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拾遗】专栏:花溪随笔

【溪山拾遗】专栏:花溪随笔

丁酉年夏,余再返花溪,于孔学堂驻园研修。十里河滩,处处山岚静秀,溪河碧清,日日宛如画中游矣。稼轩语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如何不负青山,亦不负我心,研读典籍之暇,游心岚翠之馀,唯以随笔文字,聊记种种如次。

【溪山拾遗】专栏:花溪随笔
【溪山拾遗】专栏:花溪随笔

余晨起练太极,静思默想之间,于草叶树叶,偶有会心。细看周遭种种未名草木,其叶形,或圆或长,或纤或扁,有妍有丑,形状万千,然皆向上、向外,向阳、向天,无一或异。可悟大千世界,种种存在,各美其美,尽态极妍,然皆向外求发展、求资源、求阳光与空气,更求表达、显能、扬己,故争取资源,表现自我,无疑为生命之第一本能。然大自然之中,亦似有一无形之手,将万千形态之草木,各各安排,或低或高,或单或蔟,旁见斜曳,妥贴停当,无乱象、败象、争斗相,或圆或纤,或妍或丑,皆能从容而自得,以遂其生机,古人所云“万象森然,冲漠无朕”,朱子所谓“物物各具此理,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细思此事,终不可解也。

孔学堂位于十里河滩之中部,南北两翼,青山如螺、绿树如鬓、溪河如带,无数漫滩、沼泽、水田、花圃与湿地,如美人春衫舒展之长袖。余不可一日不见青山、亦不可一日不见此滩。常于昏旦之间,流连盘桓,于河滩看清波回旋,白鸟翩飞;听深柳莺啼,荷塘蛙语;河中沙洲、小岛、跌水、浮桥、不系之舟、亲水之亭,亦一一如数家珍矣。然此一大湿地,并非如是如是、自然原生之景观,而乃人力返自然之杰作也。由此乃悟:老子之道法自然,非原始之自然,而实为以人类之自我忏悔、自我反省、自我醒觉,重经人类之力,而归返之“自然”耳。已与原生、野蛮之自然,非同一自然矣。人类由傲慢而谦卑、罪过而自新,即所谓“道法”,即现代性返本更化之路也。

上午与诸生讲“沦肌浃髓”。现代人之语文教育,与现代人之阅读,零碎而浅表,如写字于磁砖,画符于沙滩,雨过如洗,潮去无痕,全无受用。古典中国之阅读传统,讲求内在化,体用而引归身受,如朱子所谓“且将此一段反覆思量、涣然氷释、怡然理顺、使自会沦肌浃髓。”因而今日欲求读书生活之真谛,“沦肌浃髓”似不可不讲。要义有三。一曰超感官。二曰超逻辑。三曰尚气。直凑单微,打开活路,文学之人物、情思、意象,矫健、俊逸、清新,以生命之风姿,人格之光彩,觌体相见,莫逆于心。如古人所云“沦肌浃髓,而能养民于和,固亦有不春而温,不寒而栗者。”

然而,过于主观,则不免走火入魔,故有“偶开天眼”的阅读法以救之。

馆舍窗前,有巨幅青山,浓翠如染,日日相对,令人百看不厌。滔滔孟夏,草木蒙笼其上,随风摇漾如醉;白云蹀躞山头,尽日苍狗幻化。时有白鹭翩飞,蜻蜓戏叶,鸟跃林间,蝉唱幽处。宋人罗大经氏所谓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余亦不知斯世何世也。

半山有草轩,一翼如画。南北接一山间小径,以竹为栏,忽隐忽显。当其显时,轻柔为体,蜿蜒如带;当其没时,绿荫丛簇,神秘存焉。小径似有无穷意思、无端召唤,引余常临窗坐对,寂然无思,而身心两忘,神气独行矣。

径与山,岂非亦隐喻天与人乎?余亦因此而悟:当其显也,轻着人力,顺承自然,当其隐也,混同物我,归于寂漠。老子所谓虚静柔弱者,神明之府也。现代人之不见天地之美与神明之容,唯甚与泰尔。

胡晓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终身教授、江南文化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图书馆馆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

热文推荐

国宝“马踏飞燕”为何从不拍正面照?这个答案让人笑疯了!

古人留下的6副后悔药

15种开在春天的花,15种春天里的诗意

原来你是这样的白居易!唐朝诗人怪癖大揭秘

有一种诗词,读一遍,就泪流满面

撒娇嘟嘴卖萌喝酒 你们都玩不过李清照

60句激发孩子上进心的古诗文:孩子,古人劝你好好读书!

“道可道,非常道”——此文告诉你什么是“道”!

王阳明:别想太多,很多事情,做了才能有结果12个月12首诗词,12首歌12种极致之美!

老祖宗留下的10句话,说尽人生百态

古人的客套话这么诗意,现代人都丢了《清明上河图》里竟然有这么多“植入广告”

姓、名、氏,这里头的说法你明白吗?

有意思!50个成语,50个历史名人。“溪山拾遗”征稿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