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外公使个案研究 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

梁诚,1864 年—1917 年,原名丕旭,字义衷,号震东,或振东、镇东,广东番禺人,富商家庭出身。祖父梁韬,与广州十三行之一的天宝行掌门梁经国为宗族兄弟,曾经赴美经商,最早引进美国牛痘种苗;父亲梁毓芳在广州经营福生布铺。梁诚祖辈虽以经商谋生,但是父母“

平日极重视家庭教育”,因而,梁诚自幼勤奋向学,读书不倦,具有扎实的中学根柢。

晚清驻外公使个案研究 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

梁诚家乡番禺黄埔,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曾是世界通商大埠,各国商船云集,西洋商人如麻。乡亲父老浸沐欧风美雨,思想见识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漂洋过海经商、务工、求学的络绎不绝。受此区域环境影响,梁诚自小思想开明,眼界宽阔,艳羡西学,渴求新知,并不背负传统儒家文化的压力而故步自封。晚清出自番禺的外交官,并非梁诚一人,光是出使大臣、驻外领事级别的就有刘锡鸿、胡璇泽、陈庆龢、钱广禧、黎熺等数人。

光绪元年(1875 年),梁诚未满十二,经时任顺天府府尹的族兄梁肇煌保荐成为第四批留美幼童之一,奔赴大洋彼岸深造,与唐绍仪、梁敦彦、詹天佑、周寿臣等同期卒业。到美之后,梁诚寄居马萨诸塞州美国友人家庭,就读菲利普斯学校,同时在阿默斯特学院补习希腊文。光绪七年(1881 年),迫于保守派的压力,清廷下令悉数遣返留美幼童,梁诚尚未考取大学就被迫中断学业提前回国。

梁诚留美六年有余,虽然没有完成全部学业,但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教育,深谙美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政治生态。再者,梁诚幼年出洋与美国民众朝夕相处,关系融洽,友谊深厚,并且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深受美国思想文化、政治理念的影响,虽未有如容闳、伍廷芳、陆徵祥那样醉心西化,但思想观念、言谈举止等与国人大不相同,“

是一个具有中国的思维,西方的处事原则的外交家”。此外,长年在美国学习、生活,梁氏的英语非常流利,与洋人交往完全没有语言隔阂,持节出使期间,《纽约时报》盛赞他“称得上是一位英语大师,是陪同清国皇亲国戚或帝国大员环游世界的杰出人选。无论什么内容,即使用汉语演讲,他也知道怎样将它译成英语。”留学美国可谓梁诚人生的转戾点,他在此积累的西学知识终身享用不尽。

归国伊始,梁诚因为非正途出身而由父亲出钱报捐入仕,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事翻译工作,初步涉足外交领域,后来在同为粤籍的外交前辈张荫桓引领、提携之下逐渐崛起。光绪十二年(1886 年),梁诚经驻美公使张荫桓奏调出洋,派充驻美使馆翻译官,并随张氏先后赶赴西班牙、秘鲁呈递国书,调查洋情,保护华民。期间,梁氏因负责向美交涉“限制华工入境”案有功,深得张荫桓赏识,未足几年便升任使馆参赞;光绪十九年(1893 年),张荫桓任期届满,奉调补授总理衙门大臣,梁诚随之回国充任总署章京;次年(1894 年),清廷谕令张荫桓、邵友濂为钦差全权大臣,赴日会议和局,梁诚派充使团参赞,随同前往;光绪廿三年(1897 年),张荫桓赴英奉贺维多利亚女皇登基六十周年庆典,梁诚又以一等秘书身份随行。

晚清驻外公使个案研究 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

显而易见,梁诚早期外交仕途与张荫桓息息相关,而张氏素以“知外务”著称,外交才干高人一等,享有“绝域使才”的美誉,梁诚长期随侍左右帮办交涉,获益匪浅,特别是随同张氏使美期间,利用公务之余就读耶鲁大学选修国际法、国际关系、外交学等科目,外交综合素养大有长进,而荫桓办理中美交涉的经验、教训,亦极富启迪,足可借镜。正是由于张荫桓的知遇之恩,梁诚思以回报,在张氏罹难之前曾设法营救,后因荫桓制止而作罢。

张荫桓庚子年遇害后,梁诚因精通西方语文、谙练交涉之道,并未遭当局弃用,反而在清末推行新政、朝廷用人方殷之际备受重用,外交仕途开始登上顶峰。光绪廿七年(1901 年),醇亲王载沣赴德为驻华公使克林德被戕事件谢罪,梁氏以头等参赞身份随同前往。岂料德皇威廉二世骄横跋扈、盛气凌人,强迫中方叩首示歉,“屈辱中国过甚”,幸赖梁诚、荫昌据理力争,最终以鞠躬礼妙解争执,梁诚因此备受载沣器重,声望日隆。此外,梁诚经过十几年的外事历练,外交素养大为提高,外交才干显露无遗,深受国人瞩目。

光绪廿八年(1902 年),梁诚自德返华未久即经载沣岳父荣禄推荐,简放为钦差出使美西秘古国大臣,接替任期届满的伍廷芳,时年三十有八,意气风发,大器早成。次年,驻西班牙分馆改隶驻法公使,新设墨西哥分馆隶属驻美公使,梁氏不再兼摄西班牙使职,改兼驻墨。使美期间梁诚遭逢母丧,悲痛万分,但是由于中美交涉殷繁不宜骤易生手,回籍守制之请未得允准,只获赏假百日穿孝。

光绪卅三年(1907 年),梁诚使美三年期满,清帝谕命直隶津海关道梁敦彦继任,旋因敦彦留署外务部右丞而另派刑部右侍郎伍廷芳接篆。返归国内,梁诚积极参与清末新政,并于宣统元年(1909 年),随同海军考察团出洋考察。次年,经当朝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保荐,奉命出使德国,接替丁忧回国的荫昌。

美国是梁诚“幼学旧游之地,风土素谙”,以之出使,适得其人。使美期间,梁诚“通下情以恤商艰,据公法以崇国体”,奔走呼号,尽职尽责。光绪卅年(1904 年),梁氏鉴于光绪廿六年(1900 年)中墨立约通商之后,华人赴墨日众而墨人渐肆淩虐,遂奏请援照古巴成案设置驻墨总领事兼参赞一员,平时驻扎萨理那古卢司海口,遇事驰赴墨都商办。此议奉旨获准,梁诚奏调胞弟梁询派充首任驻墨西哥总领事以保护在墨商民。光绪卅二年(1906 年),旧金山大地震,

“全埠被毁,华侨数万财产尽失,流离无依”,梁诚恳请清廷拨款赈恤,电饬海内外募款救灾,并以身作则首先率属捐俸,且亲临该埠处理善后事宜,赈济被灾华民。再者,梁诚首倡赎回美国合兴公司修筑粤汉铁路的权益,在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与支持下,梁诚磋商两载,坚持勿懈,终至收回路权自行办理。梁氏此举有口皆碑,张之洞大为钦佩,赞曰:“此事仰赖阁下,志趣正大,谋画精密,识力坚定,挽坏局,保主权,洵为奇伟之功”。

晚清驻外公使个案研究 梁诚:留美出身的外交良才

梁诚影响最为深远的外交业绩当属庚款交涉。出使美国期间,梁诚在美国国务卿海约翰那里探知“庚子赔款,原属过多”,遂禀报清廷,并屡次向美国政府交涉核减退还。他剖陈利弊,锲而不舍,到处演讲游说,运动好友官绅,积极争取舆论支持,最终迫使美国“减收辛丑赔款美金二十七兆九十二万余圆,约合华银三十三兆五十万两有奇”,用于“广设学堂,遣派游学”,资助中国优秀学子赴美深造,继而清华大学创立、庚款留美兴起,英、法、俄、日、意、比、荷等国亦纷纷效仿,相继减还。各国退还的庚款大多充作教育经费,培养、造就大批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精英,推动了近现代我国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梁氏的开山之功,“不可不牢牢纪念”,清廷以头品顶戴授之,以示嘉奖。

此外,梁诚出身留美幼童,非常了解留洋学生的能力与处境,故而,持节期间大加引荐、起用留洋人员随同出洋,驻扎美西秘墨古使馆领署从事外交工作,其中,光是留美幼童就有钟文耀、欧阳庚、陆永泉、苏锐钊、容揆等数人。梁氏此举对晚清外交人员的更新换代起到示范与催化作用,居功甚伟。

梁诚为国为民,鞠躬尽瘁,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对外交涉惨遭挫败的案例所在多有。梁诚使美任内适值美国排华升级,暴力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尤其工约交涉极为棘手,他拟利用国内抵制美货运动的声势,逼迫美国政府改订旧约,另立新款。谈判当中较为讲究外交技巧,“能随时注意美国朝野的情况,明了美国社会舆论,使与他所要交涉之项相为配合。”但是,排华为美国既定国策,梁诚缺乏强大国力支持,身单力薄,磋商数月,美府“一意坚执,无所通融”,并且指使新任驻华公使柔克义与清政府直接交涉,“盖欲以恐吓手段,催我迁就订约”。中美工约交涉最终难以转寰,梁诚黯然离场,但其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勇气与抵制美国排华法案、保护旅美侨民的良苦用心,值得后人敬慕。

梁诚使德未足一年,亥革命爆发,局势鼎沸,政权动荡,梁氏以身体不适,多次请辞使事,未或允准,任内并无要事可办,曾代表中国参加海牙国际禁烟会议。民国元年(1912 年),梁氏接济留德学生事毕,复向民国政府呈请返国,卸职回华。

梁诚身为晚清第一代留学生出身的驻外使节,相比同文三馆肄业、未曾留洋的张德彝之辈,思想观念、西学知识、外语水平、外交素养更胜一筹,因而,外交起点较高,迁转较为快捷,未到不惑之年即已驻节一方。梁氏的外交优势在驻美期间发挥的淋漓尽致。首先,他在美学习、工作多年,深谙美国政治生态,能够灵活利用美国朝野矛盾,各个击破;其次,熟悉国际法则、外交案例,对外交涉能够做到有理可据,以致对手无言相对;再者,仪表威严,谈吐优雅,富有演说才能,时常登台亮相巡回演讲,制造舆论声势,争取美国民众同情;最后,善于交际,广结友朋,与众多美国要人私交其笃,关键时刻亦可引以为援。正是由此,梁诚外交功绩非同寻常,外交能力深受时人称许,汪大燮就曾评曰:“交际合格实无过于梁使,欲蕺日谋,梁亦能竭力维之。”

梁诚长年留学、出洋、持节在外,固无保守观念,但政治立场并不明晰,多为明哲保身或顺应历史潮流起见,根据局势随时调整。梁氏曾经在美张贴布告以抄家灭族威胁革命党人;倡议速行宪政挽救清室统治;电促清帝顺从民愿,宣布共和,但在民国肇基、万象更新的关键时刻,却移居香港,淡出政治,未能在民国外交舞台继续贡献余热。梁诚的政治态度、心路轨迹,并非孤立现象,而是清末民初众多官绅士子面对突如其来、天翻地复的历史巨变,不知何去何从、迷惘矛盾的心理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