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棕櫚說:沒上大學前,我們永遠不會體會到大學對於我們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縱觀歷史,不管國內國外,總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在去到大學甚至讀完大學後,對自己的“錯誤選校”悔不當初

學術很重要,但它們並非一切。在選擇大學時,除了排名,還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考慮。

今天棕櫚君根據FAST WEB上過來人選校的“血淚”經驗,給大家整理總結了“選校時,大家最後悔犯過的13個錯誤”,供家長和同學們參考。

看完,你會覺得,選擇一所大學是一種壓力,而你做出正確的決定,將來一定會變成你寶貴的財富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過來人最後悔犯過的13個錯誤

  • 急功近利草率選校

在選校初期,經常聽到有同學問:老師你就直接告訴我,我到底能上哪一所大學......找到合適自己的大學並非一蹴而就,它需要花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更不用說漫長的申請過程了。

選校是一項很複雜和瑣碎的工作,它既需要我們考量自身的條件、興趣、匹配程度,又需要去參考各項外部如各項排名、學校介紹、專業人士建議等等諸多因素。最重要的,最後做決定的是你自己

然而,一些人因為覺得麻煩,甚至覺得選校並不那麼重要,交由父母代辦或顧問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等到最後一刻了草草選擇幾所學校,或只是“

申上了哪所就是哪所”,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 朋友去哪一所,我就去哪一所


中國學生喜歡“抱團” 。一些學生在選擇大學時,因為男朋友/女朋友,或者好兄弟/好閨蜜選擇哪一所,就會跟隨著去做同樣的選擇

甚至一些父母的想法也不例外,總覺得孩子去到國外,如果有個“好朋友”或“同伴”陪著,心裡會安心一些,兩個家庭相約選擇同一所學校或者同一個城市,十分普遍和深以為然。

對於學生本人來說,選擇做一個“跟隨者”,這在當時看起來可能是個好主意,這樣你可以更靠近對方,也不會影響到雙方的關係;

但你忽略了,求學是你人生很重要的階段,你也需要為你自己做出最好的決定而不是為他人。而且,如果你們的關係足夠強大和成熟,時間和距離也不會成為你們之間的問題。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 家族傳承


“家族傳承”是指因為父母或兄弟姐妹曾經在這所學校上學,而你最後也去到了這所學校。乍一聽覺得沒什麼問題,因為我們知道像哈佛等大學,都有“家族傳承”因素進去就讀的精英或名人子女

同時,我們也被訓誡要“尊敬父母”,聽取他們的建議。這似乎是對的,但如果這所大學並不符合你的期望或跟你完全不匹配呢

這時你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那所學校也許適合你的父母,你的兄弟,但它真的不適合你,最後的結果很可能你會在裡面很痛苦或者畢不了業。

放棄就是正確的選擇,哪怕你進去會有一定程度的“便利”。

  • 跟父母對著幹


上一個講到了完全聽從父母的期望,但過分反叛父母的意見對你也沒有什麼好處。特別是他們的意見參考性比較大時。

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往往正處於“叛逆期”,非常有自己的主見。在與父母平時的相處中很容易出現或多或少的摩擦,會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你們讓我選什麼,我偏不那麼選

以後你就會知道,這種做法有多麼不成熟,不僅會傷害你的父母,更會因此而影響你未來的前途。

作為父母,他們考慮的方面也相對來說會更全面一些,會有一些很好的見解,可以幫助你決定什麼對你最有利。其實你不必聽從,但可作為重要參考

畢竟,你是在為你的人生做選擇,而不是僅為了“跟父母不同”做選擇。 不要讓自己遺憾。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 因為一個“偶像”愛上一所學校


很多學生都擁有自己的偶像,或者自己喜歡的球隊,這種現象在美國本土學生中普遍存在。

很多學生常常會因為自己的“偶像”或球隊在哪所大學,就去選擇哪所大學

一所學校擁有你最喜歡的球隊,但並不代表,這所學校就是你喜歡的。你是去那裡學習的,而不是去為球隊加油的

你可以在任何一所學校裡擁有一支喜歡的球隊,但你並不適合在任何一所學校裡學習。

  • 過分重視非關鍵選校因素


我們見過很多學校周邊吃喝玩樂的排名,比如有的學生喜歡社交,就選擇一所完完全全的party校。它或許是一所很棒的派對學校,但並不代表它有一個相對良好的學習環境。

雖然你可能想要像搖滾明星一樣出去玩,但這不是去大學學習的目標。如果你將吃喝玩樂作為選校的參考,很可能你在

結束了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涯之後,變得兩手空空

請記住,不要過分重視非關鍵選校因素,在選擇一所大學時,你可以選擇一個輕鬆和健康的社交氛圍,但這個環境一定是有助於實現真正的學習目標的

  • 在校生風格

這裡所說的在校生風格,是指你聽說到的,關於學校在校生的學習生活氛圍的信息。也許你因為聽說到的信息而喜歡某所學校,或者擔心自己不適合,無論哪種,你都應該忽略這些從旁人那裡聽來的刻板印象

因為某所學校都是男生或都是女生、某所學校某個族裔人群較多,你就因此對學校的評判發生轉變,並以此為選擇或者不選擇這個學校的理由,是選校時的一個大忌。

主觀評判永遠代替不了它客觀存在的樣子

,在校生的風格,對你將來學業的影響並不會那麼大。總之,學生團體的吸引力並不是你決定在哪裡接受教育的主要原因。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 過早去定位自己


有的學生天性悲觀。他們在選校時,因為不自信的原因,會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比如有些學校明明很喜歡,但因為對自己學術水平和申請能力的低估,可能還沒嘗試就直接放棄這所學校了。

申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要準確預估自己在這段時間裡可以發展出的潛力,不能因為現在我的託福是90分,就斷定一年後它依然是90分,這裡面有努力和訓練的因素。

而且,選校是階梯制的,如果我們有了自己的保底校,那麼選擇一所衝刺夢校去嘗試一下,很可能會實現。不要低估你的潛力,限制你的未來

  • 完全忽視或過分考慮經濟因素


在美國上大學,需要一筆不小的支出,特別是無法獲得學校任何經濟援助的時候。

因為中國留學生的學費基本普遍都是由父母承擔,所以這點更多的是美國本土孩子應該看的。因為在美國,很多本土小孩上大學的費用都需要自己承擔

這裡有兩個值得思考的現象:第一,每年都有美國學生因為交不起學費不得不退學甚至無法畢業

第二,很多美國本土學生本身條件能夠上排名靠前的名校,最終會因為費用因素而去到一所能夠給他們助學金和獎學金,但本身整體實力不那麼強的大學

所以,在選校時,他們必須要充分考慮這項因素,看自己能否獲得大學裡的經濟援助和父母支持;既不能完全忽視也不能過分緊張

完全忽視,你可能上不起大學,過分考慮,你可能會跟夢校擦肩而過。其實,只要你足夠努力,

大學裡有很多就業資源是可以利用的,學費也可以很快攢起來。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 不訪校


訪校!訪校!訪校!如果有條件,一定要去訪校。經驗是相對的,一個人的夢想大學可能是另一個人的噩夢。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同一所大學,不同的人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就讀體驗

此外,只看網站或依靠大學的廣告也是一個錯誤,因為他們為大家展現的永遠是理想化的大學生活,訪問和體驗大學 ,去選擇與自己“氣味相投”的大學,一定是明智的選擇。

  • 僅以“排名”為依據


“高排名”的大學並不意味著它就適合你。“低排名”的大學不一定代表它就不是好大學

以美國前100大學為例,很多大學排名並不在TOP50以內,但它們的一些專業都是名列前茅的,整體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也是非常值得選擇的。

當然,你也不要認為一所學校的申請難度等同於這種學校的教育質量。也有些學生需要較小的班型和更多的一對一互動,才能在學習環境中茁壯成長。所以,大學排名,真的僅供參考而已。


過來人“血淚”經驗:當初選校,我最不該做這13件事

  • 你是某所大學的“死忠粉”


很多人讀到這一條,可能會覺得:有一所“夢校”,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啊!但往往過分的喜歡,會讓我們偏執地忽視其它重要的選校因素

也許你從小就想去某一所大學,也許你已經想好了哪一所學校最適合你。

但是,還是建議你再去多做一些學校調查,不是說你調查了之後就一定要放棄你原本的夢校而去其他的學校,你當然還能夠去原來的學校。只是說你還是應該多參考一下客觀的意見

夢想學校,不僅是你喜歡的,還需要是你的能力範圍內或再努努力就可以達到的,二者缺一不可,但實際是總有一些學生因為喜歡上一所大學,就非那所大學不申。結果造成了“全聚德”

所以,千萬不要頭腦發熱把一所與自己條件不匹配的大學,當作“夢校”去衝刺。否則,

你最喜歡的東西會成為你的絆腳石。

  • 慎選跟你“當前”專業對口的大學

慎選跟你“當前”專業對口的大學。沒錯,我們說的是“當前”。僅僅因為某個專業或職業道路而選擇一所大學其實是一個不太“聰明”的做法

因為隨著成長,你的想法會隨這經歷的增多而改變,很可能你未來的專業會改變好幾次

而且,現在越多越多的學生在申請時以及進入大學後,會選擇不確定專業,或者是雙專業甚至多專業來進行學習

無論無何,保持自己的多樣性,我們只是想讓你選擇的學校能夠儘量滿足你所有的夢想,不管你的夢想是什麼,要為未來創造無限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