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四大名著”可以說是中國普及度最高的古典文學著作,後來作品再無出其右者,劉關張、武松、李逵、孫悟空、賈寶玉、林黛玉均為中國民間婦孺皆知的人物,而一直以來能夠熟讀“三國”“水滸”,便是村中有見識的秀才級別了。

但是大家知道嗎?“四大名著”其實只是解放後才有的說法,“四大名著”前身在明末清初叫“四大奇書”,在解放前叫“六大名著”,那為啥“四大奇書”後來變成“六大名著”了?而“六大名著”為啥又淘汰了兩本,變成“四大名著”了呢?

一、“四大名著”的前身“四大奇書”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明末清初有位在通俗文學方面造詣頗深的人物,名為李漁,“四大奇書”的最早提法,就是在李漁批點刊刻的醉田堂刊本《三國演義》序言中。

該書序言寫道:“馮夢龍亦有四大奇書之目,曰三國也,水滸也,西遊與金瓶梅也。”於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這四本明代所著小說,便被成為“四大奇書”。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雖然醉田堂刊本《三國演義》是否真為李漁批點刊刻,已不可考,因為明朝尤其是明朝中葉以後,書商們蹭名人熱度,偽託某書為某名人所做,以獲得銷量的做法十分常見。

而且序言裡這句話是否真為馮夢龍所說,也不可考,我們翻遍馮夢龍現存的著作,並無此話,但是能夠肯定的是,“四大奇書”這一提法,就在該版本的《三國演義》發行後,受到了文化界的普遍認可

二、尷尬的《金瓶梅》與“六大名著”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明代“四大奇書”中,“三國”“水滸”“西遊”三本,是雅俗共賞、老少皆宜的作品沒有疑問,但是《金瓶梅》卻因為風月筆墨露骨,同時針砭時事,屢屢遭禁。

清太宗皇太極就曾下令禁止,康熙二十六年,列出禁燬小說書目一百五十餘種,作為“淫書之首”的《金瓶梅》也赫然在列,乾隆、嘉慶年間,對於它的禁令,更是格外森嚴

於是本來是“四大奇書”的《金瓶梅》從此入了“四大禁書”之列,後來《紅樓夢》橫空出世,自然就取代了《金瓶梅》的位置。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紅樓夢》加上清朝另外兩本文學價值極高,且影響極大的小說出世——蒲松齡在康熙年間成書的《聊齋志異》,吳敬梓在乾隆年間成書的《儒林外史》,這三本清代小說,跟《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三部明代小說一起,被並稱為“六大名著”

三、那麼“六大名著”為啥又變成“四大名著”了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提出要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人民出版社響應號召,迅速出版了“六大名著”中的《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四本古典小說,四本小說一經發行,便受到市場的廣泛接受和好評,其他出版社見狀,風行效仿,也只出版這四本,於是“四大名著”這一說就此形成。

至於為啥人民出版社只出《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官方一直也沒給出一個準確說法。但在小編看來,人民社的這一行為,倒不是毫無根由可尋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聊齋志異》我們都清楚,全是短篇,而《儒林外史》雖名為長篇,但結構鬆散,魯迅先生就曾批評《儒林外史》:“惟全書無主幹,僅驅使各種人物,行列而來,事與其來俱起,亦與其去俱訖,雖雲長篇,頗同短制”。

《三國》《水滸》《西遊》《紅樓》四部都為結構嚴謹、主角分明的章回體小說,而《聊齋》與《儒林》二本,要麼就是短篇集,要麼結構鬆散類似於短篇集,沒有明確主角,沒有流暢的故事脈絡,不利於推廣傳誦

人民出版社雖是官方背景,卻也是書商,書商就要考慮市場的接受度和傳播度,於是這兩部作品,一部狐鬼花妖,一部宦海百態,雖然皆文學成就不淺,卻也就這樣沒有入選。

解放後,為啥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另兩部淘汰的原因是什麼?

當然,這個想法也只是小編的一家之言,對此問題感興趣的朋友們,你們覺得《聊齋志異》、《儒林外史》沒有入選四大名著的原因是什麼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