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4-6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每到这时,如果家长老师发现孩子手上、脚上还有嘴巴里长水疱,这就是常见的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是种常见的传染病,常“攻击”5岁以下的宝宝,会引起发热、皮疹等,严重可致死亡!如果说,宝爸宝妈没能及早给宝宝接种疫苗的话,那么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手足口病是什么?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肺水肿、肺出血、心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我国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部分地区(尤其是南方)10-11月还会出现秋季小高峰。

这些症状要注意

1、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部分病例无发热。

2、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

3、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

4、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

5、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炎症、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其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患者发病后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远离手足口,这些遛娃神器不要玩

1. 海洋球池

节假日人多,基本上球池就是「下饺子」,宝宝们「白袜子进、黑袜子出」,别说还有孩子们在里面流下的汗液与口水了。

央视曾曝光了海洋球卫生情况:部分海洋球池几天才清洁一次,清洁的方法也只是用消毒水喷洒一下。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2. 摇摇车

摇摇车这样的公用儿童游乐设施,几乎没有什么人去维护,更做不到及时消毒。

如果有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乘坐过,其他宝宝再次使用时可能会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哪些人群易感染?

1、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

2、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

3、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有没有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

1、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当地有资质的预防接种单位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建议具体咨询当地的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肠道病毒是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至少10多种A组肠道病毒血清型可引起手足口病,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16型(CV-A16)、柯萨奇病毒A6型(CV-A6)、柯萨奇病毒A10型(CV-A10)最为常见,其中重症和死亡多数由EV-A71感染所致。

2、已知对EV71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者,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不得接种。具体可咨询预防接种门诊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良好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很重要,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 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绢或纸巾遮住口鼻,随后将纸巾包裹好丢入有盖的垃圾桶。

  • 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

  •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如接吻、拥抱等。

  • 经常清洁和消毒(含氯消毒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 用一次性毛巾或纸巾清理患者的鼻咽分泌物、呕吐物、粪便等,并及时消毒被上述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物体表面或环境。

  •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

1、健康监护

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应密切观察病情,如出现持续高烧、精神萎靡不振、昏睡或肢体颤抖抽搐等,有可能短期内进展为重症,应立即送孩子到医院就诊。

2、居家消毒

每天清洁常接触的家具、玩具、地面等,每周用含氯消毒剂消毒1-2次。

患者的分泌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或环境,清洁后要及时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3、做好隔离

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轻爸妈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