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位學者齊聚孔子研究院 探討新見材料與傳統文化關係

70多位学者齐聚孔子研究院 探讨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关系

會議現場

70多位学者齐聚孔子研究院 探讨新见材料与传统文化关系

“孔子研究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儒學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濟寧4月13日訊(記者 郝亞松) 4月13日,“新見材料與傳統文化研究展望”學術研討會暨泰山學者論壇在孔子研究院舉行。本次會議匯聚了孔子儒學、歷史文獻學和簡帛學等領域的近30個高校和科研機構的70多位學者,圍繞新見材料的發現、使用方法,共同探討新見材料與傳統文化關係,重估中國古代文明的發展程度,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所謂新見材料,在史學研究中泛指以往學術界未見到過的材料,另外一個含義主要是指出土材料,也就是說從地下發現的材料。”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闡述了“新見材料”的概念。他說,“新見材料可以重新估價中華上古文明的高度、廣度與深度,闡釋新出文獻資料與中國儒學的內在關係,可以更好地理解孔子學說與儒家思想體系的博大精深,更好地樹立文化自信。”

王國維先生說:“古來新學問起,大都由於新發現。”近年來,地不愛寶,以“馬王堆帛書”“郭店簡”“上博簡”“清華簡”等為代表的一批批新的簡帛文獻先後面世,推動著“簡帛文獻學”成為一門國際新顯學。到目前為止,全國各地發現的簡牘總量約三十萬枚,其內容遠遠超出《漢書•藝文志》的輯錄範圍。甲骨卜辭、金文、簡帛、碑刻等,由於它們沒有經過後人的輾轉傳抄而保留了古代典籍及文書的原貌,使塵封多年的古代文明得以重新再現。在當今的學術研究中,新見材料的研究價值不斷得到凸顯,已經成為通往古代歷史世界不可或缺的時空紐帶。

孔子研究院院長楊朝明在致辭中表示,新出文獻的整理與出版,促使人們對文獻的真偽、成書、傳承和版本等諸多問題的思考不斷深入,並由此不斷改變著我們對中華早期文明、孔子儒家思想的固有看法。此次會議的舉辦,將有助於正確認識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真正內涵,對孔子儒家文化乃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開幕式上,“孔子研究院出土文獻與中國儒學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聘任山東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孔子研究院劉光勝教授擔任研究中心主任。隨後,多名專家學者先後進行了主題演講,參會學者們圍繞新見材料與學術熱點進行了深入研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