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2014年,笔者开始了货比货系列的第一季,将中美同款车型在价格和配置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转眼间已经到了2019年,在这5年里,中国自主品牌发展壮大,新能源车型和新的传统动力车型大量上市。与此同时,大部分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认识,却仍然停留在“外观、品牌和口碑”上,对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和家人的“安全配置”仍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不会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车型。

为了让广大消费者能够从自己的需求出发,购买到安全合格、配置便利、适合自己的车型,笔者准备开始“中美对比系列”的第二季,将新上市的主要车型进行综合对比,用具体的数据向国内消费者展示,自己目标车型是否能够满足自己的需要,以及自己中意的品牌是否真的像口碑传颂的那样好。

同为大五座SUV车型,美版Passport和国内URV到底谁会更胜一筹,让我们继续用数据来揭晓答案。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美版Passport主要车型及在美国售价如下: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本田在美国的一贯做法就是各车型增加1900美元即可获得4驱版本车型(Elite仅有四驱车型),所以说美版Passport实际上有7个车型。

美版Passport售价与国内URV售价对比如下: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了Passport、URV在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配置差异,我们选取5个配置(上表灰色部分)作为本期详细对比的车型。

美版Sport与240TURBO两驱经典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美版EX-L与240TURBO两驱豪华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美版Touring与370TURBO两驱尊贵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美版Touring(AWD)与370TURBO四驱尊享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美版Elite(AWD)与370TURBO四驱尊耀版参数对比见下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参数差异汇总表: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差异简评:

1. 从车型看,美版车型比国内版多两个四驱版中低配车型。其实中美用车环境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北方地区冬季的雨雪天气里,四驱车型可以显著提高操控性。笔者呼吁本田在国内增加四驱版车型,在车型上对中美消费者一视同仁。

2. 从价格看,国内版略低于美版(低-2%~-12%),单从定价而言,笔者认为这个定价还是比较厚道的。

3. 国内版质保里程优于美版,值得肯定。

4. 动力系统方面,美版均为3.5L6缸发动机匹配9AT变速箱,国内为1.5T和2.0T涡轮增压发动机。其中1.5T发动机匹配CVT变速箱,2.0T发动机匹配9AT变速箱。美国用户一贯喜欢“大排量自吸”发动机,而国内由于税费、环保等多重因素,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已成为主流,这是本田在两个国家采用不同发动机的根本原因。单从数据上看,国内版2.0T发动机功率和扭矩和美版3.5L发动机基本相同,属于针对中国市场进行的优化措施。1.5T发动机配CVT变速箱就是明显简配,毕竟对于一辆1.7吨重的中型SUV,1.5T发动机142kW的功率输出,只能说刚刚够用而已。笔者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尽量选择2.0T+9AT的车型。

5. 在安全性配置方面,国内除了顶配与美国的顶配相同,其他配置车型均有缩水,主要简配项在于“主动刹车”和“车道偏移报警”。希望今后新款URV在安全配置方面至少要做到中美一致。

6. 舒适性配置方面,国内标配全景天窗、电动真皮座椅值得肯定,但是LED大灯不是全系标配,扬声器数量普遍缩水,自适应巡航和全景影像的大范围简配,使得中低配车型稍显寒酸。

购车建议:

在笔者看来,URV安全及格配置应为:6气囊、车身稳定、胎压监测,所以除国内入门版无法达到及格线外,其余车型满足基本安全配置要求,具体推荐如下:

购车建议分为:不推荐——可以购买——推荐购买——强烈推荐四个级别。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附录一:本系列文章的意义

中美对比系列文章,对比的不是中国政府比美国政府的税率高多少,比的不是中国老百姓比美国老百姓收入少多少,比的是厂家在中国卖一辆车比在美国卖一辆车多挣了多少钱。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略低于美国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在同样的税率下,为什么国内的汽车指导价竟然高于美版?答案就是部分外国厂商通过“品牌影响力”、通过“国内消费者的盲目信任”、通过“简配加价”的办法,在中国这个汽车消费观尚不成熟的市场获取了额外的利润。本系列文章意义就是要把企业的这种行为揭露出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看到国内车价高企的表面之下,部分外国车企的对中国消费者的态度到底是什么。

附录二:关于优惠和厂家指导价

实际上,所有品牌的车辆上市以后在美国市场都有优惠,但是各地的优惠不同。国内车型也有优惠,并且各地也不相同。读者在买车的时候如果参考本文的价格,可以把所在地4S店的实际价格和本文美版折算后价格进行对比,如果发现实际成交价的折扣率低于美版折算后价格乘以相同的折扣率,那么就说明自己选择的车型不存在“歧视性高定价”。

附录三:关于税的说明

本文中,美版车型“税后价格”,指的是“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国内关税+国内汽车消费税+国内增值税”(不包括购置税)。如此计算的原因在于:美版车型厂家指导价,已经包括“生产生利润”、“经销商利润”这两块。国内厂家指导价,则包括“生产生利润”、“经销商利润”、“国内税费”这三块。两者相比,国内多了“国内税费”这一块。考虑到“国内税费”是硬成本,不会成为经销商的利润,因此,本系列文章中,所有的美版车型价格,都增加了国内的税费。

美版车型“税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高,那么说明经销商获得了超额的利润;反之,如果美版车型“折算后价格”如果比国内指导价差距不大,则说明经销商比较厚道。

至于购置税,由于美国买车以后,也要支付车款10%左右的增值税,与国内10%的车辆购置税基本相同,因此两者相抵,就不再计算了。

国内进口车型关税、消费税、增值税计算办法:

对比揭示真相,本田UR-V中美综合对比

笔者已经开通微信公众号“云生说车”,请有兴趣交流的读者继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