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一部傑出的文藝作品,大抵很難用一個簡單的主題來概括其豐富的思想內涵。但在中國古典戲劇作品中,像《琵琶記》這樣在主題方面引起廣泛爭議的,卻很少見。20世紀50年代中期,中國戲劇家協會曾發起展開關於《琵琶記》的討論,參與者甚多,分歧很大,有“肯定派”與“否定派”之別。直至80年代仍有人對該劇的主題思想發表不同見解。綜合各家意見,關於《琵琶記》的主題大致有以下四種主要觀點。

一、封建說

《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周貽白在《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一文中持此種觀點,他認為《琵琶記》的主要傾向是宣揚封建道德,維護封建秩序,是有利於封建統治的說教戲。徐朔方說:“《琵琶記》所描寫的人物和生活是被歪曲的,它們使得整個作品的主要傾向,無論在主觀或客觀上都是宣揚封建道德或維護封建秩序,而這一切又正表明了作家的創作實踐主要是他創作意圖的忠實體現。” 周貽白也明確認為:“《琵琶記》以教忠教孝為主旨。”持這種觀點的學者在立論上主要有兩個依據:一是這部作品的“開場”說忠說孝體現了作者“不關風化體,縱好也枉然”的本意;二是這部作品符合最高統治者的利益,特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對它的高度評價—“五經四書如五穀,家家不可缺。高明《琵琶記》如珍饈百味,富貴家豈可缺耶”。

二、反封建說

《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李長之在《從“琵琶記”的結構上看“琵琶記”的主題思想》中,認為《琵琶記》有不同程度上的反封建的意義。李長之指出,《琵琶記》劇的結構很有特色,例如蔡家和牛府兩個劇中人物活動的中心在劇情的發展中是交錯進行的,因而構成兩個階級的生活的鮮明對比。通過全劇的結構,古典偉大悲劇《琵琶記》的主題思想是十分明顯的:封建統治階級對人民安樂生活的破壞,人民不可遏止的願望終於戰勝了這種暴力。這裡有揭露,有批判,有人民的眼淚,有人民堅強毅力的歌頌,同時也有人民力量終於獲得勝利的凱歌。戴不凡、王季思等人更直接地認為,《琵琶記》的主題思想是“抨擊或反對科舉制度”。

三、兩面性說

《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持這種觀點的學者認為,《琵琶記》的思想內容既有封建性又有反封建性。何其芳認為,《琵琶記》既有宣揚封建道德的一面,又在某些方面暴露了封建社會的封建道德。從《琵琶記》的一些重要人物以及重要情節看來,我們不能不承認“不關風化體,縱好也枉然”的確是作者有意識地提出的創作主張,而且他在作品中也確實在努力實踐這種主張。但作者在這部作品中,也並不是歌頌了全部封建道德。作者的思想體系是封建的,但由於現實生活的教訓,他仍然可以對封建社會的某些事物懷抱不滿。作者頭腦裡的全部封建思想並沒有在《琵琶記》裡充分地表現出來,他的生活經驗和他對於現實生活的某些忠實的描寫又使作品的內容突破了他的封建思想的限制。

四、倫理悲劇說

《琵琶記》到底表達了怎樣的思想主題?

趙越在第七次《琵琶記》討論會上的發言,從家庭倫理悲劇的角度來闡述《琵琶記》的主題思想,認為《琵琶記》通過蔡家的悲慘遭遇,通過蔡家和牛府貧富不均的強烈對比,真實地描寫了元代人民的悲慘生活狀況,具有歷史的真實性。謝宇衡在《試論“琵琶記”的悲劇衝突》一文中也認為:“‘琵琶記故事’所接觸到的是一個具有一定普遍意義的重要社會生活問題。而高明的這部《琵琶記》就是不斷髮展變化的“琵琶記故事’的一個最重要、最優秀的成果,它以當時南戲發展中前所未有的藝術質量,主要通過趙五娘和蔡伯喈兩個典型形象的創造,賦予這個故事以較為深刻的、可以發人深省的悲劇性質,為我國戲劇史增添了一部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重要的古典倫理悲劇。”

總之,無論《琵琶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主題思想,都絲毫不影響我們對於這部偉大的戲曲名著的欣賞。至於如何看待其主題,只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