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在我們之前的文章中就聊到過,在道德經的第33章。知人者智,有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話,值得很多人去學習和深思: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當一個人,能夠看透別人的時候,是一種智者,是一種智慧。說明他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但是當一個人真正的能看懂自己的時候,才是真正的明智者。因為看懂自己需要氣魄,需要膽識,需要能力,需要有一種自我謙虛,自我刨析的一種精神。

在第33章知人者智之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不識其所者久,食而不亡者壽。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言行不離開道的規律能夠長久,軀體雖死而精神永存,才是一種長久的智慧。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不識其所,就是落葉歸根的意思,所有的葉子會迴歸到生他養他的土壤中,我們人類也會回到我們孕育的天地當中去。根據科學的一個解釋,人的一生從生到死,只有短短几十個春秋,眨眼之間已經被生命驅趕,在生死麵前,大多數人都沒有一個選擇的權利。

​如果按照通俗一點的角度去理解的話,《道德經》這一篇中強調的,要懂得自我謙虛,真正的看透自己。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旅行這個事情,第一層面旅行看的是景色,第二層面旅行,看的是人生。第三層面,旅行看到的是自我。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當旅行到達一定境界的時候,能看清字自我,能感受到在廣袤的大自然之內,人類是多麼的渺小。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便能明白,我們作為一個渺小的人類,只是大自然中的一顆塵埃。

在這樣的一種心態之下,我們自然而然的就學會看透自己的人生,看透自己在人生中所犯的一些錯誤,自己性格中的一些不足。這一種感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大家可以在生活中慢慢的去體會。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當一個人真正認清自我的時候,他一定不會犯那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大多數在生活中比較高傲的人,他並不是因為他的實力多麼強大,正是因為他沒有看到比他實力還要強大的人。

有一句話叫做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種人恰巧是不懂得這一種道理,或者是沒有看到這種境界。所以他總認為在他的世界觀裡面,他總認為自己是多麼牛氣的一種存在。其實這是一種大多數人都會犯的一種錯誤,這個也是最應該去掉的一種錯誤。

《道德經》:懂得自我謙虛,才是真正的明智,這是大道的智慧

這是一種智慧,老子在這篇中所說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這句話。恰巧也就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當你明白別人的錯誤是一種智慧。但是當你真正的瞭解自己的不足,瞭解自己需要改正的地方,清楚的自己瞭解自己的優點和缺點的時候,這才是一種高深。

這個是我們大多數人都應該去悟道的一種境界,所以說在這裡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共勉。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您對於這句話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