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子如上學,比的是附加值

賣不出去的東西,就要降價賣,供不應求的東西,就會漲價。這是客觀規律。比如全國限購最嚴的北三縣,並不是賣不出去,而是政府限制了消費者的購買權,從而侵害了賣方的收入權,因為不讓買,如果降價,但是降價到一定程度,這個需求就出來了,比如本地無房戶買得起了,比如本地一套房的可以買二套了,再一離婚,一人可以買一套,因為便宜到一定程度,需求增加了,還有違規銷售購買的,因為覺得足夠便宜了,願意鋌而走險的違規買房,你說這樣的地方到底價值多少?

但是開發商不會無休止的降價銷售,因為你在降價銷售的同時,已經說明供大於求的客觀事實,所以開發商會降低供應的,後續的開發就一定會暫緩。這也是客觀規律。

買房子如上學,比的是附加值

對於開發商是關門打G,但是開發商就在這樣的政策中獲得了巨大的收益,這個收益就是開發商要始終保持土地儲備的量不減,雖然他一時難受,但是隻要熬的過地方,等待春暖花開,手裡的土地就會大幅升值,實際上和不調控沒有太大區別,只是操作的方法有些差異。

如果你在北京海淀區上班,即使你在山海關擁有1000平方米的住宅也不能替代你住在北京市近郊區以內的願望。而無論你是租房,分房還是買房,只要你還在海淀區上班,你就必須住在北京市近郊區以內。

買房子如上學,比的是附加值

假設你掙得錢不足夠多,你需要租一套房子解決你的上班問題,上班距離的遠近及居住的質量,取決於你願意支付的租金。

假設你的錢夠買房子,我相信你更願意買房,因為你可以擁有房屋的產權和房產增值的收益。而買房子的大小,品質,離你上班的遠近,取決於你手中的資金和你對未來收入的預期。

買房問題很象是中國的上學問題,而且簡直是異曲同工。

買房子如上學,比的是附加值

假設你家附近有個重點中學,教學質量很好,考大學幾率很高,而其他的學校你覺得不理想,你肯定希望無論如何自家小孩也要上這個重點中學。上重點中學憑什麼?我們簡單的剝離掉其他社會因素的影響,可以認為想上重點中學就要憑好成績,小孩努力考到前多少名,就可以上重點中學。這與努力賺錢買房是一個道理,有錢的出高價就能買到好位置好環境的房子。

我們再加入社會因素的影響,比如某大人物看到這個中學很搶手,很可以賺一筆,於是就設計了加分項,誰給自己送的錢多,就給誰加分,於是小孩要上重點中學不但要考高分,還要送錢加分。

買房子如上學,比的是附加值

同理,當好位置的商品房成為稀缺資源,各類炒房客的出現是必然的。如果說炒房客加高價給最終住戶的行為會產生泡沫,那麼重點小學和公立幼兒園高昂的擇校費應不應該也叫做泡沫?儘管炒房和公立幼兒園加價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是令人痛心的,但它們不以剛需人群的意志為轉移的存在著,且與泡沫無關。

這個問題不用過多解釋,使租售比更合理的方法不是隻有降低房價一種,還有一種更靠譜的:房租大幅度上漲。而且已經在行動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