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業態迴歸 京城社區經濟迎“新人”

從物美的品超市,到永輝超市的永輝mini、首農與羅森的重磅合作……越來越多小業態超市將在北京各大社區冒出,這些超市不同於傳統大賣場,面積小、生鮮佔比高,以更貼近消費者的姿態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對於零售商來說,發展小業態是趨勢,不過也面臨著更大挑戰,畢竟要做消費者一日三餐的“菜籃子”生意,高商品性價比背後將更加考驗零售商的供應鏈能力。

小業態新風口

伴隨大賣場發展放緩,更貼近消費者的小業態成為零售商們重點發力的方向。這些門店面積通常在1000平方米以內,有便利店、生鮮超市、精品超市等,正加速搶佔市場。從入局者來看,既有傳統電商和實體零售巨頭,也有跨界公司和創業品牌。以蘇寧小店為例,其從2018年初至今在北京已經開出了500多家門店。而永輝旗下的永輝生活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在北京也已經開出40多家門店。另外,京客隆旗下的京捷生鮮、物美旗下的品超市也都在大力尋找社區網點。

與此同時,社區生鮮小業態還在不斷迎來新的入局者。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盒馬鮮生目前已經在上海測試盒馬菜市業態,模式跑通後不久就會複製到北京市場,而盒馬小站則已經在北京悄然建設中。另外,今年3月底,以農產品和生鮮供應資源為強項的首農集團也宣佈入局社區零售端生意,以上億元資金入股北京羅森,雙方將於今年推出社區生鮮便利店。

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表示,小業態成為風口主要與消費趨勢的轉變有關。一線城市的消費變得碎片化,隨時隨地都可能產生購買行為,過去大家去大賣場一站式購齊的需求被大大減弱,因此花較長時間去大賣場採購的頻次降低,而日常高頻購物需求的滿足則由電商與更貼近社區的小業態超市所取代。

緊抓社區需求

伴隨城市發展,社區消費潛力無窮,上述小業態品牌也不約而同將目光瞄向社區市場。相關數據顯示,在發達國家成熟的商業體系中,社區消費約佔70%,但我國尚不足30%,社區消費仍存在不小的空當。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也在此前表示,一直以來,北京市便民商業存在品牌化、連鎖化程度不高的問題,便民網點中連鎖品牌的佔比只有42%左右。北京市正積極推進社區生鮮便利建設,方便社區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一直以來,我們在社區場景中最常見到的便是粗放經營的夫妻店,無論是連鎖便利店還是生鮮超市的分佈密度都不高。社區場景就像一座金礦,有待進一步被挖掘。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分析認為,由於客流量大、消費能力強,過去許多傳統便利店的選址都主要聚焦在商務區和一些交通樞紐,尚未向社區場景深入,社區中主要充斥著大量夫妻小店、遊商。近年來隨著北京市城市治理加速,社區市場環境被不斷優化管理,疏解騰退的空間也吸引了不少連鎖品牌的目光。社區居民的最大需求是應急與生鮮商品,隨著消費升級,標準化包裝的生鮮產品、淨菜、準成品菜的需求比例會不斷攀升,而夫妻店、個體戶在這類產品上的資源是很有限的,一些規模化發展的連鎖品牌則可以借高品質生鮮資源優勢打開社區市場。

生鮮定勝負

由於社區消費需求尚未被更好地滿足,大量的市場機會吸引了眾多入局者。不過,從市場整體情況看,目前還尚未出現可被大規模複製的盈利樣本,要做好社區生意還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挑戰。即使是以生鮮經營為強項的永輝超市,旗下永輝生活運營了三年多的時間後仍然是虧損狀態,並且還在嘗試永輝mini等不同方向。在散賣菜與包裝淨菜中如何選擇,在配送效率上如何提高,在生鮮供應鏈方面如何降低損耗,還有很多實際問題需要零售商們在運營過程中探索調改。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社區場景的人員流動量較小,客群主要是一公里範圍內相對固定的居民,因此零售商需培養、維護好常客資源,而生鮮是社區居民中最高頻需求的品類,生鮮的運營能力則是決定品牌生存的根本。賴陽表示,零售商的運營能力決定了它能不能生存、獲得收益,運營能力體現在很多方面,包括商品的供應鏈組織、消費者需求的判斷、員工的管理機制等,所以即使是相同的業態,也有經營好壞之分。強大的供應體系往往能帶來低價的商品,吸引更多顧客,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由於生鮮商品本身具有高損耗特點,這需要門店具有很強的商品管控能力,既要及時調整動銷最快的SKU,又能以最實惠的價格呈現給消費者。

對於社區生鮮小業態普遍尚未盈利的原因,胡春才認為,儘管小業態與大賣場相比選址更加靈活,但也要經歷一個培育週期。大量資本的進入實際也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一些品牌為了搶佔市場而在選址上並沒有堅持高標準,盲目擴張的高成本導致難以實現盈利。另外,對於生鮮經營來說,也只有達到一定的網點密度才能更好地平攤背後的供應鏈物流成本,無論是開店還是供應鏈建設,這些前期都需要大量成本投入,企業只有守住陣地,儘快形成自己在商品價格和品質上的競爭力才能存活。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