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壹:循環水系統的能力看流量?


說到底,循環水系統在目前的水產領域中,還不能算是一件商品,更像是訂製化服務。既然是訂製化,就很難回答像“一套系統多少錢”這種問題。就好比去婚慶公司,人家也要問問你要什麼樣的司儀,什麼樣的車隊。

可偏偏有人不信邪,說好歹你都要給我個標準!於是乎不少人就用流量作為了衡量循環水的標準。

曾經有一個客戶,上來說要建一套養魚系統,處理量每小時300立方。我說可以哦親,那養什麼品種的魚呢,密度多大呢,結果客戶一下子就不樂意了,反問我沒聽清楚我說的嗎,每小時300立方。我回答到300立方只能衡量水泵的大小,系統要看密度和飼料投餵量的。客戶說:就是300立方的髒水進你係統,出來300立方乾淨的,明白了嗎?

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我去,直接搞得我尷尬癌犯了,我的大腦快速檢索了一下從小學到現在的所有知識體系,確信沒有問題後才接著跟客戶聊。

幸好這樣的客戶不是很多,大多數人還是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不過很多新入行的投資老闆比較容易混淆,為什麼同樣是500立方的系統,兩家公司給我的報價差了一倍還要多。

我想問能開60邁的smart和60邁的邁巴赫是一個價格嗎親?

說重點:設計一套循環水系統需要涉及很多參數,大體來說包括,系統流量,養殖品種,養殖密度,循環時間和飼料投餵量。根據這些基本參數制定工藝流程,再進行設備選型。作為系統供應商,能更清楚要賣給客戶什麼,而作為客戶,能更清楚系統值不值這個錢。

貳:微濾機哪家強,我看都一個樣?


不得不說,微濾機在循環水領域的普及度跟家裡的滾筒洗衣機差不多了。也正是由於原理簡單,生產容易,設備廠商競相製造。2011年的時候,我記得國內叫得上名字的微濾機廠商就那麼幾家,現在看看,估計兩手加兩腳都不夠數。

一方面說這是好事,有競爭才能有發展,另一方面這也給客戶提了個難題,該選誰不該選誰,該信誰不該信誰。

“你家的微濾機為啥這麼貴,變形金剛嗎?”

不是哦親,正是因為好的微濾機十年八年不會變“型”,所以才有其貴的道理。

其實微濾機的選型也是個技術活。首先要選規格,切記切記,選規格不是選流量,不然又回到上面說的60邁選車的尷尬情況了。微濾機要看流量,水體懸浮物,使用溫度和設備材質。這四點對微濾機的正確選型至關重要。

其次就是要看質量,好的微濾機泡在水裡兩年不用也不會壞,差的微濾機哪一個部件都有可能出問題。比較關鍵的是骨架和濾網的材質和壽命,沖洗泵的品牌等等。

最後是一些設備的細節地方,比如濾網的安裝方式,轉鼓的傳動方式,噴嘴間隔的處理,這些小地方往往是區別一個生產商是否認真做產品的關鍵。

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說重點:國內的微濾機廠家也在成長,質量也在提高。所以,微濾機的選型不能看流量拍腦門,要從養殖環境考慮。另一方面要注重設備的保養,日常的維護,濾網的清理可以有效的延遲微濾機的使用壽命。具體參看做到這些效率提升一倍 —— 技術宅談設備維護

叄:魚一養出點問題就嚇得改流水?


這個是循環水系統管理上最容易出現的一個誤區了。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很多人對循環水系統不瞭解,不信任,從一開始就跑偏了親~

“講道理老子用流水養魚十幾年,這不怎麼換水到底行不行”

“親~您為什麼要用循環水系統呢?”

“響應政策,節約環保!”

其實循環水系統所創造的水環境是流水系統很難比擬的,生物學上有個說法叫做脅迫效應,大概是說在環境穩定的情況下,生物的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會隨之增強,一些細菌微生物等不會造成疾病,但是在水環境大幅改變的情況下,應激反應會使不成問題的問題也成了問題。

從循環水系統切換到流水系統本身就是對水環境的大變動,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在循環水系統中魚類發病以後,切換至流水使死亡率不降反升的原因。

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說重點:循環水系統管理需要精細化,日常化,科學化。保證水環境的穩定是使生物能夠健康生長的大前提。魚出狀況才好追本溯源,找出真正問題所在,並解決問題。記住,逃避永遠不是辦法!

肆:我的系統裡沒有細菌!


上次請一個挪威的病害專家到一家漁場問診,有人問到,我把殺菌系統開到最大,系統裡邊是不是菌就殺沒了?老外一下懵逼了:“it’s like a soup of bacteria! how could you kill them all(養殖水體就像一鍋菌湯,怎麼可能殺的乾淨)”。

控制水中的細菌總數是有效的,尤其是對一些水質情況很差的地方,將細菌總數降低從宏觀上確實可以降低病害的風險。因為水體中的許多病原菌本身就是天然存在的,只不過在高濃度下才會致病,稱作條件致病菌。某些病毒除外。

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目前歐洲比較流行的一種做法是在循環水的源水處使用強力的殺菌設備,保證沒有外來細菌病害的侵入。系統內部使用少量臭氧,這些臭氧的作用其實不僅是殺菌,還輔助培養生物床內有益菌的絮團,當然如何定量就很有講究了。

說重點:系統裡不可能沒有菌,殺菌設備也不可能把菌全殺光。我們的策略是控制總菌數,壓制有害菌,維持水體平衡。

伍:生物填料邊養邊培


見過很多漁場的循環水系統,在開始投苗養殖的那一天,生物填料還白的跟紙一樣。管理工人還振振有詞,“我們的經驗是在開始養殖的一個月左右,氨氮會飆到一個很高的數值,然後配合流水養一段時間,慢慢就降下來了”。殊不知飆到那個很高的數值的時候,魚被置於十分危險的境地,而你也會被搞得措手不及。還有很多漁場從一開始的配合流水乾脆就變成完全流水了,辛辛苦苦弄的循環水系統成了擺設。

與其冒著飆氨氮的風險,何不如將生物床的培養階段挪到養殖之前,萬事就緒之後再投苗豈不是更安全。

生物床與養殖生物其實是共生的關係,魚排出氨氮,而硝化細菌吃進氨氮。魚養的少,硝化細菌就少,魚養的多,硝化細菌就多。系統停機不養魚,那再開機時,生物床往往還需要再激活一下。

說重點:培養生物床是一個微生物生長的過程,條件良好的話,不到一個月就能培養完成。配套建造系統的時候,可以先培養生物床再安裝設備,系統調試開機時生物床也基本成熟,兩不耽誤。

陸:我自己買設備攢一個就行!


現在的人們還沒有為服務買單的意識。各個行業都一樣,循環水系統也不例外。國內好多的循環水系統供應商都有自己生產的設備,然而有了好設備不代表系統集成的好。

打個比方,微濾機擺放的高度將決定微濾機的運行效率以及流速流量,而流速流量又會影響之後生物床、脫氣等等一系列環節,牽一髮而動全身。

技術宅談工業化循環水養殖系統的使用盲點


鑑於沒有人指導,不少人都選擇摸著石頭過河,先蓋了車間,建了設備再說。真正運轉起來出了問題再改造,所花的時間和精力還不如從一開始就好好規劃。

年前接到一個迪拜的客戶,剛剛花大價錢請知名公司建了一座循環水養殖場,卻專門要求我們去給他們提供系統啟動服務。我們也是頭一次深切的感受到土豪的玩法是如此的與眾不同。

說重點:國外是有專門做循環水設計的公司的。關於系統和工藝流程的把控,需要計算,需要模擬,所以大家不要輕視循環水設計中的每一個技術環節,這一類的工作需要找專業的團隊來做,確保萬無一失,花小錢辦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