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如果說冷戰從一開始就註定了以蘇聯和紅色陣營失敗而告終,這樣的說法其實並不值得驚訝。在這馬拉松式比拼中,綜合國力自然是最主要的因素。然而,這場比拼其實根本就不是對等的,我們不妨翻開歷史看看,當時的華約和北約都是怎樣的“配置”。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簽署;8月24日,該組織正式成立。這個組織最初囊括了美國、加拿大、法國、英國、丹麥、荷蘭、意大利與葡萄牙等國,大部分國家都曾是或仍然是世界一大強國,除去當時的美蘇,它們堪稱世界一流。再看看華約,1955年5月14日,蘇聯、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八國在華沙簽訂了《華沙條約》;6月4日,這一軍事、政治同盟宣告正式形成。然而,華約之中僅有蘇聯算得上是正兒八經的強國,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這些情況稍好些的也比英法等國差出一大截,更不用說那群指望著老大哥吃飯的窮小弟。

我們因此不難看出,對於蘇聯而言,華約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存在意義。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甚至可以把冷戰理解為西方諸國對蘇聯的另一場圍追堵截。不同的是,此時的蘇聯強大到足以以一當十,在同對手比拼的同時又要幫扶盟友——自家的一群窮小弟還伸著手等著討好處呢。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咱們有句俗話叫“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拿了人家的好處自然要替人家說話,然而對於國家而言,只有利益才是最實惠的。蘇聯解體時,土庫曼斯坦、摩爾多瓦等國拼了命的反對,這些國家一旦失去中央的幫扶自己根本玩不轉。對小國而言,老老實實地跟在大國身後混好處是最實在的做法,然而有個國家卻是個另類,它便是阿爾巴尼亞。

1968年,華約內部接連發生了兩件大事:8月20日,蘇軍出兵捷克斯洛伐克,粉碎了鬧得轟轟烈烈的“布拉格之春”;當年,成員國阿爾巴尼亞宣佈退出華約並斷絕與蘇聯的一切關係。回看那段歷史,阿爾巴尼亞與蘇聯的關係其實十分微妙,雙方相互看不對眼,但又沒有到你死我活的地步。阿爾巴尼亞一直認為斯大林的蘇聯才是一個正兒八經的社會主義國家,無論是赫魯曉夫還是勃列日涅夫都“變了質”,甚至是當安德羅波夫上臺後,阿爾巴尼亞還耿耿於懷地專門發文稱:“絕不會與安德羅波夫以及任何背信棄義的蘇聯領導人發生關係。”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阿爾巴尼亞與蘇聯關係急轉直下,其中有著非常複雜的原因,蘇阿和南斯拉夫三國之間的關係起了很大的影響。南斯拉夫與阿爾巴尼亞之間存在許多領土爭端,其中不少都算得上是歷史遺留問題,如科索沃。更重要的是,南斯拉夫曾圖謀將整個阿爾巴尼亞吞併,有個這樣圖謀不軌的鄰居,南阿兩國關係冰冷也是不難理解的。20世紀50年代時,蘇聯曾同南斯拉夫關係惡化,甚至險些爆發大戰。正所謂“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也就是這段時間裡,阿爾巴尼亞看蘇聯最順眼。赫魯曉夫時代,蘇聯曾試圖與南斯拉夫恢復關係,這引起了阿爾巴尼亞的強烈不滿。為此,後者還專門處決了幾個國內赫魯曉夫的支持者,大罵赫不是馬列主義者。

阿爾巴尼亞不愧是國旗上有雙頭鷹的國家,脾氣倔的要命。蘇聯方面對其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忍耐,無奈該國卻怎麼都不消停。1961年,赫魯曉夫宣佈蘇聯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援助,值得一提的是,阿爾巴尼亞脾氣是挺硬,但是國力根本就不行。該國於20世紀70年代末期才勉強能夠自行生產農用拖拉機,其落後可見一斑。蘇聯方面斷了援助,阿爾巴尼亞必須再找一條“大腿”。巧合的是,也正是秉持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準則,阿爾巴尼亞和中國走到了一起。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中國在對這個窮兄弟的幫助上做得其實夠厚道了,兩國於1954年建交,從那時開始,阿爾巴尼亞便從對方手中撈到了不少好處。1961年,當蘇阿關係破裂後,中國為貧窮的阿爾巴尼亞提供了數十萬噸糧食和2.5億人民幣的援助;在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過程中,阿爾巴尼亞以贊成票為籌碼,從中國這兒又撈到了至少16.5億元外匯人民幣和49個成套項目等好處。除此之外,中國對阿也算得上是敞開心扉,甚至連一部分武器圖紙都提供給對方,讓對方仿製。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最早生產出的一批殲-7僅有30餘架,其中的一半都援助給了阿爾巴尼亞。1954年~1978年,中國向阿共提供援款75筆,協議金額為100多億人民幣,放在那個年代,這比錢絕對是一筆天文數字。

中阿兩國著實度過了若干年的“蜜月期”,那段時間裡,阿爾巴尼亞人高唱著:“世界上兩隻雄獅,一隻在歐洲,一隻在亞洲。恩維爾一毛澤東,哥倆同根生。”有趣的是,正應了咱們那句“升米養恩鬥米養仇”的俗話:中國援助的精密儀器,阿爾巴尼亞根本不珍惜,甚至直接露天擺放。當被提醒時,阿爾巴尼亞方面說:“沒關係,壞了,沒有了,中國再給嘛。”阿爾巴尼亞領導人霍查甚至曾直接表示:“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有人抱怨說:我們提供給了阿爾巴尼亞機器,交給他們如何織布,但阿爾巴尼亞沒有棉花,中國還要自掏腰包給他們從埃及進口棉花;阿爾巴尼亞做出了布和衣服,還非要賣回給中國。參與支援的工作人員無不私下裡說這是一種浪費,其中不少人還因此遭到了批評。

如此掏心窩子的坦誠相待並沒有換來另一個“巴鐵”,而是等來了又一次背叛。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對於這件事,阿爾巴尼亞居然比蘇聯還要激動。阿爾巴尼亞指責中國沒有事先把消息分享,根本就是不夠坦誠;同時又指責此舉背離了“反帝反修”的路線,實為向帝國主義屈服。1976年,阿爾巴尼亞乾脆直接指責中國跟蘇聯一樣,已經成了修正主義國家,2年後,中國中斷了援助,阿爾巴尼亞宣佈同中國斷絕關係。

蘇聯最不義氣的小弟,吃幹抹淨後轉投西方,如今仍是歐洲最窮

1979年1月,阿爾巴尼亞以世界上唯一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名義,為紀念斯大林誕辰一百週年舉辦了官方的、民間的慶祝活動。然而充滿諷刺意味的是,十餘年後,經過東歐劇變,阿爾巴尼亞搖身一變成了資本主義國家,於2009年4月1日加入北約;這個窮怕了的國家吃完所有好處抹乾淨嘴,乾脆一轉頭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另一條路。遺憾的是,這並沒有為該國帶來富裕,相反,阿爾巴尼亞反而淪為“傳銷之國”,如今仍是歐洲最窮的國家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