河內郡,只是和王匡、張楊有交集,後來,被徐榮打敗的曹操也到河內投奔了他。官渡之戰前,他自己養的老虎曹操已經長大了,官渡之戰,他的角色就不用多說了。

十八、行奮武將軍曹操

可笑的是,號稱討董發起者的曹操,連盟書都沒有上,盟書上最初就沒有他的名字。由此可見,在討董初期,別說劉備這些根本沒參加過討董的人,連曹操也不被各路豪傑認為是一方諸侯。當然,曹操是最後的勝利者,那麼歷史就該由他的史官來記錄了。


星火辰


190年正月,起兵討董卓的十八路諸侯,200年曹袁官渡之戰時,還在世的只有3人:袁紹、曹操、馬騰(歷史上沒參加討董卓)。而有兵馬的只有四家:即袁紹、曹操、馬騰、孫策(代孫堅)。想到此,也震撼地感受到了東漢末年,10年間人間的滄桑鉅變。也自然而然地讚歎,為國家統一和平而奮鬥的英雄。

歷史上,號召諸侯共討董卓,不是曹操,而是橋瑁(喬瑁)。但曹操是189年十二月率先起兵,比其他諸侯早一個多月。

真正算,歷史上是11路諸侯,因為孫堅屬於袁術、曹操屬於張邈,若把二人單獨算是有13路諸侯。另外《三國演義》增加了五家。

官渡之戰前10年,被“浪花淘盡”的十四路諸侯。

十四人中,除陶謙、袁術二人是在憂鬱中病死,另外韓馥、公孫瓚二人是走脫無路被逼自殺,其餘全部是他殺。還有兩人被滅族。

1、後將軍袁術,199年,嘔血而死。

2、冀州牧韓馥,191年,自殺。

3、豫州刺史孔伷,190年被回兵長安的李傕攻殺。

4、兗州刺史劉岱,192年,青州黃巾軍攻打兗州,兵敗被殺。

5、河內太守王匡,遭曹操攻擊時去世。.

6、陳留太守張邈,194年,被部下所殺。

7、廣陵太守張超,195年,被曹操攻陷雍丘陷落,張邈、張超三族被滅。

8、東郡太守橋瑁,193年,被劉岱所殺

9、山陽太守袁遺,192年,被袁術擊敗,死於亂軍之中。

10、濟北相鮑信,在兗州救曹操戰死。

《三國演義》增加的五家,(含馬騰)

11、北海太守(北海相),孔融、被曹操所殺。

12、徐州刺史陶謙,194年,病逝。

13、北平太守(右北平太守)公孫瓚,199年,被袁紹擊敗,引火自焚而亡。

14、上黨太守張楊。198年,在下邳救援呂布,被部下所殺。


碧水青山0


官渡之戰爆發於公元202年,是曹操滅袁紹一戰,也被後世之人稱為“曹袁之戰”,意思就是說曹操與袁紹一對一,沒有其他人插手這場戰役。所以,讓人疑問的是三國那樣一個亂世,都在你爭我奪,明槍暗鬥,現如今曹操和袁紹大戰,竟然沒有一方去沾點便宜,撈點油水?

首先,曹操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發動官渡之戰前肯定是做好了充分準備的,並且也已經謀劃得相當完善。誰會來偷襲他,像這樣的事,曹操作為一個著名的軍事家,他如何會不知道呢?因為根本沒有人會偷襲他,他可以光明正大地挑戰袁紹。

其次,曹操為何有這種自信,知道沒有人會偷襲他?這就得從當下三國的格局來分析了。我們先看那個響噹噹的“十八路諸侯”,他們為何沒有對曹操下手。

第一路南陽太守袁術。公元197年,袁術稱帝后荒淫無道,離心離德,使得他曾經的輝煌立馬煙消雲散,後被呂布與曹操所滅,吐血而死。

第二路冀州刺史韓馥。公元191年,冀州被袁紹奪取,韓馥在廁所中自殺。

第三路豫州刺史孔伷。起兵討伐董卓後,被董卓部將李傕斬殺。

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公元192年,在黃巾戰役中被黃巾軍殺死。

第五路河內太守王匡。公元192年,被曹操殺死。

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董卓被殺後,張邈歸順曹操,但後反叛曹操,在逃跑的路上被部下所殺。

第七路東郡太守喬瑁。董卓被殺後,被第四路兗州刺史劉岱所殺,死了他前面。

第八路山陽太守袁遺。他是袁紹和袁術的堂兄,公元192年,被袁術所殺。

第九路北海太守孔融。孔融歸順了漢獻帝,也就等同歸順了曹操。

第十路廣陵太守張超。他是第六路陳留太守張邈的弟弟,跟張邈一同反叛曹操,後被殺。

第十一路濟北相鮑信。公元192年,被黃巾軍所殺。

第十二路徐州刺史陶謙。公元194年,被曹操攻打殘,還將徐州城託付給劉備,同年病死。

第十三路西涼太守馬騰。董卓死後,馬騰與韓遂陷入內亂,雙方變成死敵,長年都在內戰,這也是袁紹沒有後顧之憂的原因。

第十四路上黨太守張楊。公元196年,被部將所殺,後部將又被曹操所殺,軍隊被曹操收編。

第十五路長沙太守孫堅。孫堅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

第十六路北平太守公孫瓚。與袁紹爭奪北方霸主地位時,被袁紹擊敗,而後羞愧自殺。

第十七路和十八路就是曹操和袁紹了。

這十八路諸侯不是死了就是軍隊被曹操和袁紹收編了。而我們熟悉的呂布也在官渡之戰前被曹操殺死了。剩下的就只有劉備,孫權以及劉氏宗親劉表劉璋等人了。

劉表和劉璋都是膽小之人,守著幾座城然而做著我不打你你也別來打我的美夢。他們都是不會變通,拿不出決定還疑心重重的人,沒有能力的。

孫權在官渡之戰前已經是江東之主了。但是孫策就是在官渡之戰爆發前一年被殺的,單看孫策被殺,就知道此時的東吳有多麼不穩定,因此孫權沒心思管曹操,他自己都說熱鍋上的螞蟻。

最後說劉備,劉備在當時是沒有實力的。公元200年,曹操打劉備,連關羽都被活捉了。後劉備投靠袁紹,而後又投靠劉表。公元202年,官渡之戰爆發時,劉備在劉表那寄人籬下,並且還被劉表提防,他此刻都在想到底該怎麼讓劉表相信自己呢!

所以啊,曾經的“十八路諸侯”在官渡之戰爆發時早就煙消雲散了,而現存的勢力,不是以保命為上策就是沒有實力,根本無暇去對抗曹操和袁紹,因此就剩下曹袁大戰了。所以,官渡之戰也就能叫曹袁之戰了。


讀文學史詩


從天下“十八路諸侯”反董卓,到袁紹、曹操對決的“官渡之戰”,大約只有十多年時間。然而就在這十多年裡,不少“諸侯”已不復存在了,他們或相互吞併,或被敵方所殺,或已不在人世。剩下的或偏居一隅,或自顧不暇。比如,孫策據江東,劉表(孫堅已死)據荊州,馬騰據西涼等。所以,小編說官渡之戰基本上是袁、曹之戰,沒有錯。

官渡之戰是我國曆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東漢末年,袁紹據冀州、青州、幽州、幷州四個州,自恃兵精糧足,武力資源雄厚,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秋冬,袁紹親自率兵十萬南下。曹操當時兵力較少,糧草缺乏,後勤保障嚴重不足,以劣勢在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相持。建安五年(200)春,曹操趁袁軍驕傲輕敵,內部不和,兩次偷襲袁紹後方,焚燒其糧草車和儲備糧囤。

由於袁紹優柔寡斷(不能及時出兵,錯過多次有利機會),內部不和(各將領自行其是,相互攻訐)。如今沒了糧草供給,更是將心浮動,兵心渙散,軍心動搖。袁軍相當一部分迫於飢餓、寒冷投降曹操。曹操一鼓作氣,乘機全線出擊。袁軍戰敗,袁紹不久後病死。曹操大獲全勝,為統一北方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軍事實力基礎。


聊以自娛2


因為諸候許多都死了,袁術戰敗吐血而亡,韓馥投張邈自殺,呂布戰敗被殺,張超被曹操所殺,喬瑁被袁術所殺,公孫瓚死了剩下的都死了,只有曹操有實力與袁紹決戰。曹操打著匡復漢室,師出有名的旗號,有較多的謀士為他策化,所以屢戰屢勝,與曹帶兵指輝得當有關,之所以以弱勝強打敗袁紹,蠃得了官渡之戰勝利。


14885143955


作鳥獸散。曹操異軍穾起,與袁紹決戰官渡。奠基割據北方的基礎。


田長旺


十八路諸侯起初都是割據一方,其後紛紛被曹操,袁紹等幾路強大的諸侯消滅。


熊魚自笑z


解散了,相互之間不信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