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棠陰差陽錯送慈禧三百兩銀子,從此平步青雲嗎?

yybukn


我們先來說說這個故事。

先傳,葉赫那拉·惠徵在江蘇鎮江府病故以後,兩個女兒坐船送他的靈柩北上回北京安葬。同時,兩位女兒這次回北京,也是為了應選秀女。當她們一行人來到清河縣時,素不相識的清河縣令吳棠親自送來300兩銀子奠儀。兩姐妹很是吃驚,沒想到素不相識,吳縣令這麼慷慨。於是,兩姐妹對吳縣令百般感謝。

而吳縣令其實也很委屈,因為他上錯船了。這筆奠儀其實是要準備送給一位老友的。但是,他見兩位小姑娘剛死了父親,也很可憐。於是,就將錯就錯了。

這惠徵的這兩個女兒就是:葉赫那拉·杏貞(未來的慈禧太后)和葉赫那拉·婉貞(醇親王奕譞嫡福晉,光緒帝生母)。

後來,大女兒入宮成了慈禧太后以後,對吳棠厚愛有加。吳縣令後來歷任兩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要職,成了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其實,這個故事漏洞很明顯!

因為,慈禧選秀入宮是在1852年(咸豐二年),當時慈禧才17歲,被進封為蘭貴人。其父親惠徵這個時候還活著,甚至,還仗著是皇帝老丈人的身份,在安徽搜刮錢財。咸豐3年(1853年),惠徵還在江蘇巡撫楊文定手下操辦糧臺!等惠徵在鎮江去世的時候,慈禧正在皇宮伺候咸豐皇帝呢。所以,這個時間邏輯就是錯的。

而且,按照清廷祖制,慈禧此時是“蘭貴人”,皇帝的女人!就算是惠徵活著,見了慈禧也要下跪磕頭,這就是規矩!“蘭貴人”是不可能出宮給父親惠徵護送靈柩的,這不符合禮制。

吳縣令的升遷,都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跟這個故事無關。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吳棠錯送銀子給慈禧姐妹,是個非常著名的清史段子,出自惲毓鼎《崇陵傳信錄》。

吳棠,1813年出生於安徽盱眙三界村(今屬安徽明光市),道光十一年(1830年)舉人。關於吳棠送銀子給慈禧的段子是個典型的雪中送炭故事。

話說吳棠在任江蘇清河縣令時,一天聽說某故友的靈柩從縣境的運河經過,就派遣僕人前往致送300兩銀子的奠儀,沒料想這個僕人是個糊塗蟲,稀裡糊塗把奠儀送上了另外一條船。而這艘船上正是那拉氏姐妹,當時她們的父親寧池太道惠徵亡故,姊妹兩無依無靠,正乘船送父親靈柩北還,可謂是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沒有料到在經過清河時,地方官居然盛情地送來了這麼大一筆錢,於是心中默默感恩戴德。

而吳棠後來發現銀子被送錯,但聽僕人回報,說是送給了兩名旗裝女子,知道是旗人後,心理也很是犯嘀咕,因為拿不準對方的具體身份,於是也就沒有再去追索。而後來,那拉氏認吳棠為義父,那拉氏成了蘭貴人乃至慈禧太后之後,不忘舊恩,吳棠從此平步青雲等等。

這個段子極具戲劇性,可以說是改變成小說、演義的好材料。不過卻經不起推敲,只要稍稍辨析,就能發現這個段子不靠譜。

那拉氏的父親惠徵,曾任安徽寧池太道,駐節蕪湖。太平軍攻打安徽時,惠徵逃往江蘇鎮江,於1853年4月被革職,此後不久在鎮江去世。

而惠徵的女兒那拉氏實際上在前一年(1852年)的3月末就已經被挑選入宮,封為蘭貴人,惠徵去世的時候,那拉氏正在陪王伴駕,沒有離開皇城的記錄,根本不可能突然出現在江蘇運河上。

所以,吳棠錯送銀子給慈禧的段子,應該是徹頭徹尾的錯說。但吳棠後來確實在官場上平步青雲,從其多次遷升的具體情況看,實際上原因非常明顯,即吳棠在當時官場上有個非常特別的風格,即整肅吏治非常嚴苛。

每當吳棠到任,必定會燒起三把火,而且三把火必定是燒向下屬官員,糾察不法,參劾批評,常使得下屬戰戰兢兢,而清廷也恰好運用這把利劍,調到一些需要整治的地區和省份去任職,整肅當地的官場。


海研會


吳棠的發跡是與慈禧太后的提攜分不開的。據野史記載,慈禧入宮前,曾受到吳棠的意外資助,所以在日後顯赫之後對其進行了報答。吳棠也從一個小小的清河縣令做到了封疆大吏,但這一說法沒有得到清朝官方的認可。有研究認為,慈禧報答吳棠是惲毓鼎編造的民間故事


晨光百科


沒有的事,吳棠升官是靠自己的本事


範帥888


別把小道消息當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